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五跨连续小箱梁桥静载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五跨连续小箱梁桥进行了荷载试验及数据分析,并运用大型有限元程序Midas建立空间梁格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多种试验工况下桥梁变形和截面应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桥梁变形和截面应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桥梁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达到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型的设计与荷载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喀兰古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施工过程中梁体的理论挠度和应力,通过现场高程监测确定下阶段施工立模标高,从而保证桥梁能够按照设计标准顺利完成合拢并达到理想的线形;截面各测点应力测试与理论计算值对比说明梁体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成桥阶段线形控制和应力控制均较理想,此施工控制方案可为以后该类型桥的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桥梁正常服役期做出可靠性评价,保证桥梁结构后续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固,耐久,对高新区辖区丰达桥进行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在静载试验过程中,通过测定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桥梁控制截面应力以及挠度,与理论值对比评价实际结构使用性能和工作状态。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动力响应是通过动载试验来测定的,并对实际结构的动力表现进行评价。通过综合试验结果评价桥梁的实际承载力,为桥梁后续工作提供原始数据资料。在试验荷载作用下,丰达桥2~#跨和3~#跨主测截面的应变和挠度校验系数均小于1.0,结构动力性能良好,丰达桥2~#跨和3~#跨的承载能力满足《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规定的汽车荷载(城-A级)正常使用要求。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 99—2017)的要求,对丰达桥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即可。  相似文献   

4.
静力荷载试验能够有效地检验桥梁结构安全,文章针对波折腹板组合梁桥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并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模型,重点分析了各项力学指标。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桥梁测试截面的实测挠度和应力均小于计算值,且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满足设计要求,为今后同类型桥梁结构的发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异形拱桥为研究背景,该桥采用满堂支架法在主梁上进行拱肋浇筑。为保证拱肋落架过程中结构安全及桥梁内力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CIVIL进行拱肋落架过程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制定最佳落架方案。落架过程中对重要控制截面应力及变形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将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对比分析,控制截面应变及挠度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吻合较好,说明通过理论计算优化的落架方案很好的控制了整个落架过程,落架过程控制分析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确保了异形拱桥拱肋落架阶段桥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以某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对承台沉降、应力和主梁阶段标高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通过对该大桥梁底立模标高复核,未发现梁段立模标高偏差超过规范要求的±10mm;通过对混凝土浇注前后、预应力张拉前后箱梁顶面、底面观测点高程的对比可知,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对主梁节段高程的影响基本符合理论原理,处于正常状态;通过对该大桥主梁应力的监测和控制,实测应力在控制范围内,实测应力与理论应力较接近,实现了应力控制的目标;该大桥上部结构主梁施工线形、应力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监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普立特大桥为主跨628m简支钢箱加劲梁悬索桥,文章对其外观及恒载状态进行检测,并采用静力荷载试验、动力荷载试验评价其应力和动力特性。现场实测数据与设计值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桥成桥状态良好,各控制截面强度、刚度等指标及桥梁整体动力特性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上部结构为(20m+17m+18m)+(2×25m)+(3×20m)三联连续钢箱梁及3×2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下部为柱式墩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1级,桥面净宽:0.5m防撞护栏+9m车道+0.5m防撞护栏,本次检测将通过测定桥梁试验孔控制截面在试验静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挠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一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过程各阶段的控制截面进行理论分析与应力测试,找出了施工过程中该桥受力控制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可以用钢弦式应变计来监测梁体的应力变化,随着悬臂施工的进行其根部压应变越来越大等,可以为该类型桥梁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小国 《北方交通》2012,(11):73-76
采用试验与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波形钢腹板EPF组合箱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静载试验得到桥梁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曲线及应力分布,通过动载试验得到试验梁前5阶模态、最大动挠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荷载作用下各工况实测挠度满足规范要求;控制截面实测应力曲线变化趋势与计算值趋势基本吻合;冲击系数、阻尼比以及结构的自振特性同计算结果比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建立了跨尺度斜拉桥全桥数字疲劳试验模型;通过模拟顶板-U肋-横隔板过焊孔细节群处多道焊缝的焊接全过程,将焊接残余应力引入数字疲劳试验模型中;基于扩展有限元法,在多场耦合作用下对顶板-U肋-横隔板过焊孔细节群处典型疲劳裂纹进行扩展机理的数字断裂参数分析与扩展行为的数字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顶板-U肋-横隔板过焊孔细节群处存在较大的残余拉应力,其最大值接近钢材的屈服强度,焊接残余应力对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后续焊缝会影响已有焊缝区域的应力场分布,在分析计算多道焊缝影响区域的焊接残余应力场时,需模拟多道焊缝的焊接全过程;在恒载应力场、活载应力场和焊接残余应力场的多场耦合作用下,按复合型裂纹扩展的工程准则,顶板-U肋-横隔板过焊孔细节群处4种典型疲劳裂纹的最大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幅均大于疲劳裂纹扩展阈值,均将在疲劳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生疲劳扩展;在多场耦合作用下,过焊孔上方顶板-U肋连接焊缝的顶板侧焊趾处疲劳裂纹和U肋侧焊趾处疲劳裂纹均为以Ⅰ型裂纹为主导的Ⅰ-Ⅱ-Ⅲ型复合裂纹,Ⅱ型和Ⅲ型裂纹的影响不容忽略;过焊孔上方顶板-U肋连接焊缝的顶板侧焊根处疲劳裂纹和横隔板过焊孔边缘处疲劳裂纹均为Ⅰ型裂纹;建立的多场耦合作用下多尺度数字疲劳试验可为运营阶段大跨度桥梁钢桥面板疲劳裂纹的扩展提供分析与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三榀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是我国近年来桥梁发展的新技术。