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汽车召回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已实行了汽车召回制度,汽车召回制度实质上是对已经造成社会危害的汽车产品的生产企业的惩戒和对尚未造成危害但已经发现问题的汽车产品的挽救,它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了汽车市场,在我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社会基础,需要制定一套权威而稳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汽车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于2004年10月1日在我国正式实施。但是对于缺陷产品和召回制度的理解.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不少分歧,甚至在汽车行业内也有一些争议。正确理解汽车召回的有关概念,对于汽车召回制度在我国的顺利推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来从媒体上获悉,国家质检总局已经起草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有望在2004年初出台,这标志着一直备受汽车消费者和汽车厂商们关注的“中国版”汽车召回制度已经有了眉目一期盼已久的汽车召回制度终于有望惠及中国的消费者了。  相似文献   

4.
陈杰 《汽车与配件》2011,(15):34-35
在2011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消费热点中,汽车领域赫然在列。随着汽车消费的普及,安全及其他质量问题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说到召回,这是每个车主不愿碰到的,但这并不全是坏事。既然有了召回。就说明汽车企业在法律框架之下能够面对车辆所存在的缺陷,关键是在召回中车企应最大程度维护车主的利益。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安全》2013,(3):42-43
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召回制度在中国正逐步走向成熟。汽车生产厂家不再忌谈召回,也很少利用召回机会作秀炒作。虽然有个别厂家仍在召回问题上采取回避态度-但多数企业已经将召回作为对消费者负责和表现企业诚信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吴勇 《上海汽车》2004,(2):39-40
建立和实行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它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取意见和研究、修改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将于近期正式公布。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不仅涉及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历经10年的等待,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终于出台了,并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落实《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企业、用户、专业人士对其褒贬不一。不过支持也好,反对也罢,目前我国实施召回制度已是当务之急。因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出发点是保护消费者、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以用户利益至上为宗旨的。尽管在实际中,执行、落实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还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还是要不断地去维护和完善它。本刊编辑部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前夕开始陆续刊发有关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8.
朱毅 《汽车与配件》2004,(48):36-37
汽车产品的召回制度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对汽车产品实施管理的一个主要环节,在美国和日本通过立法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的召回制度,而在欧洲主要实施汽车生产企业自愿召回、政府只负责监督管理的自愿性召回制度。在法制化的召回制度中,尤以美国的制度最为典型.最为复杂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朱睿 《北京汽车》2001,(3):41-43
福特、三菱、沃尔沃,此前纷纷召回自己的产品,中国消费者正从接二连三的"汽车召回"中受益.国际汽车巨头带来的召回理念,成了世纪末国内汽车业的焦点新闻.对此,无论业界人士还是消费者的反应都十分强烈.在轿车快速进入家庭的大背景下,能否真正做到消费者至上,能否快速和全面实施安全召回,真正维护消费者权益,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企业及产品的认同.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汽车召回,中国能例外吗?  相似文献   

10.
江宁 《时代汽车》2009,(10):62-67
继轿车和大客车之后,从9月1日起,对货车实施召回管理的制度开始实行。汽车召回管理范围扩大到货车,对保障汽车下乡顺利进行、维护农民消费者权益有积极意义,但也有货车企业担心此举对于刚刚出现回暖的商用车行业带来一些压力。那么,汽车召回,究竟是压倒中国商用车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棵稻草?还是促使中国商用车凤凰涅檗的上帝之鞭?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汽车召回制度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召回制度有一定的区别,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实施汽车召回最早的国家,1966年开始实施召回制度,美国的召回制度是一种后市场监管模式,前市场准入是自愿认证,没有形式认证,以协会职能的方式做标准,依照标准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都可以生产产品直接上市,同时做一个自我声明,  相似文献   

