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高速摄影和纹影法,在可变温度和压力的定容燃烧弹中,模拟发动机的实际运转工况,进行了不同喷油压力和背景压力条件下柴油的雾化蒸发特性试验研究,得出一系列热态喷雾图像。研究表明:喷油压力越高,雾注总的贯穿距离、锥角和投影面积越大,但液核的最大贯穿距离、锥角和投影面积变化不大,显著蒸发时刻不断提前,气相部分投影面积增大,混合均匀性改善;随着背景压力的升高,气、液相贯穿距离均下降,雾注总的喷雾锥角增大,雾注面积、液核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松油与柴油在不同试验工况下的喷雾锥角、贯穿距离和油束面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燃料的喷雾特性接近,喷雾锥角随喷油压力和背压的升高而变大,且背压对锥角的影响更为显著;贯穿距离和油束面积随喷油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背压的增加而减小;与喷雾锥角相比,贯穿距离对油束面积的影响更大;相同工况下松油的贯穿距离、喷雾锥角和油束面积均比柴油略大,雾化质量更好。试验结果为松油作为替代燃料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采用高速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双层交错多孔喷嘴的喷雾特性,获取了喷雾的特性参数,对比了双层交错多孔喷嘴与传统单层喷嘴的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结果表明,双层交错多孔喷嘴喷雾贯穿距较短、喷雾锥角较大。同时建立了与定容室内喷雾发展过程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双层交错多孔喷嘴喷雾贯穿距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很接近,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高压共轨燃油喷雾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速闪光摄像技术建立了燃油喷雾特性试验台架,在不同喷射压力(80 MPa,102 MPa,130 MPa)和不同喷射背压(2 MPa,3 MPa)下对高压共轨电控喷油器的燃油瞬态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Matlab编程对喷雾图像进行了处理,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油束的贯穿度和锥角。通过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非线性曲线拟合方法对高压喷射油束模型进行了修正,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修正后的油束模型能更好地预测高压喷射时的油束贯穿度和锥角。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静态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速摄像装置和高压容器,拍摄了柴油机喷雾的逆光图像;研究了喷雾周围介质密度和种类对喷雾贯穿距离、喷雾锥角以及蒸发等喷雾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单孔喷油器结合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B5生物柴油和京标-10号柴油在不同喷油压力、环境温度和燃油温度条件下的喷雾特性,喷雾参数包括喷雾形态、喷雾贯穿距、喷雾贯穿速度和喷雾锥角.结果表明:两种燃油的喷雾贯穿距随时间几乎呈线性变化,喷射初期喷雾贯穿速度较大,且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加喷雾贯穿速度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油束的发展),喷雾贯穿速度逐渐下降,且较高的喷油压力下,喷雾贯穿速度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在喷油压力和燃油温度相同时,随着环境温度从25℃升高到350℃,喷雾过程中的最大喷雾贯穿速度更大,且120 M Pa喷油压力下,最大喷雾贯穿速度可达400 m/s.在相同条件下,B5生物柴油油束蒸发持续时间较京标-10号柴油更长,表明生物柴油的加入使得B5生物柴油的沸点升高,相同温度下蒸发能力变差.比较相同条件下B5生物柴油和京标-10号柴油喷雾锥角,京标-10号柴油的喷雾锥角略大,这是由于京标-10号柴油黏度较小,液滴间作用力小,使得喷雾锥角增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定容弹、纹影仪以及高速相机等装置,就柴油转子发动机工况下的喷雾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喷雾环境背压和喷射压力对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子发动机喷雾过程中,喷雾扩散速度先快速增大后逐渐减小;喷雾锥角在初次雾化阶段内急剧减小,然后在二次雾化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喷雾环境背压的增大,有效减小了喷雾贯穿距离,增大了喷雾锥角,说明喷雾环境背压的增大对喷雾贯穿距离和锥角都有显著的影响,从而为转子发动机喷油正时的优化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持;随着喷射压力提高,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都增大,并且增大喷射压力加强了燃油的初次雾化和二次雾化,有利于提高转子发动机喷雾质量,为优化柴油转子发动机油气混合状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喷射压力、温度、背压和交叉角对交叉孔喷嘴喷雾性状的影响,基于可视化定容弹系统,利用阴影法,研究了单孔与不同角度交叉孔喷嘴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与单孔喷嘴相比,交叉孔喷嘴