文中根据桥梁荷载试验的要求,针对某跨径为144m的三榀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制定详细的静载试验方案。为了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梁单元建立了该桥有限元空间模型,按照荷载试验方案中的工况进行了静力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对。研究表明:采用钢混组合材料模拟法将钢管混凝土按单一的组合材料来进行计算,较为准确地计算了钢管混凝土的内力和应力;是否考虑施工阶段对三榀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受力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采用一次成桥的简化方法计算结构内力;在对三榀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位移变形分析时,应充分考虑施工阶段对结构挠度变形的影响;该桥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结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斜交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某斜交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平面模型与空间梁格模型,认为其在施工阶段受力特点与正交桥基本一致,可采用平面模型进行施工阶段的控制计算.通过施工控制前的参数修正及缆索张拉控制,辅以频率法测试吊杆频率等方法,进行了施工控制,取得了较高的施工精度,满足设计成桥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吉林松原斜拉桥成桥静动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吉林松原斜拉桥静动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梁结构的实测应力、挠度及振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桥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可靠,施工质量优良,桥梁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弯曲孔道摩阻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过大的预应力损失,导致桥梁结构过早的失效或破坏.预应力钢绞线与孔道壁之间的摩阻是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文中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弯曲孔道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问题,通过对接触正应力的理论分析,指出了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接触正应力假设的不合理性.利用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张拉力、不同接触面夹角θ与摩擦力矩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弯曲孔道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随着外力的增加迅速增大,是引起结构预应力损失的重要因素,从而指出了现有结构设计方法的严重不足和对结构预应力损失计算所带来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以某新建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运用静力荷载试验的方法,分别对比指定断面的应力、挠度等指标的试验值与设计值,并观察是否出现裂缝以及既有裂缝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该新建连续梁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桑林军 《交通标准化》2012,(16):136-138
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探讨钻孔灌注桩坍孔的危害,对钻孔过程的受力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塌孔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坍孔进行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施工效果,可为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李家巷大桥主桥4个控制截面在7种荷载工况下的应力状态。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主桥钢混结合段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并重点分析了钢混结合段的各项力学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桥跨结构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其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钢混结合段部位、结构总体受力合理,各项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大桥悬臂施工线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施工控制就是在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及线形进行控制,对施工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识别,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对结构的后续阶段进行正确预测,最终目标使成桥状态达到设计要求。以松花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详细的论述了本桥的线形控制理论及方法。利用M 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预抛高值。针对松花江大桥现场施工监控的结果,详细比较了梁体阶段挠度、累计挠度、各阶段测点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最终监控结果表明,本桥达到了线形平顺、受力合理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
A full scale model test is done and a FEM model is established toinvestigate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the Nancha cable-stayed bridge of the Nanjing Second Yangtz River Bridge, a long span steel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628 m. The results of test and FEM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they are in good agreement.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fatigu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nchorage structure of cable and girder of the bridge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specified by Chinese, British and American c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