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桥梁检测车为研究对象,对其检测臂架进行结构设计,研究和探讨桥梁检测车的开发及应用。根据基本参数确定桥梁检测车的总体设计方案和桁架机构设计方案,建立桥梁检测车Solidworks实体模型,并对检测臂各部件结构进行设计与计算;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桥梁检测桁架机构进行虚拟装配和运动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各桁架结构满足强度要求,设计合理,可为下一步研发新型桥梁检测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使用ADAMS软件建立起重型车辆的虚拟样机模型,基于遗传算法设计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策略并通过MATLAB编写控制算法,基于ADAMS和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验证。通过车辆在不同车速、较大路面激振下的仿真结果分析,验证联合仿真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抗侧翻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侧翻事故多发的现象,该文介绍了差动制动的防侧翻原理,基于ADAMS/Car建立了搅拌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针对搅拌车的差动制动防侧翻控制系统,并结合ADAMS/Car和Simulink建立了联合仿真试验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虚拟试验仿真可以合理的选择侧翻门限值,设计的差动制动防侧翻系统可以有效防止高速转向引起的车辆侧翻。  相似文献   

4.
在三维软件Pro/E中建立了汽车内燃机的实体模型,通过ADAMS/Exchange模块导入ADAMS建立了内燃机的虚拟样机,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内燃机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车辆侧翻风险因素对车辆侧翻的影响程度,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某轿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仿真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鱼钩转向侧翻试验设计,并选取横向载荷转移率作为度量车辆侧翻风险的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路面摩擦系数、车辆行驶速度、方向盘角速度以及质心高度对车辆侧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水平下影响车辆侧翻的因素按其影响的强弱程度依次为:车辆行驶速度、路面摩擦系数、质心高度、方向盘角速度,其中车辆行驶速度对车辆的侧翻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仿真分析的汽车侧翻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翻事故是汽车产品缺陷可能引发的一种典型风险.文中应用ADAM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模拟车辆侧翻事故过程以研究其发生机理,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侧翻风险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三维建模与ADAMS仿真分析软件,在设计阶段对随行叉车的高速行驶稳定性与道路通过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提出了改进设计的建议,为产品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砼搅拌运输车侧翻事故多发的现象,基于ADAMS/Car建立砼搅拌运输车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对搅拌车的抗侧翻特性及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试验;设计并进行了准静态侧翻试验、稳态回转试验、角阶跃输入试验和蛇行试验,通过虚拟试验的方式探讨了搅拌车的行驶稳定极限,得到搅拌车的侧翻阈值在0.37左右,而发生侧翻的临界侧倾角为6°,该结论可作为侧翻预警及主动侧翻控制的门限值,为进一步研发搅拌车的侧翻预警系统及防侧翻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虚拟试验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的仿真试验。利用逆向重构技术,采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PRO/ENGINEER与机械系统动理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汽车等速万向传动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在不同的输入条件下对该万向传动系统进行了大量的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与物理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应用PRO/ENGINEER软件和ADAMS软件相结合的CAD/CAE分析系统能够对万向传动装置的运动状态进行有效地分析。其研究结果为虚拟试验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MSC.ADAMS及ANSYS软件,在ADAMS/Car[1]中建立了中型客车前空气悬架系统刚柔体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模型的各类参数主要通过试验和Solidworks软件获得。在ADAMS/Car中,利用虚拟仿真试验对单纵臂式非独立悬架进行了多种性能分析,并结合空气悬架在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模型参数化分析及不同方案的仿真试验对比表明,利用基于ADAMS/Car软件建立的空气悬架系统模型可对悬架性能做出正确预测,对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ADAMS/Car汽车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方法的不断发展,汽车动力学仿真研究经历了由开环研究到闭环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建立了复杂程度不同的汽车模型。同时为了实际应用的方便性,相关科研人员编制了多种专门用于汽车动力学分析的软件,ADAMS/Car是众多软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软件。通过介绍了ADAMS/Car,然后在ADAMS/Car中对某一具体的车型进行虚拟过弯道后撒手运行,并用ADAMS/Car所提供的后处理功能对运行过程中汽车轮胎受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桥梁车撞以确定性指定事件分析居多,鲜有研究探讨车撞下桥墩的失效概率和可靠性,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大样本下碰撞分析计算时的效率和精度问题。为此,探讨将简化分析模型与响应面、蒙特卡洛相结合的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建立精细化的车辆撞击跨线桥梁模型,讨论了关键的混凝土本构参数取值问题,给出相应的修正方法。通过与全桥模型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简化桥梁结构分析模型的合理性,给出合理的简化桥梁结构分析模型,提高了计算效率。将建立的简化分析模型与响应面方法相结合,合理设置试验工况,通过精细化仿真分析建立车撞后桥墩剩余承载能力的响应面公式。采用建立的响应面作为替代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抽样方法对主要变量进行抽样,计算不同参数情况下的撞后剩余承载能力,基于撞后剩余承载能力的损伤指标,给出了不同损伤状态的失效概率和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规范公式计算桥墩初始承载能力将会低估撞后桥墩损伤及相应的失效概率,偏于不安全;建立的响应面公式预测精度高,可作为车撞桥墩的替代模型,是一套完整、合理的车撞桥墩可靠度分析方法,可为柱式桥墩抗车撞可靠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某皮卡车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VIEW软件建立了车辆多刚体动理学模型,并进行了脉冲路面下的仿真。将仿真所得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据吻合较好,整车模型建立准确,为进一步对车辆做设计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车辆转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荣  田晋跃  于英 《汽车工程》2003,25(5):490-492
