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是配置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技术措施。采用不同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入量进行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和易性指标的试验,验证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掺和料掺量限值以及适宜掺入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磨细矿渣高性能路面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路面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机理分析,将炼钢时的废渣磨细后,作为第6组分掺入水泥混凝土中,制作了高性能路面混凝土(HPPC)试件,并对掺磨细矿渣高性能路面混凝土试件进行了耐磨性、抗渗性、抗冻性(包括一般冻融和盐冻耦合)及收缩性(包括干缩和温缩)的试验。结果表明:掺磨细矿渣后,高性能路面混凝土的耐磨性、抗渗性、抗冻性均有显著提高,干缩和温缩均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延缓和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大水化热,降低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龄期,尝试掺用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选用缓凝型外加剂等方法,在试配阶段采用低水胶比、不同掺量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在满足混凝土各项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情况下,确立出最佳配合比。实践结果表明:新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未产生任何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配合比设计思路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已取得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成果,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基于试验结果,通过单一掺入或组合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活性矿物,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配置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分析,得到了适合该工程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活性矿物掺入量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纯的NaCl、NaOH、KCl、KOH来调整水泥中当量碱含量达到1.0%,采用砂浆棒法快速判定集料的潜在碱活性;用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等量取代部分硅酸盐水泥,并评价这两类矿物掺合料对抑制碱-硅酸反应的效用.试验结果表明,用分子量比值作为当量碱计算的权值得到的当量碱,不能真正反映混凝土中总碱量与ASR膨胀率之间的规律;相同掺量条件下,粉煤灰抑制ASR的作用显著优于磨细矿渣粉;为有效避免混凝土发生ASR,并尽量满足混凝土的其他性能,可采取水泥:磨细矿渣粉:粉煤灰=40:40:20的胶凝材料体系.  相似文献   

6.
结合磨细矿渣粉和粉煤灰双掺技术在广东清连高速公路杜步3号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成功应用,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生产控制方面介绍如何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问题,以防止裂缝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潍日高速公路桥跨越胶济客运专线和胶济铁路转体桥大体积混凝土温升,并保证张拉期强度,拟采用大掺量矿渣粉降低水化热,并保证强度及其它性能指标。经室内试验验证:矿渣粉用于大体积预应力高强混凝土中,水化热显著降低,掺入矿渣粉30%~50%可以降低水化温升9. 6%~20. 6%,推迟快速升温阶段的出现,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温差裂缝;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不随矿渣粉掺量线性变化,28d强度,矿渣粉掺入30%比不掺入提高了17%,掺入50%比不掺入提高了6. 2%;混凝土28d抗氯离子系数随矿渣粉掺量增加而降低,掺入30%时,比不掺入降低了52%,掺入50%时,比不掺入降低了62%;矿渣粉的掺入对混凝土收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路面砼高性能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添加活性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外加剂,该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磨细矿渣掺量对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渣掺量为30%时,砼的力学性能最优,同时能保证路面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9.
唐修生  黄国泓  蔡跃波  祝烨然 《公路》2011,(10):166-170
针对目前应用混凝土平板法试验、抗裂系数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吹风起始时间、抗裂系数计算参数选取等角度,对低水胶比粉煤灰混凝土、大掺量磨细矿渣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板法试验时,吹风起始时间对混凝土的表面裂缝状况有显著的影响,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吹风起始时间越早,混凝土表面出现...  相似文献   

