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市快速路总体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其服务功能的优劣。针对该问题,以赣州市赣南大道快速路为例,通过对其功能定位和交通流量的预测分析,明确了主要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提出了全线的总体布置方案,重点对快速路的敷设形式、横断面设计和匝道的布设以及重要节点设计做了详尽的论述。通过设计实例,系统性地概括了城市快速路总体设计的方法和流程,可为类似城市快速路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滨海大道现状为温州市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向交通性主干路,根据规划,滨海大道为温州市域南北向城市快速路。目前,滨海大道交通负荷较大,同时由于其南北两端延伸线工程均在紧张建设施工,全线贯通后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分析了滨海大道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位,对道路整体快速化改造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新时期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从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的角度对城市快速路设计进行了探讨。就系统分析而言,快速路的主路和辅路分别属于城市快速和慢速交通系统,通过互通立交、出入口匝道和平面交叉口实现与交通系统内其他道路的交通转换,形成快—快、慢—慢和快—慢转换三组交通转换关系。就功能设计而言,应将快速路视作由快速和慢速交通系统构成的复合型交通通道,根据其在城市骨干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设计标准、主路敷设形式、辅路敷设范围、交通转换节点布置,以及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功能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实现其复合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型城市在设置市域轨道交通郊区段与市区段车站时需考虑不同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香港、巴黎、东京和上海的典型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设置案例,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市域线路在市区段若有平行市区轨道交通线路时应采用大站间距设置模式;在郊区段应采用基于客流集散点灵活设站的模式.经过郊区开发密度低的区域时如采用地面或高架的敷设方式有利于越行线的布设,可改进运营组织,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轨道交通9号线适应不了松江新城发展的要求松江新城是上海第一个建成轨道交通的郊区新城。然而,尽管原规划轨道交通R3线是一条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但在建设时采用了市区普通地铁制式,列车平均运营时速市区段30~35公里、郊区段45公里左右。因此,松江新城至市中心依赖轨道交通9号线出行时耗大多超过1小时,与高速路/快速路的小汽车交通相比,缺乏速度优势。由于外环周边地区大量居住小区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路网下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方案难以同时满足交通需求和交织段长度要求,以深圳市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为例,分析梳理现状及规划功能需求,结合现状建设条件,提出快速路交通组织思路和方案,并利用VISSIM仿真评估既有规划,通过反复印证和校核,实现方案的整体优化.优化设计为类似高密度路网的城市快速路交通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速路建设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及扩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为使城市快速路布局形式有助于降低与净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在阐述城市快速路建设趋势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对城市快速路布局形式、机动车污染物的种类、产生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对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方式与程度,提出城市快速路布局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其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所具有的影响,将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影响作为城市快速路网格局优化的目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速路建设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及扩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为使城市快速路布局形式有助于降低与净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在阐述城市快速路建设趋势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对城市快速路布局形式、机动车污染物的种类、产生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对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方式与程度,提出城市快速路布局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其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所具有的影响,将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影响作为城市快速路网格局优化的目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出口(匝道)通常设置于地面交叉口附近,快速路出口(匝道)交通与地面道路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地影响快速路以及地面交叉口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快速路出口(匝道)衔接段对保证下游地面道路的通行秩序以及上游快速路的畅通非常重要.从快速路衔接路段以及快速路下游交叉口与快速路出口(匝道)通行能力匹配性原理出发,对出口(匝道)衔接段提出3种组织形式(组织形式Ⅰ——设交织段,组织形式Ⅱ——设隔离设施,组织形式Ⅲ——路网绕行),并从通行能力匹配、服务水平以及流量均衡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各自的适用性.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分析组织形式Ⅰ的设计参数敏感性,并给出设计建议值.  相似文献   

