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近10余年来钢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情况。详细分析欧洲、美国等在钢轨的断面、钢种、钢中有害元素及非金属夹杂物指标方面发生的变化。重点阐述我国钢轨标准近年来的制定和修订过程,我国铁路用钢轨的标准体系及其与欧洲钢轨标准的不同点。从长期对国外钢轨标准跟踪研究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提出构建我国钢轨及相关标准体系、钢轨轨头廓形优化、新钢种研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我国普速铁路用钢轨标准的主要内容,叙述铁道行业标准的修订背景和修订内容,对标准中钢轨的断面尺寸精度和平直度、长度和重量、钢牌号及化学成分、拉伸和硬度、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表面质量和试验方法等的修订情况予以详细说明。通过对比分析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和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标准中各指标的差异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钢轨性能和质量,为钢轨设计、制造、采购、验收、检验提供技术依据,修订铁道行业标准《钢轨》.介绍TB/T 2344(所有部分)《钢轨》历次版本发布情况.重点阐述TB/T 2344.1—2020《钢轨第1部分:43 kg/m~75 kg/m钢轨》和TB/T 2344.2—2020《钢轨第2部分:道岔用非对称断面钢轨》...  相似文献   

4.
新型合金工具钢在研制“钢轨断面磨耗标准器”中的应用刘延(郑州铁路局计量所)在我们开展“钢轨断面磨耗测量标准器及检定规程”课题研究中,首先碰到的就是标准钢轨块、标准钢轨凹样板的选材问题。我们通过对“标准钢轨块”及“标准钢轨凹样板”的工作条件,受力状态等...  相似文献   

5.
概述我国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用钢轨标准的制修订历程,介绍TB/T3276-2011《高速铁路用钢轨》的主要内容以及修订情况,重点说明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钢种的选用、钢轨的长度和重量、几何尺寸和平直度偏差、钢牌号及化学成分、低倍检验、表面质量、数值修约、标志及质量证明书和涂色要求等.  相似文献   

6.
简介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 712《钢轨伤损》历次制修订过程,从钢轨伤损定义、钢轨伤损位置定义和钢轨伤损通用编码系统,概述UIC 712:2002《钢轨伤损》。比较UIC标准与TB/T 1778—2010《钢轨伤损分类》的主要差异,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钢轨失效分析案例,从钢轨的伤损定义、伤损位置、伤损状态、伤损程度、伤损分类系统、伤损类型等方面,提出对于UIC 712:2002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内外普速铁路钢轨的应用现状,对比分析标准中钢轨断面、断面尺寸极限偏差、定尺长度、钢种、各检验项目等内容。结果表明,我国普速铁路钢轨标准在钢轨断面、定尺长度、钢种、低倍检验、拉伸试验、非金属夹杂物、落锤试验等项目上,与欧洲、日本、美国存在差异。S,P,非金属夹杂物等级要求低,低倍检验、拉伸试验等技术指标要求严格。建议我国钢轨标准提高S,P,非金属夹杂物要求等级,减少拉伸试验检验频次,取消落锤试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国内外普速铁路钢轨的应用现状,对比分析标准中钢轨断面、断面尺寸极限偏差、定尺长度、钢种、各检验项目等内容。结果表明,我国普速铁路钢轨标准在钢轨断面、定尺长度、钢种、低倍检验、拉伸试验、非金属夹杂物、落锤试验等项目上,与欧洲、日本、美国存在差异。S,P,非金属夹杂物等级要求低,低倍检验、拉伸试验等技术指标要求严格。建议我国钢轨标准提高S,P,非金属夹杂物要求等级,减少拉伸试验检验频次,取消落锤试验。  相似文献   

