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分析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机车及其运行环境监测的现状和迫切需求,研究建立了基于空天车地一体化的重载铁路运营与安全保障监测系统,包括静态空基监测平台、动态空基监测平台、车载监测平台及地面轨旁监测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根据重载铁路现场的典型监测需求,提出了空天车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及其各部分详细功能分析,为重载铁路系统的监测、重载铁路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和预警服务的进一步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智能航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现状,包括业界在载 运装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总结了当前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面向未来水路运输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提出新一代航运系统的 定义及其绿色化、智能化、韧性化的特征;通过梳理分析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基本内涵,设计了系统 的体系架构,运用信息物理系统的方法理论,将层级结构划分为:要素单元级、功能系统级及架构 集成级;阐述了系统的核心组分:绿色智能船舶、数字生态设施、可靠岸基支持和韧性运营服务, 给出系统的整体框架。在梳理分析系统基本服务和功能逻辑的基础上,阐述该系统物理“船-港- 货”、信息“人-机-环”的运行模式,明确了运输船舶组织运营“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航 运新业态,凝练了航运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绿色智能航运装备技术、数字生态航道建养技术、船舶 运行智能控制技术、交通运营组织技术、水上应急救援技术,及测试验证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通 过构建数字化的创新技术体系,能够支撑“人-船-岸-云”的高度协同,实现信息互联、系统共建和 体系性创新,促进航运科技高质量发展。提出水路运输未来的变革性方向,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 导新一代航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应用,为自立自强的水路运输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构建提 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区域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区域信息平台的构建结构正在探索当中.以杨浦区交通信息平台为例,研究依托区域交通信息平台实现区域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法.面向三类平台使用者——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及行业技术部门,分析了杨浦区交通信息平台构建的需求,并详细介绍了信息平台的构架;提出四大子系统——基础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共享与交换子系统、智能交通仿真子系统,以及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的架构,并详述其功能作用,为其他区域建立交通信息平台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Ϣƽ̨�ķ�չ�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于国内外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方法、体系和系统现状和发展的详细分析研究,将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按服务领域、支撑环境、技术要素和运营主题等分为:企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含物流园区)、港口或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对每一类平台国内外的发展状态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5.
支撑产业链协同的SaaS平台自适应演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产业链协同SaaS平台在运行服务过程中面向各企业群及其业务需求变化的动态演化支持,针 对平台企业联盟和用户的动态性,提出了基于动态绑定与隐式授权的企业联盟自适应演化管理和基于企业自治 模型的用户自适应演化管理方法;针对平台各企业联盟业务协同需求的动态性,建立了面向演化的业务功能与 业务数据管理模型,提出了业务功能在线更新与业务数据库的同步演化算法,建立了SaaS平台自适应演化机 制.通过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协同SaaS平台研发过程中的应用表明,自适应演化方法能有效支持平台在不间断 服务条件下,通过业务功能和业务数据库的在线演化满足各企业联盟业务功能扩展和动态更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出行即服务"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国内外产生不少基于此相关概念的试点或运营项目。依据"出行即服务"的内涵、系统架构和功能需求,从政策、商业模式、技术、用户四个层面总结14个评价指标,构成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方法。应用指标体系对全球20个典型项目案例进行评价,发现各案例具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形成不同的发展水平:分值低的案例存在交通方式单一或者功能残缺等问题;分值高的案例交通方式多样,功能完善,服务齐全,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总结"出行即服务"项目发展经验,对国内建立和推广"出行即服务"项目提出政策与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我国智能航运发展并构建具有现代化、智能化航运服务能力的智能航运服务体系,首先通过分析我国航运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发展需求,针对智能航运服务的主要业务领域,从业务模式创新、服务产品拓展、发展环境培育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服务模式创新方案与实施发展策略。然后,基于智能航运服务模式创新方案,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思维,构想了智能航运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初步明确了平台功能的总体定位和平台功能要素,研究平台功能架构以及平台各模块的主要应用功能。该创新方案和平台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对于我国智能航运发展的推动作用,将在具体实施、搭建和应用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ٿ���ר����Ϣϵͳ�������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铁路信息化现状,根据铁路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营管理的需求,按照综合调度智能化、客运营销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三方面进行考虑,研究提出了铁路高速客运专线信息系统总体框架.指出了该系统设计原则,以及各子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方案,对于该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家然 《交通标准化》2009,(15):175-178
为了及时、准确、权威地发布交通信息,以河北省公路交通电子地图平台为例。对高速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技术原则、总体原则、支撑体系架构、理想中的系统功能、后台运营管理、后台处理部分进行介绍,有益于推动高速公路的智能化、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及时、准确、权威地发布交通信息,以河北省公路交通电子地图平台为例,对高速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技术原则、总体原则、支撑体系架构、理想中的系统功能、后台运营管理、后台处理部分进行介绍,有益于推动高速公路的智能化、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视频图像车辆智能跟踪问题,提出了利用帧间差异积累动态矩阵进行自适应背景建模算法,采用背景差提取运动目标区域,设计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多Agent智能系统进行目标分割、轮廓提取和空域滤波,增强了抗背景干扰能力,使获得的目标区域具有更好的空域连通特性;通过自适应核窗宽改进了MeanShift算法的收敛速度,利用SSD算法实现了快速初始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自治能力强,跟踪目标快速准确,实时有效。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和相应设备使用工艺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当前道路的主要形式,基于工程实践,对其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处理这些病害的工艺及适用设备。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5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公司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粉煤灰改善混合料结构的理念,通过替代细集料的方式对3种不同级配设计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分析表明:级配1混合料形成了较大程度的嵌挤密实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而采用了骨架密实结构的级配2混合料形成了不密实的多孔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低,悬浮密实型的级配3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略低于级配1。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