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评价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进而明确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和不同出行方式的公众群体交通安全意识的差异性,对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调查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首先,基于自主编制的公众交通安全意识问卷对5 029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其次,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得到了交通安全行为、交通安全态度和交通管理认知3个因子;最后,选取上述因子作为3个一级评价指标,因子所含条目作为17个二级评价指标,对公众交通安全意识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因子得分,并应用熵值法确定一级评价指标权重,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灰色关联度,最终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不同公众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公众中,18~40岁群体交通安全意识水平最高(b=0.79),41~65岁(b=0.44)和65岁以上(b=0.45)群体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较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公众中,专科学历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最高(b=1),小学及以下学历群体其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较低(b=0.33);不同职业的公众中,事业单位人员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最高(b=0.93),农民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较低(b=0.33);不同出行方式的公众中,以公交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群体其交通安全意识水平最高(b=0.91),而以三轮车(b=0.35)和自行车(b=0.36)为主要出行方式的群体其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较低。研究结果可用于不同公众群体交通安全意识的度量,并为不同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提升方法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其中的主要因素.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驾驶心理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特征对交通安全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了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方式.驾驶心理已经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驾驶心理通过影响驾驶员的行为,间接地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其中知觉、注意、态度、驾驶疲劳等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了解驾驶人行为的心理机制,有助于找到改善交通安全的方法,研究发现通过改变驾驶人态度是1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驾驶环境,为解决防御性驾驶行为心理作用过程缺少定量描述方法的问题,在界定防御性驾驶行为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防御性驾驶行为6因子:遵守规则不侥幸、保持安全空间、预估风险、专注不分心、引人注意和宽容礼让。借鉴国内外相关基于正向引导的驾驶行为量表,编制了防御性驾驶行为量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过去防御性行为为预测变量,以行为意向为结果变量的分析模型。采用便利抽样和雪球抽样法,通过问卷星网上调查途径对部分非职业驾驶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过去防御性驾驶行为、TPB变量、个人基本信息,共获得有效问卷525份。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验证了因子构面的合理性,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主观规范对执行防御性驾驶行为的意向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与之前研究得出的主观规范对负面行为影响比较显著,对正面行为影响不显著相一致;知觉行为控制(0.51)对行为意向影响最大,行为态度(0.18)和过去驾驶行为(0.17)可以一定程度对行为意向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探讨驾驶人内源性心理因素(人格、认知胶情绪)及外源性心理因素(压力与职业倦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以为促进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干预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对214例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一般信息,研究对象的冲动性人格,愤怒认知、焦虑抑郁情绪及压力和职业倦怠等心理学变量对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冲动性人格,愤怒认知,抑郁、焦虑情绪及压力和职业倦怠等变量均与风险驾驶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运动冲动人格,躯体攻击想法,焦虑,压力及职业倦怠为等因素可显著预测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驾驶人培训与交通安全教育应包括提升驾驶员对自我与驾驶行为相关性的认知,并加强认知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共享单车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关于态度、主观规范、感知愉悦、灵活便捷和行为意向等潜变量的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构建了共享单车使用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得到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路径.结果表明,TPB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意向,在共享单车的使用意向影响因素中,主观规范的影响最为显著,态度居其次,再次是感知愉悦,而灵活便捷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为预防和减少涉及小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提升小学生交通安全宣教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方案,本文对包头市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分析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获取交通安全知识的途径、对交通安全常识的理解。调查表明,包头市小学生对交通安全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总体上认知程度表现出随年级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加强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同时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入解析公交信息对居民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机理,是合理规划城市公交出行信息环境的理论基础,对于城市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拥堵的缓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基本变量的基础上加入公交信息、出行经验、个人属性等变量,对计划行为理论加以改进,利用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公交信息条件下的公交出行意愿模型。以南京市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确定了各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对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公交信息对公交出行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有直接显著影响,且为正向关系,影响系数分别为0.533、0.451和0.576;公交信息会对公交出行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影响总效应为0.92,说明高质量的公交信息可以提升公交吸引力,增强居民的公交出行意愿。   相似文献   

8.