介绍了应用ADAMS软件对车辆转向系统进行设计的方法,并对某车建立了其转向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了参数化分析方法,对影响转向角的因素进行了设计研究,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ADAMS求解出了液压缸的推力,算出了主要液压元件的参数。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轨两用钢桁桥轨道横梁与整体节点连接头的疲劳荷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定公轨两用钢桁桥下层轨道横梁与焊接整体节点连接头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累积,对该细节在桥梁设计寿命内车辆荷载所产生的疲劳荷栽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对桥梁的车辆荷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各国相关规范,建立了代表桥梁设计寿命内真实运营状况的疲劳荷载模型,并通过全桥三雏有限元分析模拟计算该连接细节所承受的荷载历程。依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确定了公轨两用钢桁桥轨道横梁与整体节点连接头验证性疲劳试验的试验荷栽。结果表明:该连接细节的疲劳损伤荷载基本不受上层汽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轻轨,可以通过直接将轻轨计算结果乘以一定的提高系数得出。  相似文献   

16.
依据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工程项目“五峰山长江大桥主缆系统检修设备研究课题”(课题号2017167),针对悬索桥主缆检修功能要求的特点,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研发了一种自牵引式检修车。该检修车具备大角度爬升、行走自动纠偏、自动跨越主缆索夹等特点。研究分析了检修车的总体功能要求及不同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并对检修车车轮对主缆表面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检修车主体结构进行了强度与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伟  肖泽艳 《天津汽车》2010,(12):22-26
为提高车辆的横向稳定性,获得良好的操纵性能,利用ADAMS/car和MATLAB/simulink建立了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制变量的多级PID仿真模型,分别采用了单个车轮制动和单侧车轮制动产生附加横摆力矩的方式.通过蛇形试验验证了ESP控制器的有效性和对比了2种制动方式的控制效果.仿真试验表明:采用该ESP控制器可以很好地保持车辆的稳定性,采用单侧车轮制动产生附加横摆力矩的方式具有更快的控制速度和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work, a full-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prevent the oscillatory instability or snaking behaviour of an articulated steer vehicle. To design the controller, first, a linearized model of the vehicle is develop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uncertain tire parameters with regard to the snaking mode. By using this linearized model,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re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polytopic system, which depends affinely on the most important uncertain tire parameters. Then, by solving som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both the Lyapunov and state feedback matrices for the robust stabilization of the vehicle are fou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sulting controller is evaluated by conducting several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linearized model. To verify the results from the linearized model analysis, some simulations are also done by a virtual prototype of the vehicle in ADAMS.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linearized model are reasonab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the simulations in ADAMS. They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vehicle during the snaking mode in different dri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work, a full-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prevent the oscillatory instability or snaking behaviour of an articulated steer vehicle. To design the controller, first, a linearized model of the vehicle is develop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uncertain tire parameters with regard to the snaking mode. By using this linearized model,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re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polytopic system, which depends affinely on the most important uncertain tire parameters. Then, by solving som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both the Lyapunov and state feedback matrices for the robust stabilization of the vehicle are fou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sulting controller is evaluated by conducting several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linearized model. To verify the results from the linearized model analysis, some simulations are also done by a virtual prototype of the vehicle in ADAMS.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linearized model are reasonab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the simulations in ADAMS. They show that the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vehicle during the snaking mode in different dri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中央扣对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和汽车车列激励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跨悬索桥在动力激励下中央扣的作用,以四渡河悬索桥为研究背景,建立了该大跨钢桁架加劲梁悬索桥的3种中央扣模式的空间动力计算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在移动汽车车列激励下的时程反应进行了空间非线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扣提高了结构的反对称抗扭刚度,限制了结构的纵飘特性;在静车列作用下,中央扣对全桥内力分布影响很小,但是在移动车列激励下,中央扣使得加劲梁的应力动响应显著增加,且随车列速度增加而增大;中央扣对加劲梁纵桥向位移的限制作用在常规速度车列激励下表现不明显;中央扣的设置方式宜采用刚性中央扣或3对柔性中央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