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车站通过能力是铁路能力的一个关键制约点,本文通过降低咽喉长度对车站作业间隔时间的影响,扩大高铁车站通过能力. 分析车站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研究车站进路关系模型及作业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以通过列车数量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车站作业间隔时间,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等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分区划分的车站通过能力优化模型及算法. 案例分析表明,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及组合方式对能力的影响较大,分区划分车站咽喉区可有效减少列车作业间隔时间,提高车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京某建成地铁车站两侧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两侧基坑不同开挖方案下对已建成地铁车站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两侧基坑开挖方案按照施工方案3实施,对车站结构的影响最小,方案最优。若按照施工方案2、3进行施工车站结构最后的变形朝向先施工基坑侧。然后通过实际施工方案1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差别不大,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3.
复杂高铁站作业计划的编制质量是影响整个路网运输能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为快速编制高质量车站作业计划,分析了各类列车在车站列车和调车作业,构建列车作业链,并描述车站作业计划优化问题的本质,结合车站布局和轨道电路分布,构建基于微观层面的车站作业计划优化模型;针对实际问题变量巨大,约束条件复杂的特点,将模型转换为对偶形式,在不需要初始解的情况下,通过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并通过基于对称性破缺规则的分支定界法快速对松弛问题的解可行化,获得可行车站作业计划。以北京南站为例测试模型和算法,计算时间不超过 20 min,对偶间隙不超过10%,计算结果无冲突,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复杂高铁站高质量列车作业计划的快速求解,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铁车站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以及空间等诸多因素,国内已有研究缺乏针对新建高铁线路边缘化的选址及其对车站周边地区开发影响的定量分析。以京沪和武广高铁沿线城市的38个高铁车站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探索高铁车站与城市中心的距离这一关键因素对高铁车站周边地区开发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距离指数,系统分析不同区位高铁车站周边地区的开发特征,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车站周边地区开发规模与城市规模、距离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距离指数越小,则开发量越大;在22个有开发车站中,距离指数较低(0.5~1.0)的车站周边地区开发效果最为显著;相对大、中开发类车站,小开发类和无开发类车站周边地区的开发情况对于城市规模和距离指数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车站能力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站能力的计算不仅是车站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技术计划和运输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车站能力计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应用排队理论,将车站看成一个复杂的排队系统,建立排队模型,结合车站固定设备和列车到发间隔数据,计算各子系统的数量指标,最后计算出车站能力,为铁路车站日常运输生产和车站改扩建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评价车站系统能力协调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车站作业的实际过程为背景,通过建立动态传递方程,着重探讨了车站系统能力的动态协调问题,同时提出了模糊协调的概念和协调概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铁路车站的到发线能力是点线能力协调工作中重要制约环节。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络日益完善,多线引入的高铁车站增多,车站到发线承担多重功能的情况也随之增多。为合理确定到发线能力,以苏州园区站为例,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车站的能力控制股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的理论计算法或者铺画运行图法所得出的固定数值结论一般具有片面性,而将2种方法结合所得出的结果可以更好地反应车站到发线的能力范围。这种方法既能充分利用车站到发线能力,又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运输组织的调整,为将来多线引入的高铁车站到发线能力核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开行方案下,中间折返站能力为线路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针对中间站站前折返与站后折返,根据列车折返作业流程,分析列车在中间站的最小间隔时间,建立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模型;并考虑列车接发车作业与折返调车作业之间的冲突,分析有作业干扰情形下的车站能力.案例表明: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越高,车站的发车能力越小,但不发生作业干扰时,大小交路开行方案对车站能力的影响较小;而在有产生作业干扰情形时,站后折返能力损失可能达30%以上,要高于站前折返.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有必要合理安排通过列车在中间折返站的到站时间,以减少作业干扰、避免线路能力损失.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前折返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折返能力是影响系统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单渡线站前折返站和双渡线站前折返站列车折返的流程及特点,进而总结两种情况下折返列车发车间隔的计算方法,并对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具体情况下改善站前折返站折返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组织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的基层生产单位,对外承担大量乘客售检票、乘降、换乘等客运作业。车站客运组织的效果影响着正常运营情况下乘客群体的舒适和安全,以及紧急情况下客流的迅速疏散。为全面反映车站客运组织水平,提出客运组织评价指标概念及其理论计算方法,以期为车站客运组织评价进一步计算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为改善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组织方案和优化布局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1.
高铁站可用能力计算对确定列车开行方案的可行性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高铁站可用能力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了基于股道空闲时段的高铁站可用能力数学模型,提出了先验性优化策略与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双阶段算法对模型求解.其中,第一阶段是综合运用最小股道空闲时段优先、最大平行进路优先、股道空闲时间段内出发时间最小的列车类型优先等策略规则求出模型可行初始解,第二阶段是在初始解基础上运用禁忌搜索算法寻找模型优化满意解,最后用实例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列车编组计划与技术站布局问题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中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针对两者的相关性,通过技术站改编能力约束,将列车编组计划问题与技术站布局问题组合并进行综合协调优化.以技术站车辆集结消耗和改编消耗整体最小为目标,构建综合优化0-1规划模型,利用禁忌搜索的两阶段算法求解,并给出算例说明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有利于路网上有调作业向作业能力大的技术站集中,为开行直达列车、提高直达列车开行比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拉格朗日的高速铁路车站作业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Job-Shop 调度角度出发,以列车为待加工的“工件”,将车站接车进路、 到发线和发车进路看作“加工机器”,列车在车站的走行与停站看做不同的“作业工序”, 把高速铁路车站作业问题抽象成Job-Shop 车间调度优化,以设备能力、冲突进路、停站时 间为空间和时间约束,以最小化到发线的占用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高速铁路车站作业 优化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松弛原模型的约束条件,建立车站技术作业问题的拉格朗日 对偶松弛问题,设计了高速铁路车站作业优化模型算法.并以高速铁路的某一车站为实例 进行验证,实例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化解车站作业进路冲突和实现到发线运用时间 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运到期限是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保障运到期限,对提升铁路货物运输质量与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编组站动态配流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货物对运输时效性要求的不同,以车流在站停留时间加权值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均值比例分配法将运到期限分配到货物运输编组站作业环节,成为车流最大在站停留时间约束,同时考虑编组去向等约束,建立基于运到期限的编组站调机运用计划与配流计划综合优化模型,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编组站动态配流问题,同时满足车流的运到期限要求.  相似文献   

15.
羊头铺电站是重庆市彭水县郁江梯级开发中的中型水电枢纽工程,对该电站的主厂房流道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别对正常运行、施工、检修、施工度汛况以及校核洪水等5种工况进行分析,通过数值分析结果获得的不同工况下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该电站的主厂房流道的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羊头铺电站是重庆市彭水县郁江梯级开发中的中型水电枢纽工程,对该电站的主厂房流道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别对正常运行、施工、检修、施工度汛况以及校核洪水等5种工况进行分析,通过数值分析结果获得的不同工况下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该电站的主厂房流道的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全站仪对大型建筑结构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时,受建筑结构、地形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某些测站点不得不布置在变形区内。在实时监测过程中,当变形区内测站点发生偏移时,该点的设站数据仍然是偏移之前的,这必然对监测数据的精度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导出测点偏移对监测数据影响的定量公式,并对该不利影响给予实时改正。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动态实时监测系统中,这种方法可完全消除测站点不稳定带来的误差,并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