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言 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强烈碰撞区域,其从而形成一系列挤压山脉和山间盆地.区域内挤压褶皱和活动断裂众多.结果造成山体结构松弛,开挖岩石边坡坡面岩体普遍破碎,土质边坡裂隙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一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为背景,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挤压带对偏压隧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治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带对边坡稳定性起到主要控制作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由于挤压带的存在,边坡顶部沿挤压带下缘处开裂,这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计算结果还表明,在右硐室、强风化带及挤压带交接处,出现剪应力集中,导致局部剪切破坏,边坡可能沿着此条潜在滑动面失稳。针对挤压带力学性能差以及由此引起强风化带开裂、剪切损伤而导致强度下降的情形,提出了抗滑桩与钢花管注浆共同作用的治理方案。地表注浆有利于提高隧道顶板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对隧洞施工安全及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以沿海某潮汐湾海岸公路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工程为背景,基于PLAXI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上升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边坡土层的基质吸力及边坡的安全系数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降雨入渗范围未有效覆盖潜在滑动带时,边坡安全系数的变化并不显著。(2)同等降雨量下,长时较弱降雨对应的雨水入渗时间更长,暂态饱和区范围更大,导致边坡安全系数反而小于强降雨工况,工程中应统筹考虑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3)边坡的安全系数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近似线性减小,且地下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作用强于降雨入渗的影响,建议工程中综合考虑二者对边坡稳定性的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公路进入山区,边坡防护工程加大,锚杆(索)加固边坡因其稳定性、适应力强、与环境协调性好等特点在边坡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锚杆(索)加固边坡的一般设计原则及设计程序,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铁路岩石边坡的野外调查和稳定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12条山区铁路147个边坡工点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边坡稳 定性的因素。统计分析表明,由回弹值(R),岩块咬合系数(E),视 块度(D)以及地下水影响系数(W)所建立的边坡岩体质量BYZ(BYz 二R·E·O·w)与边坡高度,坡角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BYz将边 坡岩体分为六类,分别给出坡高和坡角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6.
边坡的失稳滑动往往会对人类的建设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边坡的支护效果分析也因此成为工程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以梅平高速高边坡工程为依托,基于GEOSLOPE软件对边坡采用锚索(杆)加固前后坡面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对比锚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使用GEOSLOPE软件不仅对边坡稳定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而且建模过程快速简单,适用于工程实际。锚索(杆)支护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边坡经过锚索(杆)支护加固后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较加固之前提高了40%左右,并且由于锚索(杆)在自身长度范围内对边坡滑动面的形成有阻挡作用,使得危险滑面向深处移动,有效降低了边坡发生浅层滑坡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对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公路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即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植被、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和人为因素(包括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因素)。提出了公路边坡稳定与防护的措施,如锚杆(索)加固法、土钉加固法和护坡等方法,为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维护服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边坡防护的一种新技术———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它是对岩石(混凝土)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它不仅可以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又可以保持生态环境优美、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边坡工程的监测取决于监测人员对岩(土)体介质的认识程度和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手段。结合莱州仓上金矿采矿区公路东部边坡和西部稳定状况的监测,阐述了在边坡工程中位移监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SNS柔性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NS柔性防护在施工期间不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能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目的。同时,SNS柔性防护技术能与其他边坡加固技术完美结合从而有效解决边坡的稳定(安全)和环保问题。因此,SNS柔性防护技术在边坡防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边坡变形与失稳的治理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边坡坍塌、滑坡、以及可能出现的边坡失稳等,这些病害的产生,给运输安全带来了严重危险。其内在因素是形成路基边坡病害的先决条件,它包括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外因通过内因对病害起着促进作用,它包括水的作用、地震和人为因素等。所以这些病害是内外各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当边坡出现以上的病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强度方面)和安全性(变形方面)。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整理措施,如抗滑桩、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另外在施工中也要注意以下  相似文献   

12.
以在建车库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为例,获取其竖直方向的动态数据,建立灰色GM(2,1)模型,对该车库基坑边坡支护结构进行沉降预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显示GM(2,1)模型在基坑边坡支护结构沉降变形分析中具有较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重庆市6条干线公路109个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检测数据,运用板块法和面积法分别计算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指数PCI,得到两种方法的PCI关系,推荐了板块法PCI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板块法PCI与经验法坏板率(BBR)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拟合模型。选取省道S208(壁城—丁家)作为验证路段,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软质岩的变形破坏模式介于(类)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之间,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文中结合工程案例将软质岩边坡潜在滑动面分为三段,根据各段主要破坏型态、受力特点和位移监测数据合理确定潜在滑动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三峡库区的泄滩乡污水处理厂变形体边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泄滩乡污水处理厂变形体边坡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和智能位移反分析方法,对该边坡在库水变化条件下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动态反演,为该边坡在库水位波动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合理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反演获得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计算获得测点位置的位移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说明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和智能位移反分析方法在动态反演水库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边坡开挖后,降雨是引起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某隧洞口边坡地质复杂,在工程开挖和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发生变化。通过SLIDE软件中的简化BISHOP法、JANBU修正法与SPENCER法等,分析天然状态下、降雨饱和状态下以及优化坡率后的开挖工况稳定性。结果表明:(1)在相同工况下,运用JANBU修正法计算得出的安全系数最小;(2)降雨导致边坡失稳,通过优化坡率,保证安全开挖的同时,减少了开挖的方量。  相似文献   

17.
清连公路路堑边坡现状调查及其处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远)~连(州)一级公路路堑边坡较陡,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大部分边坡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固防护,产生各种病害。文中浅述了清连公路凤埠至凤头岭段既有道路路堑边坡病害类型及其特点,提出了处治各种病害的原则及有关措施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锚墩式主动防护网这一新型锚-网组合结构加固边坡的防护效果,依托省道S216线典型高陡边坡,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锚墩式主动防护网和传统预应力锚索两种加固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边坡的位移、应力、应变分布特征和边坡安全系数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锚墩式主动防护网中的锚-网组合结构可同时有效限制边坡浅表层变形破坏和深层滑动失稳破坏;(2)相比单一预应力锚索,锚墩式主动防护网加固边坡的位移场、应力场、应变场分布均匀合理,边坡安全系数高,加固效果更优;(3)由于锚墩式主动防护网具有整体加固效应,预应力锚索锁定值应考虑坡面主动防护网防护作用力的增量。研究成果可为锚墩式主动防护网的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权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评价边坡的稳定性,以汤屯(汤口-屯溪)高速公路44个典型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边坡稳定性的7个评价指标坡度、坡高、岩性、边坡结构、结构面胶结、控制性结构面、岩体完整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它们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排序,并将评价指标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研究结果表明:主因子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边坡形态、边坡结构和结构面特征;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岩体完整性、岩性、边坡结构、控制性结构面、结构面胶结、坡度和坡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试验、土壤物理性质和岩样物理性质对路基边坡安全进行系统分析,以不同计算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价,其结果可为施工中如何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