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正进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时期,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十五”期间,我国汽车销量从240万辆增加到676万辆,其中轿车销量从72万辆增加到279万辆,年均增幅分别为24%和35%;[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变革时期,竞争格局将被重塑。这种变革,和中国的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相呼应,对于汽车产业的参与者来说,大变革在摧毁旧秩序,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2017年4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未来十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南"。政策旨在将中国从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转变为全球领先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实力增长具有战略作用,它是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象征。文章结合中国国情阐述了汽车产业发挥战略作用的方式和表现,分析了发挥战略作用的现实条件,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应吸取其它行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教训,决不重蹈“以市场换技术”的复辙,坚决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高级工程师、产业发展市场咨询部副部长、国家开发银行汽车产业评审专家、亚太天然气汽车协会副主席。15年汽车产业政策研究、汽车市场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技术趋势和推广应用研究,参与多项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及技术趋势课题研究工作。策划和主持过数十个汽车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委托的政策研究、技术趋势研究、市场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5.
5月2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宣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产业研究院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而中国汽车产业研究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成立汽车产业研究院就是要推进产业研究,为行业建立一个研究的平台。据悉,目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已经建成了汽车行业各  相似文献   

6.
1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中国汽车产业走过了60年的历史,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制造体系,具有世界第一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还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汽车产品的使用与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12年中国进口了2.84亿t石油,进口占到58%,2013年可能达到60%。所以在石油供应问题上,汽车产业将首当其冲。环境  相似文献   

7.
郭焱 《汽车情报》2006,(32):8-10
1.实施国际化战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汽车产业是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汽车市场也是世界汽车市场的一部分。我们应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仅依靠引进来发展,而且也能走出去壮大。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也是实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我们的目标是最终要实现高级阶段的“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汽车工业研究》创刊于1986年,32年来已出刊285期(2018年2月)。是国内管理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仍保持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成为知网、万方网、维普网多年合作伙伴。《汽车工业研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汽车产业惟一的软科学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847X,国内刊号CN22-1231/U。办刊方向是"聚焦汽车产业战略、探讨汽车产业走势、追踪汽车产业动态"。《汽车工业研究》面向汽车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汽车销售网络、市场决策者,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汽车行业预测研究机构、信息中心从业者,以及广大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走向和汽车爱好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汽车工业研究》创刊于1986年,32年来已出刊285期(2018年2月)。是国内管理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仍保持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成为知网、万方网、维普网多年合作伙伴。《汽车工业研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汽车产业惟一的软科学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847X,国内刊号CN22-1231/U。办刊方向是"聚焦汽车产业战略、探讨汽车产业走势、追踪汽车产业动态"。《汽车工业研究》面向汽车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汽车销售网络、市场决策者,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汽车行业预测研究机构、信息中心从业者,以及广大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走向和汽车爱好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汽车工业研究》创刊于1986年,32年来已出刊285期(2018年2月)。是国内管理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仍保持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成为知网、万方网、维普网多年合作伙伴。《汽车工业研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汽车产业惟一的软科学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847X,国内刊号CN22-1231/U。办刊方向是"聚焦汽车产业战略、探讨汽车产业走势、追踪汽车产业动态"。《汽车工业研究》面向汽车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汽车销售网络、市场决策者,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汽车行业预测研究机构、信息中心从业者,以及广大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走向和汽车爱好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专递     
<正>头条新闻苗圩:T10企业要引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信部讯,2010年3月20—21日,2010年中国汽车T10峰会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出席会议。会议就中国汽车T10企业共同研究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等问题形成了共识。苗圩围绕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形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汽车产品质量与安全等问题发表了讲话。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三方连续8年联合推出中国汽车产业年度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聚焦"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战略措施,提出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符合我国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要符合国际汽  相似文献   

14.
正中汽协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中所说,"十四五"将会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开启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新征程。汽车产业必须抓住未来5年的战略机遇期,在危机中育新机,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的汽车强大市场,创造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健康的国内产业大循环,开拓汽车产业全球化新局面。可以说,自从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历史最高点,在经历了十多年高速发展期之后的近几年一直处于下滑态势。  相似文献   

15.
《汽车纵横》2020,(3):20-23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也进入市场深度调整的新阶段,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进入市场驱动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坚持战略引领,把握好电动汽车引领转型升级的方向,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从技术升级、跨界融合、政策创新几方面发表了对这一主题的重要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产业在“十五”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迎来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个春天,这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最为宏伟、多元、创新、求进的年代。其关键性可想而知。这里仅就“十一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思路进行探索。一、实施“蝶变效应”在指导思想上,我国汽车产业要从  相似文献   

17.
《中华汽摩配》2005,(10):25-25
2005年是中国第十个5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期间,在“入世”效应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建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5年。一直受到高度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营造了逐步、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发展阶段,而创新研发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近日,2018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江西赣州召开。在新时代下,本次峰会立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剖析新能源汽车技术趋势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饶达 《汽车与配件》2002,(31):12-13
加入WTO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针对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存在的最突出矛盾,适时调整政策和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王晓辉 《时代汽车》2006,(10):12-13
“2006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前不久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围绕“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及国际化战略”的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观点,其中包括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和汽车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应注意的问题等。在对中国汽车业前景看好的同时,专家们也对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