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金融、商业、商务、办公用地为主的中央商务区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然而由于高强度开发与土地资源紧缺间的矛盾,中央商务区往往成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人车混乱等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的节点。结合地下空间实际进行科学开发与合理设计,成为解决商务区一系列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以南京下关商务区1号地块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实践为基础,剖析城市中央商务区主要交通矛盾,探  相似文献   

2.
北京交通现状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详细对比北京与国内外其他城市交通指标的基础上,包括交通需求、出行构成、交通供给、交通环境、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法规与教育,对北京交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北京交通的发展历程和奥运的交通需求,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需求,阐述了北京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规划、研究层次和建设步骤。  相似文献   

3.
地下车库联络道主要服务于城市核心区到发交通,可提高区域静态交通出行效率,缓解城市核心区地面人车矛盾,改善区域环境品质,实现低碳交通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应用。研究证明结合大量地下车库联络道规划和设计经验,探讨地下车库联络道内、外部交通组织理论,提出了重点服务主要流向、建设规模匹配交通需求、快速疏解等交通组织原则。同时,结合工程实际论述了地下车库联络道内部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和工程设计,旨在为类似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我国校园的静态交通问题,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为例,通过调研校园停车特性以及现状停车问题,在对停车预测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校园静态交通系统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布局,并提出了开发利用体育场地下空间资源解决校园停车难的规划方案,净化地面交通,保护校园环境。研究可为未来其他高校的静态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已成为当前交通行业探索研究的重点论题,也是实现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在当前国际上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交通建设资金不足,采取交通需求管理,将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通需求的城市用地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用地是引发交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协调其与交通的关系有利于缓解交通拥挤。为使城市规划之初就能充分考虑到用地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从二者所关联的交通需求出发,采用系统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城市用地的交通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并以交通需求的时空特性为依据对城市用地进行了时间分类和空间分类,以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交通需求属性,从而对现有城市用地的分类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缓解成都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之一。成都市已初步构建综合交通数据枢纽、智能交通技术支撑平台和智能交通应用系统。成都市“交通先行”的交通发展战略对ITS提出新需求。近期成都市ITS 应以“一枢纽、七平台、多个应用系统、一套保障体系”为实施框架,未来建设完善的重点包括8项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市珠江新城为例,介绍了微型中央商务区交通影响分析的操作方法,并论述了交通影响评价对于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优化作用和微型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结果对微型中央商务区的科学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欧洲智能交通建设情况及启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新佳 《城市交通》2004,2(2):58-62
智能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以及减少其他机动车负面影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者经过对英、德两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情况的考察,介绍了智能交通技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论述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以及关键要素,提出了建设智能交通的步骤,并分析了欧洲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城市开发过程中,构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协调交通系统要素,使城市交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分析交通系统关键要素及其与环境问的关系入手,分别从土地利用整合、路网规划布局、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交通政策制定、交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以绿色交通为目标的交通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基于该方法完成共青城的交通规划设计。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有利于促进绿色交通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缓解成都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之一.成都市已初步构建综合交通数据枢纽、智能交通技术支撑平台和智能交通应用系统.成都市“交通先行”的交通发展战略对ITS提出新需求.近期成都市ITS应以“一枢纽、七平台、多个应用系统、一套保障体系”为实施框架,未来建设完善的重点包括8项内容.  相似文献   

12.
蔡蕾 《交通与运输》2020,36(2):86-89
立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是TOD综合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商务区的人、车交通组织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更好地支撑TOD商务区开发,首先,采用案例借鉴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规划设计高品质人、车分离的立体交通系统;其次,分析总结广州TOD综合开发商务区立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面临的现状问题,借鉴日本更新地区TOD综合开发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最后,以广州造船厂更新改造项目为例,从项目自身特点出发,搭建主、次廊道分明的三层立体步行网络,结合公共空间布局垂直交通核,连通地下车库并与过江隧道衔接。通过创新规划编制流程、多规划联动和多专业协调解决立体交通系统在建设、运营阶段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未来大城市轨交客流和地下道路客流走廊部分重叠,轨交站点区域地下空间交通资源利用困难。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公园站点同时存在轨交7号、15号线和下穿公园地下道路,将轨交15号线规划设计、道路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生态规划、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统筹考虑,在规划阶段对上述功能进行协调、实现同步建设,避免地下交通工程重复开挖,旨在构筑城市新型综合生态立体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4.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强化方式衔接。基于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与枢纽衔接和转换的重要功能,提出了广义枢纽概念,围绕多模式交通网络与广义枢纽的供需特征、交通分配、优化方法、仿真研究等进行研究综述。基于城市综合交通呈现“多方式出行需求、多模式网络供给”发展趋势,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多模式交通网络供需特征及互动机理、一体化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多模式网络与广义枢纽协同优化和多模式组合出行与广义枢纽仿真。上述重点研究方向将为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水平、提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出行方式结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郭华  袁倩倩 《城市交通》2010,8(2):55-60
为了满足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确保实现枢纽的交通功能,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外部交通组织设计。以北京市北苑客运交通枢纽为例,通过研究其功能定位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特征,利用现状和规划路网条件,将交通组织与枢纽建设规模、枢纽规划用地布局、建筑布局相融合,提出了"枢纽优先、公交优先"、"车、人分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一体化"的枢纽外部交通组织方案,以有效保障枢纽外部人、车出行的需求。最后总结了客运交通枢纽外部交通组织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沈阳市为例,采用SWOT法研究建立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战略组合,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交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手段,充分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不同的交通方式、交通规划建设与交通管理、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交通发展与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达到既要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又不损坏未来满足不断发展的交通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交通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自行车共享交通系统提高了自行车的利用率,可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污染,有利于低碳高品质城市的实现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对自行车共享交通系统及其国内外发展历程、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现状条件下自行车共享交通系统的具体实施障碍,并为我国自行车共享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加剧,交通安全和效益逐渐成为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车联网技术作为系统的主要核心,对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需求性。结合交通管理问题,介绍车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框架,对其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现状及问题 随着汽车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拥挤,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越来越严重困扰着各大城市的交通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引发的道路交通不能满足需求的种种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除了不断地扩大交通网以外,对于交通事故多发道路.还建设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挤状况,但是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交通系统日益复杂,单独从车辆和道路方面已经很难完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美城市交通模型现况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国安  金霞  杨菲  邹熙 《城市交通》2008,6(2):77-82
交通需求模型预测未来一个区域内对交通系统的需求.这些模型是辅助交通官员与专家对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和政策策略作出理性决定的重要工具.根据本刊2008年第1期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交通模型系统的示例介绍,对中国目前的交通模型研发、数据及应用进行总结,并比较了中美交通模型的差异.通过对现阶段中国交通模型建设和使用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已有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关交通模型及其相关的工作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