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介绍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设计过程,提出了主要技术标准,概括了城市互通立交工程的设计要点及一些主要参数指标,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通立交在城市快速路交通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的选型对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占地、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起较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各个大中城市相继修建快速路,通过对长春快速路上的互通立交选型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一些互通立交选型思路,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匝道范围车辆加速运行、减速运行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各匝道平面线形理论设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分析,判断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张卫华  陶虎  陈乾 《公路工程》2022,(1):149-155
为研究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冲突特性,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提升通行效率,分别选取TTC和PET模型作为判定追尾冲突和换道冲突的标准,通过对交通流和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拟合出预测交通冲突发生概率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区交通冲突发生数不仅随着交通流率的增加而上升,还受到车辆驶入分流区时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孙平  吕志敏 《公路》2013,(6):59-62
目前高速公路几何线形设计理念已逐渐过渡到以运行速度为指导的理念,但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范围内匝道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协调性研究仍相对较少。通过对匝道范围内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关系进行分析,以榆佳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平纵面线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车辆在实际运行速度下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符合我国交通流特性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实现城市快速路的安全高效运行,首先对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加速车道长度、两立交净距和减速车道长度3部分;然后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主线交通量对加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对互通立交净距进行了研究;运用动力学原理并结合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对减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最后计算得到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值。  相似文献   

7.
仿真求解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合理长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报  郭南  李金山 《中外公路》2007,27(6):197-201
城市快速路交织区长度的合理设置对于提高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减少对快速路非交织段交通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菱形立交先入后出式出入口进行数据收集,利用该数据标定和验证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建立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城市快速路先入后出式出入口交织区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8.
陈彦旭 《上海公路》2022,(1):124-128+146
沂河路滨河立交节点是沂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的关键节点,对于推动城市快速环线的贯通进程、完善快速路网、提升交通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滨河立交节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沂河路与沿河道路的功能定位和交通需求,提出蝶形全互通方案及双环扣立交方案。在方案比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立交形态和交通组织,保障交通转换功能,提升景观协调性,降低环境影响,对于跨河交通节点及滨水道路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文中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了正交试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3段,即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分别建立了城市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合流影响区、分流影响区、交织区的端部外侧车道交通量预测模型和车头时距分布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标定了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各区域的通行能力模型;综合上述模型建立了苜蓿叶互通立交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确定了苜蓿叶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并应用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为研究快速路互通立交的通行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对分流区交通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交通流量、车速两方面;然后提出了分流区服务水平计算模型以及服务等级划分建议值;最后在交通流特性以及服务水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流区通行能力参考值,并绘制分流区车速—流量曲线。  相似文献   

12.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忠斌  王炜  李文权  王瑩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05-108,129
分析了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各种因素,给出了互通立交间距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引入临界安全间隙概念,采用概率论、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运动学的方法,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互通立交加、减速车道长度及车辆完成车道变换所需要的基本路段的长度,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通过与仿真软件CORSIM模型的求解值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适宜的最小间距为1.0~2.0km,说明我国现行规范中立交间距的设计标准偏小。  相似文献   

13.
由于快速路交织区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大量不同流向车辆的换道行为,导致交织区成为快速路的交通瓶颈。为保障交织区交通高效安全运行,文中在综合分析交织区运行特性和安全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交织区匝道、主线等控制策略,建立快速路交织区及影响区域交通运行协同控制框架,考虑车辆行驶行为因素,分别对主线、匝道和交织区的拥堵情况、紊乱程度、排队溢出等交通状态进行识别和预测,建立涵盖匝道控制、可变限速、车道信号、定向车道、标线诱导、实体隔离等方案的协同控制策略,并进行预评估与反馈校正,实现交织区从信息采集、预测控制、策略执行的全链条反馈校正流程;最后提出交织区交通控制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廖瑞  陈明 《公路与汽运》2020,(1):98-101
基于长沙市湘府路大桥区段交通组织较复杂的情况,根据周边限制条件和交通情况设计3种立交方案,从交叉口情况、占地方面、对地块和景观的影响、投资规模等方面对3种立交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优选湘府路大桥互通立交设计方案。通过对这种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城市建成区互通立交建设中需考虑的因素,探索立交选型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21,66(7):95-99
T喇叭互通型式是指一个扩展的类别,包括双喇叭、双T(Y)、T(Y)+喇叭及各种变化型式,主要讨论T喇叭类型式在不收费互通中的运用。双喇叭互通型式用作不收费互通、特别是枢纽互通时存在较多的争议,一方面具有灵活性、限制条件较弱、占地较小、造价较低等优点;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匝道设计指标偏低、运行速度较低,部分方向车辆绕行较远、经济效益较差,以及存在交织运行等缺点。提出设置分离匝道消除交织的理念,通过改变匝道布置方式,减少或消除T喇叭互通立交型式的主要缺陷,并列举实例,叙述了T喇叭枢纽互通立交型式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以改善服务水平、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再现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在跟驰模型中引入交通压力,并采用驾驶人心理制约条件对车辆换道模型进行改进,将二者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模型;应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针对不同的交通状态进行模拟再现。仿真结果表明:当交通量一定时,直行车辆和交织车辆的平均速度都会随着交织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交织区长度增加为交织车辆的交织运行提供了较大空间,随着交织区长度的增加,交通量略有增加,交织区长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抵消交通量的增加对直行车辆的干扰;在交通量较小时,车辆速度随着交织区长度的变化较小,高流量时,交织区长度对平均速度的影响较大,当交织区长度小于150 m时,外侧直行车辆车速大于交织车辆的车速,随着交织区长度增加,交织车辆的速度接近于直行车辆的速度,当交织区长度大于350 m后,变化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根据项目道路功能定位,节点交通预测分析,确定互通立交交通主流向.通过项目节点处建设条件分析,互通立交交通功能对比,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对中山市北环路节点进行了新建立交的方案研究。该立交为拟建中开高速公路与3条城市高等级道路相交的立交,立交方案设计需考虑收费系统与非收费系统道路的交通转换,也要考虑新增立交对既有立交的影响。根据项目周边限制条件和交通分析,提出了立交方案设计的3种思路和4个代表性的立交方案。对4个立交方案从立交功能、规模、用地、拆迁、适应性及造型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最后提出功能较齐全、规模适中、造型优美、与现状结合较好的建议方案,可为类似的高速公路在城区附近设置互通立交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是引发相关路段及其周围路网拥堵的主要原因。交织流率和交织长度是影响出入口处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并采用仿真方法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具体案例的Vissim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总流量为4 900veh/h,流率比由0.15增加到0.4时,交织段均车延误增加2倍,交织车速降低将近40%;交织长度选取160~180m时,均车延误为1.3s,平均车速达到45.02km/h,是快速路出入口交织长度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道路互通设置在空间尺度、功能要求、立交形式及工程规模方面的分析越来越重要。该文以城市建成区快速路-机场高速节点立交工程为研究背景,对立交方案选型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论证分析,研究城市建成区工程边界条件,考虑立交节点工程周边工程特征,地质特点等影响,通过多方案比选论证,分析城市建成区立交设计难点,提出城市互通立交选型要点及对策。成果可为城市建成区立交设计及选型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