12.
8月1日,中国缺陷汽车召回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轿车领域,全部载客车都将逐渐纳入召回范围,中国版的汽车召回制度也将变得更加全面。对此,业内人士反映不一,更多的客车人对该项制度的实施感觉有难度,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为了召回真正实施的一些关键,由此形成了企业与政府在召回制度上的一种博弈。  相似文献   

13.
汽车召回,成为2009年和2010年各种媒体抢鲜儿的字眼。各大汽车厂商在世界各地的频频召回,为多变的全球汽车市场掀起了层层波澜,让这个再也平常不过的市场行为暴露出了本质上的缺陷。尽管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但其中折射出的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相关不足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4.
每年“3·15”是个特殊的日子,它不仅是中国消费者的节日,对于中国汽车界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日子。2004年的3月15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出台。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24家汽车企业进行过汽车召回,召回车辆超过30万辆。而自2004年6月17日,一汽Mazda(?)轿车成为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开始,短短的3年时间里,实施和拟实施的召回已累计超过50次。表面上看,召回的事件层出不穷,似乎都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很有社会责任感,任何事故隐患企业都会负责到底,把消费者的利益和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但从回想去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之前,7天之内8个国内外厂家宣布召回,到10月份广州本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在不到1周的时间内总共召回了近18万辆国产车。一系列动作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的召回到底是厂家的“集体做秀”还是真正“对消费者负责”?  相似文献   

15.
《汽车实用技术》2014,(2):I0002-I0002
<正>在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198万辆,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这个数字乍一听上去,着实令人欢欣鼓舞,但就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满意度都有一定下滑,特别是年内两次最有影响力的召回:大众DSG召回、福特翼虎召回,仍旧给我们的心里填了一堵。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共计发生了134次召回,累计召回汽车逾531万辆,比起2012年的320万辆来说,增加了66%,创下了新的记录。不过,由于汽车大规模进入中国家庭也就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召回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对汽车召回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比如,原本对消费者是好事的召回,却因为被扣上"质量差"的帽子后,使得许多车企避之不及,虽然是主动召回,但仍然怕见光。基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国人的消费心里,相比于国外的召回制度,我国仍存在着很多的怪状。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汽车产品召回通告,对部分进口兰博基尼盖拉多汽车和部分普桑轿车实施召回。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1至9月共有约54起汽车召回事件,在实施召回的汽车产品中,既有奔驰等跨国汽车公司的产品,也有中外合资企业的产品,还有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自2004年10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召回"两字便常见报端。奥拓的召回,曾是国产经济型汽车召回迈出的历史性一步;近期,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又相继主动召回有缺陷汽车。可见,我国的汽车召回从开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厂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何时实行“汽车召回”制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美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以来,其汽车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目前,其它国家如加拿大、日本、韩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也仿效衽汽车召回制度。中国入世后也将与世界汽车业及有关法规接轨。为此,中国也应积极制订汽车召回制度,以促进汽车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时代汽车》2010,(6):108-109
召回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又一个零部件生产、检测过程的管控失误的质量问题。有关专家呼吁,中国汽车召回范围应该扩大到零部件企业。  相似文献   

19.
●3月15日,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出台; ●6月中旬,一汽轿车和广州本田率先执行汽车召回; ●7月下旬,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汽车召回配套办法; ●从9月8日开始,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就有长安奥拓、沃尔沃、东风雪铁龙、福特、奔驰5家企业实施召回措施。 ●10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汽车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20.
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制度已于2004年10月 1日在我国正式实施。但是对于缺陷产品和召回 制度的理解,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不少分 歧,甚至在汽车行业内也有一些争议。正确理解 汽车召回的有关概念,对于汽车召回制度在我国 的顺利推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有关概念的内 涵和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产品缺陷 1.1 产品缺陷的内涵 美国的产品责任法中所说的缺陷是指已售出 的产品若其危险程度超出购买该产品的普通消费 者所共知的常识所能够预见的程度,则具有危险 性。 英国的《消费者保护法》中所说缺陷是指产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