10.
董祥 《华东公路》2007,(4):83-86
道路碾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筑路材料,在我国路基路面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对高掺量粉煤灰道路碾压混凝土、磨细矿渣粉道路碾压混凝土、硅灰道路碾压混凝土等的试验研究结论,论述了道路碾压混凝土在掺合料技术与施工技术上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卢浦大桥引桥 T梁构造形式、跨径布置 ,并对不同跨径、不同桥宽的 T梁进行了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板簧模型对车架强度计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陆波 《汽车技术》2002,(4):9-10
轻型载货汽车钢板弹簧对车架的支持往往简化为对车架的弹性约束,由于悬架系统的工作特点,当车架受力变形时,可以带动车轮在地面上有微小的滚动,从而实现整个钢板弹簧的协调变形,为车架提供支持力,利用前后置处理软件MSC/PATRAN(V8.5)和有限元求解器MSC/PATRAN ADVANCED-FEA(V8.5)能够对轻型载货汽车钢板弹簧的模拟方式进行若干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得出能较好模拟真实结构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盾构掘进机刀盘研制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盘是盾构机中的重要部件,具有开挖地层、稳定开挖面、搅拌碴土等功能,处于盾构机与地质状态紧密关联的最前沿。文章通过对刀盘研制实例的剖析,简单介绍了刀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刀盘的制造工艺以及刀盘样机在工业性试验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张志刚  林巍  刘晓东  王勇  刘洪洲 《隧道建设》2015,35(11):1188-1193
沉管隧道的回填防护根据功能需求,在纵向上可按照普通段、航道段及近陆域段3个分区进行防护。近陆域段防护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多,且安全风险高,是沉管隧道工程防护设计的重点。以正在建设的港珠澳跨海通道工程中海底沉管隧道近人工岛陆域段的回填防护为研究对象,针对近陆域段采用柔性与刚性2种防护方案进行研究比选,提出适合项目特点的护坦潜堤式柔性防护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柔性防护方案的设计细节,通过防撞、防锚及稳定性方面的计算分析以及工程实践,证明这种防护方式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西江特大桥桥墩冲刷防护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江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为实例,系统地分析了该工程冲刷防护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重点阐述了袋装砂、级配石、块石三层防护结构的设计方案及其优化,总结了基于抛投试验的冲刷防护施工组织,并对施工后各结构层的厚度、标高与设计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各结构层袋装砂、级配石、块石的抛填厚度和顶面标高均满足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东海大桥陆上段约长 2 .4km,为 4~ 6跨一联的 PC连续梁桥 ,基础持力层取 71-2 层 ,即灰黄色粉砂层 ,根据地质钻孔资料综合分析 ,认为持力层以上的 71-1,即草黄色砂质粉土较均匀 ;71-2 层的标准贯入度 N63 .5及比贯入阻力 Ps的变异系数 δ较大 ,反映了持力层较大的不均匀性 ,在沉桩施工中则出现相应不规则的断续分布、突发性较大变化。对此 ,设计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并与管理、施工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协作 ,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SolidWorks系列零件设计方案及自卸车货箱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参数化驱动,从而自动生成指定规格的自卸车货箱图纸,实现自动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通过铺筑室内土基足尺试验,模拟南方气候条件的变化控制地下水位,实测得到1年内各个月份的土基模量值,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了典型路面结构各个时期内各计算点处的应力、应变、变形,进而对常用的路面设计指标弯沉、疲劳、车辙进行了损伤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考虑最不利季节模量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对于我国半刚性路面,土基模量的季节性变化对弯沉和疲劳损伤影响较大,而对于车辙损伤的影响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盾构刀盘形式的选择是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面临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为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现场原位监测等方法,对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颗粒流动和地表沉降的机制进行了研究。1)通过室内大直径(300 mm)试样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砂卵石地层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和EDEM离散元三轴数值试验,标定了离散元数值模拟需要的参数。2)基于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面板式刀盘盾构和辐条式刀盘盾构三维机械模型。3)将盾构三维机械模型导入离散元软件EDEM中,建立了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揭示了面板式刀盘和辐条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对砂卵石地层扰动状态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机制。面板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刀盘前方、上方的"强烈扰动区"范围为(0.3~0.5)D(D为刀盘直径);辐条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的"强烈扰动区"范围不足面板式刀盘的1/3,且扰动程度轻。  相似文献   

20.
悬索桥桥塔纵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重庆市万州长江二桥桥塔设计,分析不同的边界条件对桥塔稳定计算的影响,提出桥塔稳定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桥塔纵向计算长度系数与边界条件的关系,确定适用于该桥桥塔设计的纵向计算长度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