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的:无砟轨道是客运专线轨道发展的趋势,遂渝铁路路基上无砟轨道是国内首次铺设,在其上安装过分相系统地面感应装置(地感器)也是一项新课题。因此研究地感器安装结构很有必要。研究结果:根据遂渝无砟轨道及自动过分相系统的介绍,探讨了无砟轨道区段自动过分相系统地感器的安装设置方式。该方式具有结构合理、性能稳定的特点,遂渝无砟轨道区段电气化工程的试验及开通验证了其能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
成灌线是国内首条220km/h的无砟轨道铁路。接触网电分相地面磁感装置安装在无砟轨道板上,具有结构简单、无需预留、便于检查和更新等特点。通过综合检测及1年的安全运营,证明了此种安装方式能完全满足220km/h单列动车组及重联动车组的运行要求,可为其它200~250km/h无砟轨道铁路的电分相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无砟-有砟轨道过渡段的力学分析程序.对比分析无砟-有砟轨道过渡段刚度过渡设置方式,并提出几种过渡段的结构设计方案,对无砟-有砟轨道过渡段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轨道动刚度是不同激振频率的荷载作用下,轨道抵抗变形的能力,由于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两种轨道的组成差异造成两者间存在较大动刚度差异。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中高频段激振荷载的增加,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间的动刚度差异逐渐增大,这对于行车平顺性与结构耐久性会造成较大影响,但目前缺乏轨道动刚度的相关研究。为研究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间的动刚度差异,根据两种轨道的结构特点,建立相应的ANSYS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两种轨道的轨道动刚度在中低频段存在较大差异,轨下动刚度在全频段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行车平稳性与结构耐久性,需要考虑两种轨道间的动刚度过渡设计。此外,轨道动刚度特性分析可以指导高速铁路高低不平顺控制,从而保证行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遂渝线无砟轨道设计,解决成段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难题,供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和施工参考。研究结果:运用先进的理念对板式轨道(包括普通板、框架板、预应力板)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构造、材料及钢筋混凝土的裂纹进行了详细设计,并提出了解决当前无砟轨道技术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扣件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保证行车绝对安全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要求钢轨扣件具有足够的扣压力,良好的绝缘性能、较低的刚度;要求少维修、各节点刚度一致等,因此,扣件技术是无砟轨道结构关键技术,做好钢轨扣件设计,是高速铁路轨道设计的重点。研究结论:扣件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扣压力,还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一定的调整能力等。扣件类型不同,使用范围也不同,设计中应根据扣件的性能参数、设计原则和上述选型设计要求,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扣件,才能充分发挥扣件的性能,达到经济合理、安全运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依据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本原则,结合自主研发技术积累,从宏观项目规划和管理的角度,对再创新总体方案设计的背景和总体思路进行了研究,完成总体方案并指导此项目的开展和管理。研究结果:依据本总体方案研究完成的再创新研发大纲以通过部级审查,再创新工作已开始施实。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轨道板更换后需进行精调.由于运营天窗时间有限并且轨道板更换工序多,单独留出40 min用于轨道板精调对单个天窗内完成轨道板更换存在时间风险,因此需提高无砟轨道板精调效率.以提高轨道板精调效率、精度为目的 ,设计了轨道板精调装置.该装置通过轨道板空间位置测量,并结合液压系统控制精调装置机械部分进行轨道板的精调作业...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大超高区段轨道板更换难题,对拨轨、吊装等关键工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拨轨过程钢轨回弹力逐渐增大,在大超高区段钢轨因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导致钢轨易发生回弹、扭转等失稳风险;采用换板主平台或轨道吊吊装轨道板时,存在支腿-枕木结构自锁角度失效、液压支腿承受径向力失稳、回转中心动力矩不足等问题。研究提出并应用大超高区段拨轨改进措施,以及换板主平台自调平吊装、移动式龙门吊+运板小车、固定式龙门吊+轨道车3种换板方案。应用实践表明:采用轻型手拉葫芦约束钢轨回弹方案可行;3种换板方案均能在天窗点内完成大超高区段换板作业,其中换板主平台自调平吊装方案能在100 min内完成换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荷载取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总结了德国、日本等国的无砟轨道设计荷载的确定方法和荷载标准,然后介绍了我国根据无砟轨道再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和遂渝线的实践经验提出的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荷载值,最后将其与德国、日本的无砟轨道设计荷载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调谐区绝缘化无碴轨道对轨道电路传输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轨道电路在无碴轨道争件下的传输问题制约了无碴轨道的推广应用。