的喷雾贯穿距较小,喷雾锥角较大,且随着交叉角的增大,差距更加明显;随着喷射压力的提高,交叉孔与单孔喷嘴的喷雾贯穿距的差别减小,交叉角较大的交叉孔喷嘴的喷雾锥角增大;低蒸发温度下,喷射压力对喷雾前期贯穿距的影响较大,随着蒸发温度升高,交叉孔与单孔喷嘴喷雾锥角差距增大,喷雾前期贯穿距差别减小;背压提高后,总的趋势是喷雾贯穿距缩短,而喷雾锥角增大;与单孔喷嘴相比,它对交叉孔喷嘴的喷雾特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喷射压力、温度、背压和交叉角对交叉孔喷嘴喷雾性状的影响,基于可视化定容弹系统,利用阴影法,研究了单孔与不同角度交叉孔喷嘴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与单孔喷嘴相比,交叉孔喷嘴的喷雾贯穿距较小,喷雾锥角较大,且随着交叉角的增大,差距更加明显;随着喷射压力的提高,交叉孔与单孔喷嘴的喷雾贯穿距的差别减小,交叉角较大的交叉孔喷嘴的喷雾锥角增大;低蒸发温度下,喷射压力对喷雾前期贯穿距的影响较大,随着蒸发温度升高,交叉孔与单孔喷嘴喷雾锥角差距增大,喷雾前期贯穿距差别减小;背压提高后,总的趋势是喷雾贯穿距缩短,而喷雾锥角增大;与单孔喷嘴相比,它对交叉孔喷嘴的喷雾特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并讨论利用高速闪光的单张摄影方法来研究柴油机中的喷雾。由于文中提供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可以取得在同一个精确角位下多次重复喷射的雾注照片,故可采用统计方法对喷注以及与之相关的燃油喷射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对不同角位摄取大量照片可以得到具有统计平均意义的喷雾贯穿度一时间特性。对喷雾贯穿特性的研究表明,在喷油时间t≤1毫秒(ms)时,贯穿度(s)∞t~a,其中a值为1.1—1.2,而仅在t>1ms以后,方存在着以前有关文献中确认的S∞t~0.5关系。通过理论分析,说明在使用相同的喷咀结构时,各时期的平均喷油速率可以与喷雾贯穿特性直接联系起来,即在着火延迟期内,值决定了t=1ms时的初始贯穿度S_1,而在喷射后期,与贯穿度常数S~2/t的大小成正比例。为查明贯穿特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文中通过若干发动机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压旋流喷雾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压旋流喷嘴内部流动对喷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定性研究了喷油压力和环境压力对喷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的喷油压力下,喷雾贯穿距离增大,液滴索特平均直径减小,但喷雾锥角基本不受影响;在高的环境压力下,喷雾呈现出实心圆锥状,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离都减小,液滴索特平均直径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速摄影在定容弹内对缸内直喷汽油机多孔喷油器进行喷雾特性试验研究,揭示了直喷高速液体射流的喷雾特性(贯穿距、喷雾锥角)与无量纲数(韦伯数、雷诺数及气液密度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韦伯数和气液密度比对喷雾宏观特性有显著的影响,雷诺数对喷雾特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高压共轨燃油喷雾试验台上对正丁醇体积掺混比分别为0%,5%,10%和20%的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宏观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共轨压力下,随着背压的增加,喷雾锥角增大,喷雾贯穿距减小;在相同背压下,随着共轨压力的增加,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均逐渐增大,但当共轨压力增大到110 MPa时,二者不再增大;在相同背压和相同共轨压力下,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随着正丁醇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大,说明在柴油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正丁醇可以提高燃料的雾化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电控直喷系统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热效率、排放和冷起动性能,广泛应用于SI发动机。目前2-甲基呋喃(MF)被证明是一种优于乙醇的生物质替代燃料,且其与汽油掺混燃料的直喷喷雾特性研究的较少。本文中应用6孔喷油器采用高速纹影技术研究M20,M40和汽油在不同环境背压和燃油温度下的喷雾特性。喷雾参数包括喷雾贯穿距、喷雾锥角和喷雾面积。结果表明,存在闪急沸腾和非闪急沸腾两种喷雾形态。当闪沸发生时,随着MF掺比的增加,喷雾贯穿距增加。随着环境背压的降低,贯穿距先减小后增加。喷雾锥角较未闪沸时增加,喷雾面积随着MF掺比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燃油温度呈负相关。当没有发生闪沸时,随着MF掺比的增加,喷雾贯穿距减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在定容弹内对直喷汽油机多孔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揭示喷油压力、环境压力对乙醇-汽油不同掺混比燃料的喷雾锥角、前锋面速度和喷雾投影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大,喷雾锥角、前锋面速度和喷雾投影面积均增大;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喷雾锥角增大,前锋面速度和喷雾投影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16.
