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业集群目前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湖北省汽车产业在东风公司的主导下,目前已形成武汉、十堰、襄阳3个产业集群。这3个集群各有其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外资为主导,自主品牌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在合资的情况下,有被外资挤压市场空间的趋势。本文对湖北汽车产业群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考察了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 ,研究表明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无规模经济效应、产业进入壁垒低而导致的过度竞争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为改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 ,顺应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必须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韩国汽车产业形成了以现代、起亚、大宇、双龙4个公司为主体的市场格局,一跃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目前,韩国现有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演化为现代起亚、通用大宇、上汽双龙和雷诺三星四大集团.从产业集中度、产业制度结构、政府产业及外资政策和外资进入状况等4个方面分析,受发展历史较短的限制和1997年金融风暴冲击的影响,目前韩国汽车产业安全受到一定威胁,但仍属"较为"安全的级别范围.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时期随着中国汽车产能不断扩大,汽车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牌和车型不断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也日趋理性,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的影响下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但很难出现2002~2003年时那种产业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但"散、乱、小"的产业格局却阻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多角度分析我国汽车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模式和特点,为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啸霖 《时代汽车》2010,(2):28-30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全新重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发了新一轮企业破产重组浪潮。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历经30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从规模上看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却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于是乎,广汽战略整合长丰、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在跌宕起伏的2009年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7.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外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外资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大量地拥入国内市场,改变了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本文以汽车产业链为主线,通过对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方面的异同比较,指出韩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其合理利用外资是分不开的,而合理利用外资的做法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车外销要解决七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要使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只有“走出去”,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鲁桂华博士认为,“走出去”这一战略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会宜早不宜晚,我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大步“走出去”,这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两方面的支持。规模经济决定了汽车企业需要更大的市场,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走出去”为汽车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这是机遇.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抓大放小.但对绝大多数的中小型汽车企业来说,放小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对于中小型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扶持机制,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最近,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汽车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与出口发展战略座谈会,对这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0.
吴勇 《汽车情报》2004,(5):30-32
酝酿已久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这意味着使用了将近10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取向是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健全汽车产业法制化管理体系,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及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我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所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中度是表示在某个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所具有的相对规模机构的指标,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衡量某一行业竞争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影响市场绩效,即著名的SCP范式。因此,一个行业集中度的高低,必然会对这一个产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在汽车产品质量、技术含量以及自有品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大。应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含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而产业集中度低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使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从而限制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绩效的关系无疑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16年统计数据,基于中国特征汽车企业数据库对国内汽车产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2016年,国内汽车产销量超过2 811万辆,创历史新高,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全国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66万亿,继续保持稳中上升态势。区域产业方面,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区格局不变,主营收入占全国80%以上。整车企业方面,上汽集团营业收入居国内首位,达到7 462.37亿元,首次产销超过600万辆。零部件产业方面,全行业规模近4万亿,规模以上企业约为1.3万家,散、乱局面仍突出。新能源汽车方面,在经历2015年"爆发式"增长之后,2016年有所回落,但继续保持50%的产销增幅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王晓辉 《时代汽车》2011,(10):78-80
汽车江湖改头换面的契机与消费需求和理念的变化直接关联,但意识到这种契机的永远只是一家或者一小部分企业。走过了合资之路,经历了民营汽车企业的快速崛起,中国的汽车产业,特别是乘用车企业似乎依然在外资品牌的笼罩下生活。与之相反,商用车车企则大多高枕无忧。虽然,  相似文献   

14.
构筑中国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汽车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科技资源十分分散,面对加入WTO后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和世界新一轮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的局面,我国应建立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成现有的科技资源,与相关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互动,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汽车产业是具有典型规模经济特征的产业。本文主要研究了世界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的变化和扩张的历程,据此分析影响和决定外国汽车企业规模扩大的因素,以期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业是河南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河南省具备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并在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后市场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同时面临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研发实力弱、配套水平低等问题:明确了当前河南汽车产业发展思路为:以建设中西部汽车制造中心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先导,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为保证.以游车服务留易中心建设为依托:并从政策、财政、金融、科技四个方面制定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汽车工业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巨大,其显著特点是产业链长、波及面广及带动效应强。本文简要叙述了汽车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过程,并运用大量历史数据,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经济规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出口创汇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和企业的综合实力等方面论证汽车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兼并与重组有了新的发展,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国有汽车企业与外资的合资合作,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国有汽车企业合作,进入整车制造领域。这是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的新一轮重组,是在竞争真正开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进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已于2011年进入调整期,本文从汽车汽车产业环境、产业组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四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发展质量整体向好,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未来一段时期,将顺应汽车消费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态势,持续推进其创新发展、结构优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将自主品牌培育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将成为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