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型豪华4门轿跑车市场向来是德系车的天下,但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菲尼迪凭借Q80 Inspiration开始进军这一细分市场。这样的做法激进吗?实际上,英菲尼迪已做好了准备。"在日系三大豪华品牌中,英菲尼迪近年来的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2014年1—7月,英菲尼迪中国累计销量16254辆,占2013年全  相似文献   

2.
制定合理的销售节奏、渠道拓展节奏以及新车引入节奏,从而加强自身品牌粘性,让品牌特点在消费者心目中鲜明起来是英菲尼迪在二三线城市市场发展时更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英菲尼迪总裁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提出的"2017年英菲尼迪将在中国市场销量达到20万辆"这一命题成立的话,那么,2013年他的销量成绩必须是——4万辆。由于受钓鱼岛事件的影响,2012年英菲尼迪中国市场销量为1.6万辆,较2011年的1.9万辆下滑了16%。  相似文献   

3.
日系车豪华品牌中,丰田雷克萨斯和本田讴歌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而日产旗下的豪华车品牌 Infiniti(英菲尼迪)也已经意识到中国豪华车市场强大的购买力,为登陆中国市场不断努力着。据悉,目前。全国有9个城市的10家英菲尼迪4S 店在计划建设中,而此次为英菲尼迪打头阵的将是其当家花旦——全新的07款英菲尼迪G35,计划于7月份在中国上市。伴随着英菲尼迪的到来,日本豪华品牌的三国演义即将在国内上演。  相似文献   

4.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汽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在这种情况下,英菲尼迪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如何完善售服网络和丰富车型是英菲尼迪2009年在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轿车情报》2012,(10):I0023-I0023
在中国整体车市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豪华车市场的高歌猛进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作为”新豪华”典范,英菲尼迪风头正劲:继将全球总部移至中国香港之后,英菲尼迪宣布了振奋人心的国产计划,紧接着英菲尼迪首次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英菲尼迪M长轴距版也在上海正式上市。毋庸置疑,这款豪华车市场的新明星,将引发豪华车市场的三重冲击波。  相似文献   

6.
《当代汽车》2007,(7):32-34
日系车豪华品牌中,丰田雷克萨斯和本田讴歌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而日产旗下的豪华车品牌Infiniti(英菲尼迪)也已经意识到中国豪华车市场强大的购买力,为登陆中国市场不断努力着。据悉,目前,全国有9个城市的10家英菲尼迪4S店在计划建设中,而此次为英菲尼迪打头阵的将是其当家花旦——全新的07款英菲尼迪G35,计划于1月份在中国上市。伴随着英菲尼迪的到来,日本豪华品牌的三国演义即将在国内上演。[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剧情雷同,却非巧合。英菲尼迪能否继续坚守中国市场,不仅要看企业方面的战略决策,还取决于中国市场的接受程度。悲喜并不相通,风月也难同天。2024年伊始,当各大车企正欢天喜地发布上年捷报时,追随英菲尼迪十余年的经销商们却愁容不展,集聚哈尔滨区域会议,向日方代表再三追问继续活下去的筹码。  相似文献   

8.
张鹏 《汽车与安全》2011,(10):36-37
英菲尼迪EX25 英菲尼迪作为一个新生代豪华品牌,短短几年内便在中国市场迅速成长起来。均衡是英菲尼迪的一大特点,在车型、服务和品牌塑造等细节上都做得很出色。2010款英菲尼迪EX25为7挡手自一体,  相似文献   

9.
张庆 《轿车情报》2007,(6):32-39
从雷克萨斯到讴歌再到英菲尼迪,日系车在北美的三个高端品牌齐聚中国,在中国展开新一轮的市场较量。英菲尼迪的到来让中国的豪华车阵容更强,但是摆在英菲尼迪前面的难题也不少,不说传统的德国三强在中国苦心经营多年所攒下的深厚人脉,就是同胞雷克萨斯也是在中国家喻户晓,所以英菲尼迪除了对自身产品的自信外,加强品牌形象和渠道建设才是当务之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庆  龙川 《轿车情报》2008,(2):36-43
英菲尼迪自从去年进入中国以来,凭借FX车型和G35逐渐在国内的豪华车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很多人不再陌生这个品牌,大街上也能时不时看见英菲尼迪的身影。去年末,英菲尼迪又高调宣布旗下豪华运动轿车M35也正式进入中国,更巩固英菲尼迪在中国的豪华车品牌形象。M35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在国内,不过那时它挂着日产风雅的商标,作为日产高端车的形象出现。此次在国内上市的M35是英菲尼迪全球同步的2008款车型,秉承了英菲尼迪一向的豪华运动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对日产熟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英菲尼迪ESQ的血液,ESQ与日产JUKE NISMO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至于很多朋友很自然把两款车联系到一起,不过不同的市场定位自然带来不同的产品体验。中国人都很讲究名字,英菲尼迪似乎对名字也很讲究,想当年,把旗下所有车型命名统一更换。更名后的英菲尼迪,分Q系和QX系,前者是轿车后者是SUV。而被英菲尼迪定位为高档紧凑型SUV的这款车,为什么被命名为ESQ呢?在美国,有一本创刊于1933年的杂志《Esquire》(中文名叫《时尚先生》),英文Esquire的前三个字母,正是"ESQ",英菲尼迪ESQ,走的就  相似文献   

