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建设,如何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石家庄轨道交通线上的3个典型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特征;并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站点周边用地设施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石家庄3个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混合利用程度较低、商业设施比例偏低,不同特征的出行者对轨道站点周边的用地设施需求存在差异。提出了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优化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商业服务设施的比例;重视提高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提升站点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朱锦  洪锋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20,36(1):88-91
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运量与其沿线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对于后续轨道沿线用地布局和轨道客流的提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宁波市为例,调查了轨道1号线和2号线50个站点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了轨道站点周边800m用地开发容积率和站点客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手机信令手段获取轨道东门口站和大卿桥站的站点客流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了站点客流与用地性质和建筑开发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宁波轨道沿线用地开发率较低,平均容积率仅1.1;当站点周边平均容积率超过1.5,单位建筑面积日均进出站客流将呈现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3.
以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详细规划为背景,结合沿线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权属和用地潜力等,研究沿线土地开发策略,从站点类型和开发圈层两个层面构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密度分区,制定开发强度标准,提出土地开发实施策略及控制要求,探讨近期重点开发片区的开发策略。本文将为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开发及沿线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支持,也将为我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TOD的实质和效益入手,分析了引入TOD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TOD理念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规划调整的技术方法,即树立工作目标、确定研究方法、分析研究范围、确定调整策略、分析土地开发潜力,并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站点用地调整、规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初期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的用地和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寻找三者内部的联动关系,评价站点及所处地段当期的发展状态,以长春市轨道交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长春市轨道交通3,4号环线站点日进出站客流量数据的基础上,引入网络大数据的业态分布作为影响因子,选取餐饮、办公等典型业态形式,运用长春市空间句法模型对穿行度和整合度等空间参数进行分析,以体现人行的穿越性和可达性。通过对三者的两两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发展初期站点客流量同周边的空间参数及业态不存在较为明显、成熟的联动关系,轻轨环线对城市空间集聚作用有限,而站点周边业态发展同空间参数在特定尺度存在较强的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实施土地储备的量化分析1.土地增值收益量化分析 建立土地增值收益模型时,假设条件是排除经济增长、其他政府投入环境建设和市政设施等带来土地增值影响因素,选取在轨道交通建设前后时段,在站点周边一定范围内住宅用地作为比选对象,测算单纯因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轨道站点客流特征与周边土地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市轨道1号线为研究对象,基于轨道IC卡数据和离站点500 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图表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轨道站点客流特征与其影响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的轨道站点,其客流早高峰起始时间与晚高峰结束时间均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站点;站点周边土地总体容积率与站点日均客流量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而站点周边不同类型用地的容积率则与站点时段客流量之间呈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孙俊  陈阳  肖蓉 《城市交通》2006,4(5):45-49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之后,为更好地指导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开发和相关的规划编制,对站点周边地区的用地规划进行研究十分必要.结合南京的实际,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分级,对轨道交通自身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用地提出了控制标准,并对轨道交通站点临近地区的用地控制和功能配置提出了要求,为类似城市的相关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同时,应更加关注轨道沿线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在分析新形势下城市及交通发展的问题和需求基础上,梳理总结轨交站点综合开发的理念和技术路线,结合东莞轨交1号线黄江北站综合开发规划进行实践,提出应同步推进轨交选址和周边土地开发潜力分析,细化综合开发范围并明确不同范围的开发主体,差异化考虑业态功能,优化提升站点周边用地布局、强度并混合利用,加强片区风貌环境和交通的精细化设计和品质提升,引入经济测算反馈方案优化等对策。相关研究可为后续类似城市轨交站点综合开发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土地储备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伟  范黎萍 《城市交通》2006,4(2):21-24