9.
钢轨头部的磨耗值是决定钢轨伤损最主要的参数之一.采用光取断面法对钢轨磨耗进行自动检测,阐述系统的检测原理、硬件和软件组成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钢轨断面图像进行处理和检测,得出钢轨磨耗值,并给出系统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0.
介绍钢轨预防性打磨的原理、作用、打磨策略、限值、工艺参数以及打磨的质量要求,重点介绍国外预防性打磨的标准断面和打磨质量标准,为我国钢轨打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线路勘测是既有铁路改造、维护以及与增建二线的重要环节,为解决铁路轨道三维激光点云不完整对钢轨线型提取的精度和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钢轨结构特征约束匹配的三维激光点云轨道中心线自动提取新方法,通过将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钢轨断面与标准钢轨相匹配,以标准钢轨中心线对遮挡和缺失的实际扫描钢轨中心线进行表达,从而精确计算钢轨中线...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三维制图软件PTC Creo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研究和设计30t轴重重载铁路的加强型钢轨接头,并对加强型钢轨接头、全断面钢轨接头和非接头处钢轨(75kg·m-1钢轨)进行静载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全断面钢轨接头和加强型钢轨接头的钢轨挠度以及夹板挠度与荷载基本呈线性关系;全断面钢轨接头的钢轨挠度最大,为加强型钢轨接头钢轨挠度的1.36倍,且全断面接头的钢轨挠度与非接头处钢轨的挠度比值在0.94~1.38之间,而加强型钢轨接头的钢轨挠度与非接头处钢轨挠度的比值在0.94~1.01之间,即加强型钢轨接头的抗弯刚度与非接头处钢轨相当,验证了加强型钢轨接头的抗弯性能优于全断面钢轨接头,且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度JIS制修订的标准本文从日本《化》的“JIS动态”中收集了有关铁路标准的制修订信息后翻译而成,以供大家参考。一、1993年度发行的JIS铁路标准E1101─93普通钢轨E1103─93轻型钢轨E1104─93轻型钢轨用接头夹板E1107─...  相似文献   

14.
《铁道技术监督》2007,35(8):35-35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7月12日批准发布了《铁路用热轧钢轨》国家标准。该标准是在修订整合GB2585—1981《铁路用每米38~50kg钢轨技术条件》、GB181—1963《每米38kg钢轨型式尺寸》、GB182—1963《每米43kg钢轨型式尺寸》和GB183—1963《每米50kg钢轨型式尺寸》等4项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6年组织专家开始修订,  相似文献   

15.
高文会  李力  丁韦 《铁道建筑》2003,(10):12-14
对我国《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1991)与英国标准——RAILTRACK铁路规范:闪光焊焊接钢轨(RT/CE/S/001)中关于钢轨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合我国钢轨闪光焊的实际,分析英国标准中值得借鉴之处,对我国修订钢轨焊接标准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钢轨断面的廓形参数对钢轨焊接后的平直度、焊后打磨、钢轨品质等影响重大。针对钢轨焊接前的轨端廓形检测,在激光传感器采集的廓形数据基础上,详细论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主要包括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融合、分段拟合、廓形的计算等,分析不同方法针对该研究目的的可行性、适应性以及准确性,最终选择移动平均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采用矩形标准块和圆柱标准块标定进行数据融合,基于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选取分段点,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段拟合。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对数据处理的效果良好,可以高效精确地检测出钢轨焊前断面的廓形尺寸。  相似文献   

17.
线路的钢轨在列车运行的磨耗过程中,不仅轨头的几何形状会发生改变,轨面还会出现波纹等缺陷,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和运行舒适度。为修复钢轨断面,可采用铣、磨、刨等方法对钢轨进行修理。刨切系统一般只用于特殊的钢轨维修,很少应用。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移动式或固定式打磨列车或打磨机。但是,这种打磨设备本身及其应用存在不少缺点和风险。首先是其打磨速度很慢,打磨设备必须在钢轨上来回走行多次才能把轨头断面修复到规定要求。其次,采用打磨设备无法修整钢轨断面;打磨设备打磨钢轨时喷出的火花会增加火灾危险,如果砂轮破裂,还可能伤及作业人员,…  相似文献   

18.
光电式钢轨磨损实时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近红外线状光源、CCD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钢轨磨损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应用三圆柱光学透镜联合对一点式激光进行色散,得到光强分布较均匀的线状激光光源。用高分辨率(752×782)CCD面阵摄像机实时采集钢轨扫描图像,经过A/D变换输出给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根据钢轨的形状和特点,选用最佳的模型和计算方案进行图像处理,对照标准钢轨断面图像快速、准确地计算出钢轨面的磨损值,判断钢轨受伤程度。系统在限速80 km.h-1条件下对钢轨断面的实时检测结果表明,系统符合设计要求,精度达到0.1 mm。  相似文献   

19.
阐述钢轨轮廓全断面及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整体设计,以及钢轨轮廓全断面的检测方法。钢轨轮廓全断面检测基于激光摄像非接触测量技术,主要由激光摄像组件、数据处理组件、里程定位组件等组成。通过检测数据分析与现场验证,钢轨轮廓全断面和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运用稳定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满足现代铁路轨道基础设施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介绍钢轨轮廓测量技术现状。根据铁路线路维修中对钢轨断面轮廓的测量需求,分析钢轨断面轮廓测量仪的主要功能和计量性能需求。针对轮廓测量技术原理,提出满足现场测量结果准确度的量值溯源方案和测量注意事项,为相关人员深入了解钢轨断面轮廓测量仪原理,掌握校准方法,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