10.
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具备快速运送市郊居民和兼顾沿线客流两个主要功能。如何使市域线在市区段既能服务于沿线客流又能保证快速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理论上四线并行模式和双线越站模式均能满足上述功能。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四线并行模式下市域线市区段的车站设置方法进行研究,提出车站方案的生成方法和评价方法。构建市域线市区段四线并行模式与双线越站模式适用性的定量评价模型。最后,以某市市区与西北新城之间规划的轨道交通A线为例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四线并行模式并给出设站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湛江大道工程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这是湛江首条城市快速主干道,一个红绿灯都不设置,主要道路交叉处采用互通立交的方式连接,大大提升通行速度,可以缓解目前城区各个组团之间的交通拥堵情况。湛江大道起点在霞山区宝满村,与省道S373相接,往北延伸,沿线与新湖大道、百蓬路、南岑路(规划中)、县道X669线、湖光快线、西城快线、瑞云南路、  相似文献   

12.
市域轨道交通是特大型城市解决市域客运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实现其快速功能,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为例,在分析了线路与客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确定功能定位、提高线型设计标准、控制站点设置数量、实行断点运营与快慢车运行组织,以及选用合理的车辆配置等方面,实现11号线南段工程快速功能的设计方法,为其他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东交通》2006,(5):14-14
近日,《广州市域高等级路网规划》出台。广州市域将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四环、十八射”环形放射状高快速路网布局,规划道路长度达1900公里。到2010年,广州市域高等级路网将建成1670公里,占规划路网的88%。其中高速公路网络通车里程达到791公里,快速路网879公里,分别占规划路网的96%和82%.其中,芳村大道将改造为城市快捷道路,改造后沿线将不设红绿灯。[编按]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S22公路定位为高速干线公路,位于上海市域北部,但在选线上存在南北比选线位。在全市骨干路网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交通功能与流量分析,对S22公路功能定位进行梳理,全面解析S22公路在南北线位上的功能差异,分析S22公路在南北比选线位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S22公路南向线位方案更加符合上海市域北部路网总体定位,起到改善路网布局、联动地区发展的作用,同时研究可为相关工程的稳定以及后续工程方案的推进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主骨架,建设、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文章介绍了快速路的功能特点,结合沈阳市快速路系统,对快速路设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了城市交通的主骨架,二者在功能特性及技术标准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选择合理的道路等级对道路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江津区西江大道为例,在比较快速路和主干路功能特征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从道路交通流特性、沿线用地性质、主要服务对象三方面分析影响道路等级选择的因素,最终确定其道路等级,并对沿线的开口提出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设置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胜跃 《城市交通》2004,2(4):59-63
城市快速道路网建设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出入口的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城市快速路的使用功能,同时出入口间距和型式已经成为评价快速路总体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准。重点分析探讨了如何合理设置出入口,更好地发挥城市快速路的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城市快速路限速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针对8条快速路进行了交通调查。对城市快速路不同线形条件和交通条件下的分时段、分车道与分车型的85%位车速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快速路平直段及曲线段不同时段、车道与车型的85%位车速存在差异。同时,对城市快速路交通量、交通组成与85%位车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自由流条件下车速及大型车比例的分布范围。提出城市快速路可根据道路不同线形条件分车道、分车型进行限速。  相似文献   

19.
沈阳地铁某车站出入口下穿浑南大道,既有有轨电车5号线沿浑南大道路中敷设,出入口下穿浑南大道及有轨电车段采用暗挖法施工,暗挖出入口结构顶部主要位于粉细沙及杂填土层中,地质条件较差,有轨电车对沉降要求较严格,本工程采用前进式注浆大管棚+小导管超前加固,CRD工法开挖,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根据有限元计算,有轨电车最大沉降量约7.2mm,实际施工完成有轨电车最大沉降量约9.2mm。  相似文献   

20.
以现有城市快速路建设为基础,提出一种带状连续的地下浅层空间利用方法,建立“三原则、五过程”的城市快速路地下空间建设方法。依托南京横江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实例分析地下浅层带状空间资源规划的原理,并据此进行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浅层带状空间开发应依托隧道结构工程,环绕隧道断面,建设近期规划道路和附属工程,并考虑远期预留夹层,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新区人口规模扩张带来的交通量剧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