从加强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的角度,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和土地储备机制相结合的重要性,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实施土地储备的量化分析,研究了结合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实施土地储备的储备范围、储备方式和储备时机等。同时,以上海市结合轨道交通实施土地储备的运作实例,提出了土地储备运作方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给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接驳设施配置策略提供一定参考,通过对上海8条轨道站点类型及周边用地性质进行分类统计,结合无锡地铁3号线新区段车站的实际情况,对车站交通接驳设施布置策略进行梳理。结果表明:无锡地铁3号线新区段车站居住性和商业商务类型地铁站点出行方式均以步行交通为主;地铁站点应充分配备公交设施,同时要调整与地铁线路复线5个及以上轨道站点的现状公交线路;综合枢纽型地铁站点(高铁、飞机)应结合枢纽配套设施资源进行共享。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发挥市域轨道的辐射效应,最大程度吸引客流,对市域轨道交通衔接规划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了市域轨道及站点的功能定位,将站点服务范围细分为5个区,分析各区的客流特征,从而提出规划策略,提供分层次的交通服务;其次,以琎琳站为例,200米范围内结合公交首末站、"P+R"停车场促进交通枢纽的形成,并通过廊道串联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设置公交停靠站、出租车扬招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多样化的衔接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或者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资料是项目的必要性论证、方案比选、确定系统规模、进行效益分析的基础,科学合理地预测客流已成为决策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及时总结城市自身的轨道交通成长规律和客流特征,有助于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广州已开通的八条轨道线运营资料,对轨道交通从单线向网络转变过程中的成长规律和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从公交整体水平提升、换乘点接入、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以及轨道票价制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为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所产生的土地增值资金是轨道交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资金的巨大需求,分析了通过调整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筹措资金的方法,针对青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严重脱节的现状,提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和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衔接规划和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基本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识别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程度的空间差异性,以及不同空间范围内城市发展水平对轨道交通客流影响的差异性,引入描述空间集聚特征的莫兰指数Moran's I 建立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将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发展水平和站点客流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作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同程度判断标准,划定若干研究区域,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 模型研究两者空间相关性和城市发展因素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发展水平与站点客流协同程度较高的区域,城市发展水平对站点客流影响更大;将城市发展因素对站点客流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密度高于交通便捷程度、功能多样化程度和发展紧凑度.  相似文献   

16.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有利于土地集约使用、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站点区域TOD模式开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轨道站点的功能和定位,促进TOD模式下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创新研究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界定和分类方法.首先,引入土地资源学中的相关概念和指标,以容积率、土地混合利用熵和道路密度为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轨道站点周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接驳活跃度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缺乏综合量化评价等问题,首先基于典型工作日的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常态化样本数据,从接驳量、接驳率、接驳距离和接驳周转率等维度分析了轨道站点周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接驳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熵值加权的轨道站点周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接驳活跃度综合评价方法;然后通过计算早晚高峰轨道站点周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到达与出发接驳活跃度比值,采用高斯混合聚类法对轨道站点进行基于服务特性的聚类;最后基于北京市域范围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接驳骑行数据开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北京市轨道站点周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的不均衡性较明显,当设定聚类数为3时,北京市的居住型、工作型和职住平衡型3类轨道站点的比例分别为25.4%, 13.9%和60.7%;居住型与工作型轨道站点的早高峰到达与出发接驳活跃度差异较大,居住型站点早高峰到达接驳活跃度远大于出发接驳活跃度,工作型站点早高峰出发接驳活跃度远大于到达接驳活跃度,职住平衡型站点早高峰到达和出发接驳活跃度较为接近。因此,在不同类型轨道站点周边应采取不同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措施,避免车辆淤积或短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零售力法则计算轨道站点被城市各中心吸引的概率,并利用可达性指标计算各站点在单中心影响情况下的轨道站点影响范围,结合以上两模型确定轨道站点开发利益影响范围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用于城市多中心情况下轨道站点开发利益影响范围及相邻站点间影响范围分界线的计算,并能为轨道沿线土地利用开发、交通接驳设施设计以及轨道交通开发利益还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在国内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准确的功能定义尚未能有最终的统一认识,尚属于探索范畴.由于珠江三角洲第一大城市广州市和未来的第三大城市佛山市之间相距较近(只有十几公里),广佛线作为一条城际间快速轨道连接线路,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有所不同,有许多独特的考虑因素.在客流构成、功能定位、站点设置、车辆选型、速度选择与其他公交资源的竞争和协调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对广佛线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研讨,将有助于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轨道大规模建设,为城市的更新和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南段自1997年开通运营至今,沿线的开发已经成为上海TOD模式的一个典范.就轨道建设和城市发展关系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南段TOD进行实证分析,对指导轨道车站(中环线外)周边用地的规划和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