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组成的快速综合交通网能够显著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流动、降低客货运输成本。为探究快速综合交通网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机制,选取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2015年、2017年、2020年为时间横断面,构建快速综合交通网优势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两个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两者时空分布格局及耦合协调演化特性。结果表明:(1)快速综合交通网优势度、区域创新能力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快速综合交通网优势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多式联运地区的创新水平最高;(2)快速综合交通网优势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均以省内经济圈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外圈层递减,呈现向经济圈中核心城市集聚的特征;(3)快速综合交通网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存在空间差异性,“快速综合交通优势区-区域创新优势区”大多处于基础设施完备的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和经济贸易繁荣地区,且呈高度优质耦合协调的空间特征;而创新能力低、远离交通枢纽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快速综...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从需求规模和供给规模2个层面,探究涵盖公路、铁路和航空3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指标,结合经济系统的社会规模和经济规模指标,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引入交通贡献率参数,得到改进耦合协调测度模型,通过计算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揭...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区域交通、产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选取甘肃省及省内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甘肃省及其城市2010—2019年的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特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个别年份甘肃省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较高;截至2019年,除兰州外,其余城市系统发展水平相比2010年提升较小,耦合协调程度呈良性发展,各城市耦合协调等级均达到勉强协调及以上水平;σ收敛性检验表明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未来要加强各城市的发展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4.
陆路交通与经济的协调关系问题是影响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运用加权时间成本法、修正引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不同陆路交通条件下相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经济的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656 8和0.683 0,江苏省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总体为中度协调,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苏锡常的耦合协调度高达0.9以上,为高度协调;南京、镇江、扬州的协调度集中在0.6~0.8之间,呈中度协调;徐州、宿迁、淮安和盐城的协调度集中在0.5~0.6之间,为轻度协调;泰州和连云港的高铁可达性与其经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针对协调水平不同的城市,提出侧重点不同的发展对策,以助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量化分析新型城镇化下都市圈县域高速交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水平,构建高速交通优势度及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法、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及ArcGIS软件,以济南都市圈的5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计算县域尺度下高速交通优势度、区域创新能力及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受高速铁路、机场建设滞后的影响,济南都市圈内高速交通优势度呈现以济南市为核心,围绕高速交通枢纽呈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聚集性;区域创新能力呈现以济南中心城区为核心,南高北低的不规则分布状态,德州、滨州2市较低;高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济南高速交通网对周边地区创新资源配置的负向虹吸效应大于正向扩散带动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城镇化下县域高速交通网络建设及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在未来发展中可根据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之上,引入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7—2016年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处于逐年提升趋势,但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且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降再升态势;近年来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轻度失调逐步向初级协调发展的改善性变化,但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等级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三者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障碍性因素。根据所作分析和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黄河流域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具有黄河流域特点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度演变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省区综合评价值存在断层差异,各个省区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耦合度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水平较低,多数省区处在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状态,呈缓慢上升趋势;各省区、各系统间均在2020年出现显著节点,证实新冠肺炎疫情对系统的协调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生态环境是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系统,且障碍度在45%以上.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综合交通体系2009年发展情况,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基础设施发展策略的效果. 通过几个典型国家客货运输量与经济、人口规模和土地等数据间的关系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交通与社会经济等特征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历史角度提出了交通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阶段的划分方法,指出我国交通增长仍存在较大空间.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特征差异性,本文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6个省区交通与社会和经济指标间的比例关系;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属性,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来编制不同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测度和改善四川省交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结合最短旅行时间矩阵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构建交通可达性模型,以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指标构建经济规模指数模型,量化测算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交通可达性及经济发展水平,并构建耦合协调模型评估两者的作用水平.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可达性具有同步趋升一致性,但也存在个别错位现象;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存在五个耦合协调发展阶段.根据研究结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性,交通中心城市不完全等同于经济中心城市.解决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可基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优先从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的城市入手.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空间分异及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基于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 可视化平台,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及节点城市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结果显示:整体空间上,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均呈现“东高西低” 的空间分布格局;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整体水平不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实际投入和物流产出的匹配度有待提高,且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交通可达性分析能够为区域旅游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而高速铁路的开通将直接改变区域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作为节点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利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分析旅游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获取高铁开通前后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公路、铁路、航空和高铁的权重进行灵敏度分析,辨识出旅游交通可达性对各种交通方式权重的敏感度.结果表明:高铁途经的各城市客源地到达云南的旅游交通可达性水平均有大幅提升,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收敛效应显著,省外城市到达昆明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对铁路权重的敏感度较大;高铁开通之后,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总体呈现以昆明为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的"核心—外围"模式;高铁开通前后,云南省内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变化幅度较小,地区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断缩小,省内高铁途经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对高铁权重的敏感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交通经济带是一种区域经济活动沿着交通基础设施聚集分布的社会经济形态.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原料地、加工地和消费地三者之间的地域联系,经由交通运输的连接而逐步变为向沿线更广阔的区域扩散,形成了交通经济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路带经济的科学概念.论坛的主题是路带经济中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着重研讨构成经济带的综合交通运输的体系、理论和方法,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分析了连云港在路带经济中的地位,铁路通道的作用和国家战略,以及路带物流体系的构建与业务创新.为推动经济带与综合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衡量天津港构建的内陆港群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在分析二者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基于DEA的评价模型.内陆港和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的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的内陆港与城市的发展均有效,包头、石家庄、德州属于城市经济有效、内陆港发展无效,惠农内陆港有效、城市经济无效,侯马的内陆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均无效,表明天津港的内陆港发展程度不同,腹地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对二者关系有效性的评价结果则表明,内陆港群与城市经济没有实现良好的双向有效协调发展,其中惠农和侯马两个城市与其内陆港的发展极其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应用物流经济学原理,从分析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及物流成本构成入手,指出运输成本高企、效率低下是影响物流绩效的主要原因. 通过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影响我国运输成本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提升我国运输效率改善物流绩效的主要对策:(1) 继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体制与机制改革,重点是制度和政策创新;(2)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3) 积极引进和鼓励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运营模式,重点是提高运输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应用物流经济学原理,从分析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及物流成本构成入手,指出运输成本高企、效率低下是影响物流绩效的主要原因. 通过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影响我国运输成本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提升我国运输效率改善物流绩效的主要对策:(1) 继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体制与机制改革,重点是制度和政策创新;(2)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3) 积极引进和鼓励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运营模式,重点是提高运输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连片特困地区可达性与贫困程度的空间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连片特困地区综合交通可达性与贫困程度的空间耦合特征,基于空间截面数据,构建了因子分析—熵权多维贫困测度模型、综合交通可达性评估模型和空间耦合协调模型,并以滇西边境山区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整体空间上,贫困程度表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模式,呈现南部高于北部、边缘高于中心的空间特征;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显著,可达性值呈"偏左正态分布",并在主要节点形成了"Y字型"综合交通可达性优势带;贫困程度与综合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水平两极化特征明显,中心区域及边缘地带上的空间耦合关系显著,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县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交通基础设施的扶贫效应有待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