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道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城市主干路都面临升级改造。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其改建的效果。结合实体工程成果实践,从道路改建的重点和难点入手,基于畅通、畅排、特色、人本、宜居的五大设计理念,详细阐述该道路的改造设计情况,为解决城市主干路升级改造设计问题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滨海大道现状为温州市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向交通性主干路,根据规划,滨海大道为温州市域南北向城市快速路。目前,滨海大道交通负荷较大,同时由于其南北两端延伸线工程均在紧张建设施工,全线贯通后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分析了滨海大道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位,对道路整体快速化改造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周诚 《交通标准化》2014,(21):107-110
城市主干路应以交通功能为主,对城市主干路的改造既要强化道路的交通功能,又要兼顾行人、非机动车的出行需求。结合南京市天印大道的改造,分析比较城市主干路改造的两种主要模式,为工程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车速是描述车辆运行状态的基本参数,而掌握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更是许多后续研究的基础。本文以南京市部分主干路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车速的分布形式进行拟合,定性分析了不同类型主干路的分布形式;然后,从路段整体、横向两个角度对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的形式主要与车辆行驶时的自由度有关,道路条件以及交通流状态对车速分布的参数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将对城市主干路的规划、设计、控制、管理以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市郊的国省道干线公路同时兼顾过境交通及城市快速疏解功能,功能的叠加对现有道路提出更高的要求,现状道路的交通量饱和,亟需对国省道干线进行快速化改造,以期实现快速疏解交通。在此背景下,研究国省道干线快速化改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洋 《北方交通》2013,(8):55-57
对于城市主干路与高速公路交叉形成的枢纽立交,由于要同时服务于城市主干路与高速公路,二者的功能及指标均不同,这就要求设计者采取灵活的形式,满足各自的使用要求。结合工程实例,对这种立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桥梁设计相比常见桥梁有其特殊性:桥梁建设环境复杂、建设周期短;桥梁结构特殊,多为宽桥、弯桥;桥梁景观要求高。结合南京市NL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桥梁设计,提出快速路改造过程中桥梁设计的常见问题,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泰州市"3435"快速路网项目建设为背景,针对改造过程中的方式选择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可以借鉴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今后城市路网快速化改造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安火车站至大雁塔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安市城市人口、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发展情况,通过对快速公交系统(BKT)的建设特征、要素和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在西安市南北轴线火车站至大雁塔的主干路实施快速公交系统的具体构想,并根据沿线规划、客流等分布情况,阐述了布设路线的技术条件及车站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城市主干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主干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控制现状,并提出了实践控制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与城市主干路交通安全设施所处的交通组织、地形环境进行充分结合,才能使交通安全设施的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п���·������··�躯�����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道路分等级路阻函数的研究对智能交通系统(ITS)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 析了大城市快速路以及主干路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路阻函数的形式,并基于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路段的车速与交通量的关系,通过得到的关系论述了两等级道路的路段路组函数的特点及适应形式。并重点针对主干路的交叉口延误计算进行研究,建立了适应各类型交又口延误计算的统一模型,设计了延误计算公式的检验方法,并通过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模型的检验.最后确定了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路阻函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将有更多干线公路计划实施快速化改造.以328国道仪征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对其工农北路至万年大道高架桥总体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主要从高架桥标准跨径、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形式的选择进行详细介绍.对跨工农北路主桥提出两个设计方案,经综合比选,选择外形美观、工程投资低、工艺成熟、运营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旧沥青道路急需改造,通过对城市旧沥青道路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对旧沥青硬化改造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路网下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方案难以同时满足交通需求和交织段长度要求,以深圳市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为例,分析梳理现状及规划功能需求,结合现状建设条件,提出快速路交通组织思路和方案,并利用VISSIM仿真评估既有规划,通过反复印证和校核,实现方案的整体优化.优化设计为类似高密度路网的城市快速路交通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放街区、窄马路、密路网"的规划理念对城市主干路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主干路断面布置、路段公交车站、出入口及一体化优化设计、交叉口进口道主辅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落实"开放街区、窄马路、密路网"理念的主干路交通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案,为现代开放街区下的主干路交通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主干路功能保障的交通改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干路功能保障是强调在交通负荷高峰时段,其“通行”功能仍能得以保证。结合特大城市具体的主干路交通改善课题,综合采用TSM和TDM的交通管理方法,从符合城市实际发展、具有工程可行性、尽可能减少主干路两侧居民拆迁为出发点,提出了功能保障的主干路交通改善措施,并采用交通仿真技术对综合改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安全分析模型在微观层面建立,将路网中相邻的交叉口和路段分解为两类独立的研究单元分别进行研究.密集路网中城市主干路交叉口间距小,相邻的路段与交叉口交通运行相互影响,难以划分路段与交叉口.交叉口间距和道路两侧路网形态是影响主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传统模型分别针对路段和交叉口事故进行研究,无法分析这两个因素对主干路的整体安全影响.基于上海市21条城市主干路,将相邻路段和交叉口依据道路横断面和交通运行特征组合为118个中观单元,并计算了中观单元两侧道路的路网形态.考虑到来自同一主干路的中观单元几何设计和交通特征互相关联,建立随机效应负二项模型.分析了交叉口间距和路网形态对主干路的安全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规则方格路网和混合型路网,位于方格路网中的主干路事故数较少;交叉口间距越长,主干路事故越少.中观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安全分析模型中研究单元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的问题,为城市主干路设计及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交叉口信号控制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有的交通设施条件下,充分挖掘交通控制系统的功能,通过协调城市主干路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可以有效改善城市主干路的通畅性,缓解城市交通紧张问题。本文概括城市主干路协调控制的基本原理、措施,以广东省河源市主干路为例,运用干线协调控制理论,建立线控系统,通过SYNCHRO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线控实施前后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线控优化后,该干线高峰时段的车辆延误和平均行程速度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主干路信号配时优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主干路上各交叉口交通信号的不协调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有交通设施条件下,通过改善交通管理措施,特别是改进交叉口信号控制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主干路的通畅性.本文概括了城市主干路信号控制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以北京市海淀区主干路为例,运用干线协调控制理论,建立线控系统,通过SYNCHRO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线控实施前后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线控优化后,该干线晚高峰时段北向南和南向北方向平均延误分别减少了35.5%和34.9%,平均行程速度分别提高10.31%和15.54%.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以若干个城市高德地图实时路况的交通出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不同等级道路的路段状态相关性,设置了考虑相关性的道路间距,计算了城市路网密度与等级级配。分析结果表明:主干路和主干路、主干路和次干路、主干路和支路相关单元的平行距离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平行距离的85%分位值分别为2.4、1.0、0.9km;主干路间距取为2.4~2.5km,主干路间设置2条次干路,次干路与主干路的间距为0.8~1.2km,支路间距为0.2km或0.3km;次干路和支路对应平行距离的85%分位值比较接近,实际路网中次干路和支路的功能区分尚不明确。所得路网结构布局符合相关性、路网密度与等级级配的要求,可为路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