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匝道端部设计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现行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不足,从安全,顺适,美观的原则出发,对合理选定变速车道形式及超高过滤方式进行了论述,并按“纵坡服从横波”的原则,提出了匝道端部纵坡计算方法,可方便准确地做好匝道端部设计的平,纵,横有机结合,对现行设计规范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匝道是互通式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交的使用功能、立交规模以及交通安全。本文从自然条件、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设计依据和匝道的照明设计等方面对匝道设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三次几何样条曲线在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总结目前一些基于样条的曲线设计思想和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立交匝道平面线形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缓-圆-缓”组合形式,提出了基于三次几何样条曲线的线形设计计算方法,充分发挥样条曲线光滑连接,计算简便,与平面线相一致的特点,建立了初步样条曲线(反映线位约束条件和布线设想)与线形组合形式及参数之间的依存关系,实现了样条曲线向平面线形的自动转化,该方法对开发高效的正交CAD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一个交叉口往往因其匝道的不同布置而引起整个交叉口型式的改变 ,正是由于千姿百态的匝道 ,才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立交世界。因此 ,匝道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对整个立交乃至与其相连的快速道路的交通功能、投资、环境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诸因素起着重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匝道类型及其形式变化对互通式立交选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解决交通快速转换的关键节点,本文主要针对匝道与主线的连接部端部设计,尤其是端部附加路拱的设置,结合个人设计经验和具体工程实践,浅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以期对相关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中匝道分流点位于主线竖曲线内时的匝道纵坡及匝道与被交道平交口的坡度合成进行理论计算,为互通式立交匝道交叉点设计提供了二种方法。解决了以往匝道交叉点设计中误差大、数据混乱的问题,并且对匝道各交叉点的排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中,非完整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计算较为困难,通过公式推导,提出一种简易适用的计算方法,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互通立交匝道纵面设计的总体原则,针对互通立交匝道设计综合性高、平面与纵面间相互影响、匝道与匝道间相互制约等特点,对匝道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拉坡顺序、超高设计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立交匝道是道路网络系统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匝道交通综合改善实例,探讨了匝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特征、服务水平和交通分析理论模型,为匝道定位设计和交通综合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设计过程,提出了主要技术标准,概括了城市互通立交工程的设计要点及一些主要参数指标,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相关规范中匝道最小圆曲线半径计算时有关横向力系数及超高横坡的对比分析.结合各相关规范,介绍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南环段施工图设计,中小半径匝道超高横坡的取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极坐标法的精度分析和在向家坡立交匝道的实测结果分析,简要介绍极坐标法在立交匝道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Vissim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主辅路流量组合和交织流量比下,菱形立交出入口区间平均速度、平均最大排队长度、出口流量与出入口间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交织区平均速度、平均最大排队长度和出口流量都随出入口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主辅路流量和交织流量比较小时,三者随出入口间距变化较小;当主辅路流量和交织流量比较大时,三者随出入口间距变化较大.因此可以得出,当交通流量较小或出入口间距受限时,出入口间距为l00 m时比较适宜;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随交织流量比由0.2增大到0.3以上时,出入口间距应由300 m增大到450m,才能有较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