煤制油的生产工艺成熟、来源广泛,有利于降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通过定容燃烧弹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分析了煤制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喷雾和着火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煤制油喷雾和柴油喷雾在不同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喷雾发展趋势相同。当环境温度保持500 K不变,随着环境压力由3 MPa提高到6 MPa,煤制油喷雾的贯穿距减小了22.67%,而喷雾锥角增大了46.9%。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大量燃油液滴在破碎后迅速汽化,故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在高环境压力下,煤制油的着火时刻提前,火焰浮起长度由38.8 mm缩短至30 mm,并表现出良好的球形火焰形态。与柴油相比,煤制油喷雾的贯穿距较短而锥角较大。在500 K,6 MPa的环境条件下,煤制油和柴油的喷雾贯穿距分别为46.4 mm和49.6 mm,表明煤制油在实际使用时更不容易产生撞壁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些向具有室温和高压的静止空气中进行喷射的多孔柴油雾注之形状及相邻雾注间的空气运动的试验结果。 由这些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被测量的雾注的尖端贯穿度、锥角及当量锥角不受旁边其它雾注的影响。(2)多孔雾注的初始段长度和贯穿段长度大于单孔雾注。(S)在相邻雾注之间、沿喷咀尖端方向存在有空气运动。(4)壁面之间喷射雾注周围的空气速度是无壁面情况时空气速度的两倍。(5)喷咀尖端方向上火焰的增大是随喷孔数目的增加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速摄影研究二甲基醚的喷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君  佐藤由雄  野田明 《汽车工程》2002,24(2):112-114,156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在定容压力室中,通过6孔电磁喷射器,研究了二甲基醚(DME)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二甲基醚的喷雾射程随着定容压力室内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喷雾锥角则随和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条件下,二甲基 喷射锥角大于 喷射锥角;喷雾射程则低于柴油的喷雾射程。Hiroyasu喷雾射程的计算模型,通过适当的系数修正可以用于DME喷雾射程预测,由于DME喷雾射程和着火延迟期都比柴油短,在屐机缸内着火时刻,柴油的喷雾射程约为DME的2倍,从高速摄影的喷雾影像中可以清楚的看到,DME的蒸发速度明显比柴油快。  相似文献   

19.
<正>解决具有高指标柴油机的设计问题是与合理利用柴油机气缸的充气和保证获得最佳的工作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喷入柴油机气缸中的燃油雾注形状与燃烧室型式的配合及供油特性对组织柴油机工作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使多种作用因素(如喷射压力、喷射延续时间、雾注贯穿度和喷雾锥角等)完全相互配合是很困难的,实际上,通常采用对具体产品的试验样机进行反复实验调整的方法,来达到此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喷雾可视化试验的结果,利用三维CFD软件建立了正丁醇柴油喷雾的仿真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研究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模拟了喷雾的发展过程,计算了不同掺混比对喷雾贯穿距、液滴索特平均直径、速度场、密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计算与可视化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正丁醇掺混比的增加,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和索特平均直径均降低,喷雾锥角变大,雾化特性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