12.
朱峥 《汽车与运动》2012,(10):70-75
也许不会有人相信,甚至英菲尼迪中国的高层也刽不疑,一个小男孩可以认得一款还未在国内上市的车型?如果你需要证实这一切,超过5位见证人可以拍着胸脯告诉你,他的确喊出了它的名字。我想,这是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打拼5年后,最能振奋人心的故事之一,除此之外,呈明显增长态势的销售数据更能鼓舞英菲尼迪人的气势。  相似文献   

13.
朱峥 《汽车与运动》2013,(6):154-154
F1大奖赛登陆上海已经10年之久,它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一种让人深度着迷的汽车文化大餐这是"英菲尼迪-红牛车队"首次以新队名登陆中国赛场。英菲尼迪-红牛车队车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以第四名的成绩为中国车迷们献上精彩大戏。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裁约翰·德·尼琛、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吕征宇亲临赛场,与英菲尼迪车主、F1车迷一同为英菲尼迪-红牛车队加油助威。身为媒体人,我很庆幸自己能够亲临现场,为喜爱的车队呐喊。而作为英菲尼迪车辆性能总监,维特尔用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第一款在中国生产的日系豪华品牌,东风英菲尼迪Q50L来了英菲尼迪来中国是日系3个豪华品牌中最晚的,可英菲尼迪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却是最快的。几个月前进口的英菲尼迪Q50两款车型刚刚来到国内,还没等消费者有所喘息,在2015年到来之前,国产Q50L就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它具有两大亮点,第一,它产自中国;第二,符合中国国情,做了加长设计。英菲尼迪Q50L依靠加长48mm的轴距、4852mm的同级最长车身,打造出Q50L在同级中的竞争优势。虽然东风英菲尼迪表示要给大家带来一种"浪漫"的情怀,但我从Q50L上却看不出  相似文献   

15.
任何车型似乎只有加长轴距才能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德系车开了个头,日系车迎头赶上,英菲尼迪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M25L和M35hL。而本次的主角则是M25L,那就让我们看看英菲尼迪M25L除了加长,还给我们带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2010年度日产汽车在华销量数据:日产品牌以及英菲尼迪品牌在华销售累计达102万3638辆,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35.5%。其中,英菲尼迪品牌销量实现了双倍增长,达1.1513万辆。2010年,中国市场已超越美国与日本,成为日产汽车全球第一大区域销售市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2010年的  相似文献   

17.
英菲尼迪201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怎样,2011年销售目标是多少?中国市场在全球排在第几位? 吕征宇:我们完成1.1万台的销量是没有问题的,年度增长率是在1.37%左右,2009年是5108台的销量,全行业豪华车的增长大概是66%左右,  相似文献   

18.
著名豪华车品牌Infiniti英菲尼迪日前在素有“百岛之市”美称的珠海举行了2009英菲尼迪全系车型试驾会。在本次试驾会上,英菲尼迪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各款明星车型悉数到场。全系6款车型的倾力出击,完美诠释出英菲尼迪“新灵感,心动力”的全新品牌口号。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英菲尼迪将极具Crossover设计理念的EX35带进了中国市场,但那时人们对此还并不了解;两年后,Crossover已经被很多车企列入到发展规期当中,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接受它。纵观全局,英菲尼迪明智地引进了相对较小的2.5 L发动机,以改善"35"所产生的高售价和CO_2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
《轿车情报》2014,(2):2-2
最近一段时间,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关于汽车品牌营销方面的案例层出不穷。例如英菲尼迪与火爆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合作让它成为2013年中国汽车品牌营销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随后在2014年1月ll日,英菲尼迪以“敢·爱”作为全新的品牌定位,在国家体育馆上演万人盛典,现场邀请来全球流行乐坛天后KatyPerry完成她在中吲的首秀,由此呈现出英菲尼迪“最感性的豪华汽车品牌”的独特气质,从而实现英菲尼迪存中国市场确立全新形象的目标,并为其在2014年即将上市的全新产品Q50在消费者心目中赢得了品牌的深刻记忆,这对于后续的购买行为具有非常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