程传伟  韩娟  沈晨卫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2):100-103,111
学校周边交通拥挤、学生不安全的过街行为使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调查和总结了我国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通过总结国内外中小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出了4类有效提高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的管理措施:立法规范、安全计划、设施设计、安全教育,并分别对这4类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BRT驾驶员的个人属性对行车速度的影响,采用现场取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156份BRT驾驶员行车的有效调查数据.根据BRT驾驶员行车速度区间的不同,将BRT驾驶员的行车速度选择行为划分为4个区间.运用改进的Mixed Logit模型,以BRT驾驶员的年龄、教育水平、驾龄、性格、是否矫正视力等个人属性为影响因素,并将4个选择区间作为4个选择肢,建立BRT驾驶员个人属性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度量模型.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诸多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性别、教育水平、是否矫正视力等5个因素所对应的弹性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000,说明上述因素对BRT驾驶员行车速度区间选择行为缺乏弹性;但在4个选择区间上,驾驶员的年龄、驾龄、性格等因素所对应的弹性值的绝对值均大于1.000,说明年龄、驾龄以及性格等3个因素对BRT驾驶员行车速度区间选择行为均富有弹性,影响显著.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BRT驾驶员开车时长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发现开车时长与行车速度之间总体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疫策略对居民公交出行决策行为和出行偏好有着关键作用, 直接关系到公交优先策略的长期实施效果。从居民出行行为的角度, 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下, 基于调查数据研究了居民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 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交通防疫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疫情期间公交出行行为影响因素中的1条显著作用路径, 即“风险感知、防疫策略→出行态度→出行意向→出行行为”, 验证了疫情风险感知和各项防疫管控策略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和出行偏好上有着深刻的长期影响, 需要更加慎重的使用停运等严格策略。通过进一步地观测变量分析, 驾驶员和车内环境消杀等信息对相应潜变量的路径系数最高, 均达到0.9以上, 说明已实施的防疫策略的信息公开对乘客出行态度极其重要, 这在当前是普遍被忽略的。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公开、分散就坐等具体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山东省临沂市和滨州市4所小学927名不同年级小学生,利用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了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特征。调查显示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问题平均答对率为84%,良好交通行为平均发生率近80%,小学生整体交通安全认知与行为情况良好。分析表明小学生不同年级在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的很多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三年级是交通安全认知和行为的转折点;小学生可以划分为低年级(1~3年级)和高年级(4~6年级)2个阶段。研究发现不同学校在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的很多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学校和年级差异的精细化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对策,即考虑学校的差异制定交通安全教育重点;对低年级学生侧重于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注重交通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驾驶人在愤怒情绪下的驾驶行为是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愤怒驾驶情绪的产生及其程度受到驾驶人自身和道路交通环境中多因素的影响。文中综合考虑驾驶人自身因素和行车环境对驾驶状态的影响,提出了愤怒驾驶状态的辨识方法。文中筛选了与愤怒驾驶行为相关的驾驶人因素和道路环境因素,构建了1个驾驶人愤怒状态辨识的层次分析模型,并根据相关因素之间对愤怒驾驶行为影响的重要程度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各相关因素对愤怒驾驶行为的影响权值。应用综合权重的物元多属性决策方法辨识驾驶人的愤怒驾驶状态及程度。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22组实车试验中出现的愤怒驾驶状态进行辨识,结果表明,72.7%的结果与实车实验所得的结果相符,因此,该方法可对愤怒驾驶行为进行识别。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融合驾驶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愤怒驾驶行为的影响,有效的辨识出驾驶人的愤怒驾驶状况及程度。   相似文献   

13.
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动因。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对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影响,构建了最佳行人违规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受访者认为违规行为是方便的、低危险的,40.2%的人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在主观规范上,大部分的受访者认识到违规行为是不应该的,但同时有5成的受访者表示实际有需要行使违规交通行为,说明我国目前的行人交通设施存在着不完善与不合理的地方;在认知行为控制上,调查表明,虽然外界促使行人违规的诱惑较多,加强管理还是可以避免违规行为的。最后,提出了行人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即提高行人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常识,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管理,以及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完善行人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汽车驾驶模拟器是1种研究“人‐车‐路‐环境”交通特性的重要工具,由于具有重现性好、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研究方面,尤其因其能够在危险场景中采集多种车辆数据,近年来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飞速。文中简要介绍了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国内外发展历史,从驾驶分心、道路设计、交通设计、交通事故和驾驶疲劳5个方面梳理出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分析了这5个方面研究领域中驾驶模拟器实验的其中利弊,探讨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中国交通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以及驾驶模拟技术背景和应用情况,着重论述了面向交通安全教育驾驶模拟器的施教需求,具体分析了实现的关键技术,对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While the number of road fatalities is declining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still increasing globally, especially in middle-and low-income countries. In addition to the driver's individual awareness and attitude toward traffic safet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the legal system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Thus, 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these factors to enhance traffic safet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SDG) Targets of 3.6.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Elastic Net Regress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n individual's traffic violations and accidents based on an international questionnaire on traffic safety attitude, country fact survey data on traffic regulations, and other statistical databases. As a result, it was revealed that: i) In addition to country-level factors, the individual's attributes and attitudes toward traffic safety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experience of traffic violations and accidents. and ii) While the same variables regarding individual attributes and attitudes are selected for both traffic violations and accidents, the selected variables relating to country factors differ between violations and accidents.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年学校生源结构的变化,校内的交通工具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使得校园交通管理压力增大。通过对校园车辆类型和数量的分析,结合校园道路设计的实际情况,从后勤管理、安全保卫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校园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各类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增强师生的全员交通安全意识,保障师生的正常工作学习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非常规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提出了基于冲突极值模型的横断面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提取了南京市3个信号交叉口(1个设施组和2个参照组)96h的交通冲突数据和交通流数据,构建了包含数据层[处理层[先验层的3层贝叶斯超阈值冲突极值模型,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采用预测交通事故和比值比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