全程绝缘化处理、调谐区绝缘化处理和优化轨道电路设计是目前改善轨道电路传输特性的主要途径。调谐区绝缘化处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对于改善谐振式轨道电路传输特性作用有限,由此带来的协调与配合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经初步试验和分析,认为无碴轨道与信号轨道电路互相适应是一系统工程,钢轨阻抗参数改变和道碴电阻依天气变化而剧烈变化是轨道电路传输长度减少的原因,从各专业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我国客运专线的工程特点,无砟轨道结构选型应遵循施工性、维护性、动力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的5个基本原则,并给出2类无砟轨道的性能.在研究确定无砟轨道设计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建议设计轮重取静轮重的3倍、疲劳检算轮重取静轮重的1.5倍.板式无砟轨道不同弹性模量的砂浆垫层对轨下基础刚度的影响不同,建议研发新型填充层材料.合理确定无砟轨道的弹性,建议轨下基础刚度的合理范围为20~30kN·mm-1.通过定期打磨钢轨和钢轨无缝化,降低噪音;通过降低轨道刚度、提高轨道参振质量,降低线路下部结构物的振动.无砟轨道的设计寿命应为60年,为此应制定相应的维修标准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监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总结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分析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无砟轨道上拱、梁端凸台或底座开裂、扣件失效、砂浆层离缝、轨道结构开裂、线下基础沉降等问题,提出采用电阻应变片式、振弦式、光纤光栅、电涡流非接触式、无线传输、远程监控、预警机制等测试和监控方法以及道岔区板式无砟轨道综合监测、桥上42号道岔区及临时端刺区受力和变形监测、隧道内CRTS I型减振型板式无砟轨道减振测试、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及变形监测等应用实例。并探讨采用高清摄像头图像识别、利用红外热成像、利用光纤的振动和声学传感等新技术在无砟轨道安全监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30 t轴重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原则,通过不同的试验数据、理论计算等,得到30 t轴重重载无砟轨道设计参数,提出适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30 t轴重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设计方案,并结合既有无砟轨道调研病害情况,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措施;优化后的重载无砟轨道试验及开通后运营良好,为试验段重载无砟轨道结构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隧道内及其他重载铁路的扩大试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无碴轨道综合接地系统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无碴轨道在客运专线上的大量采用,钢轨对大地的漏泄电阻值将会有较大提高,为防止钢轨电位急剧升高引起人身设备安全问题,相关专业应加强综合接地系统工程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电分相采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后,由于中性段长度较器件式增长,动车组停在分相区的概率大大增加,给动车组停在电分相无电区时的救援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根据我国已开通运营的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关节式电分相结构,探讨动车组停在分相无电区后利用接触网开关救援办法,并对完善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电分相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霍宏艳  刘刚  吴晓 《铁道技术监督》2011,39(10):44-46,50
分析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轨周围的电磁环境的影响,得出了钢筋磁导率、轨底与上层钢筋之间距离对钢轨上方磁场分布情况的影响。介绍轨面电磁环境的改变对机车信号接收线圈产生的影响。仿真在考虑牵引回流中谐波和噪声成份的情况下,钢轨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造成轨道结构应力集中,影响无砟轨道结构平顺性和耐久性。本文针对我国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与砂浆层出现的离缝问题,结合国外高速铁路维修经验,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客运专线运营的快速维修工艺,并对设备和材料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确定了异丁烯树脂低压注浆方案。结合已运营的客运专线出现部分轨道板与砂浆层的离缝问题,采用异丁烯树脂注浆加固填充后,轨检数据良好,经过两年运营,表明这套离缝快速维修技术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