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动车组通过合武铁路湖北段隧道空气动力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武铁路是我国首批开通的时速250 km的客运专线之一。获得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相关测试试验数据,对于我国高速铁路设计中隧道断面参数和辅助坑道的设计参数合理性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合武铁路联调联试期间,对列车通过合武铁路湖北段隧道时进行了空气动力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设计能够满足舒适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概况 韩国第一座铁路隧道始建于1905年,位于首尔-釜山铁路线上。此后共修建铁路隧道241km,占铁路总长的7.8%。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修建了不少新的铁路隧道,总长为191km,占高速铁路总长的46%。现在正在韩国东部修建一座长16.2km的铁路隧道。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结合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施工研究成果,围绕隧道支护参数设计、施工控制执行、施工质量管控及检测,提出了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的总体架构,包括:高速铁路山岭隧道围岩智能分级系统、隧道设计参数智能化选择系统、隧道开挖及支护智能化施工系统、隧道质量智能化管控及检测系统、隧道智能化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分析了各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对推动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隧道防灾监控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线路中特长隧道数量很多,隧道内发生火灾后如何尽快实施防灾救援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发达国家根据各自国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隧道防灾救援标准。高速铁路隧道内火灾发生几率很低,但危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无砟轨道结构具有稳定性好、平顺性高、轨道状态保持能力强、维修工作量少等优点,不仅是高速铁路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也是重载铁路长大隧道内较为适宜的轨道结构.结合目前国内新建重载煤运通道建设工程,在总结国外重载铁路及国内客货混运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的选型原则,并对国内外典型无砟轨道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方案,为我国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在设计理念、体系构成、编制内容等方面与德国铁路隧道设计相同或者等效;但由于国情和考虑因素不同,在某些具体方面的选择上和操作方面存在差异。德国铁路隧道规范体系完整,标准高,内容具体,对工作的指导性较强;我国规范虽然体系完整、标准较高,但原则性较多,对工作的指导性相对较弱。通过开展中外高速铁路规范对比,加快我国高速铁路规范编制和完善对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线路标准较高,对于一次双线的长隧道,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应进行双孔单线和单孔双线方案的比较。本文就这个问题从方案、造价、工期、空气动力学、防灾救援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总结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合分修比较的基本内容,为今后长大高速铁路隧道进行方案研究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客运专线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根据国外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和我国客运专线隧道规划的情况,分析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主要技术特点,简要介绍了客运专线隧道建设的关键技术,对客运专线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几点意见,供客运专线隧道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速铁路工程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减少展线绕行,小间距隧道方案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向莆铁路上小间距隧道就频繁使用.城峰隧道三线小间距,施工干扰复杂,洞身开挖会相互影响,中间岩柱加固难度大,通过分析向莆铁路城峰1#,2#,3#隧道的施工技术,介绍了小间距隧道的施工要点,为小间距隧道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29—30日,第五届铁路隧道年会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是在我国开展大规模铁路建设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以铁路隧道建设安全及软岩修建技术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对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代表们还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黄土隧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00~2005年建成的铁路隧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4年3月出版的《中国铁路隧道史》以下(简称《隧道史》)记载,截至1999年末,我国共建成铁路隧道6877座,计3666.760延长公里(未包括台湾省)。本文以表1及表2列示2000~2005年我国建成的铁路隧道数量统计数据,共651座/642.246延长公里,长度逾3km的隧道54座(内含台湾高速铁路隧道5座);并对《隧道史》中1980~1999年隧道修建数量作了些调整,计增加了10座/5.064延长公里。作为对《隧道史》中我国铁路隧道修建数量统计的补充与延续。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管理"是当代经济领域中被人们广泛研究的一个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的开挖断面、掘进长度均不断增大,断面形式多种多样,因此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风险性亦与日俱增,在此基础上隧道风险管理技术被广大工程界人士逐步提到新的议事日程。以高速铁路隧道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风险管理在兰渝铁路LYS-2标施工中的分析、总结,对风险管理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隧道风险管理模式,供广大隧道施工和建设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铁路事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90年代初,筹建高速铁路的工作报告已被提交有关部门研究讨论,2000年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已到了实施阶段.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将结束我国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将会使铁路的效益、质量、技术和能力为一体,促进我国铁路的全面改观,使我国铁路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学进步上来.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风技术是隧道施工的重点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进度及施工成本.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隧道越修越多,越修越长,通风技术成为了隧道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必须处理的难题.本文以青云山隧道一号斜井正洞施工通风技术为例,详细阐述了该隧道施工中采用的压入式通风技术.研究结论:随着我国隧道通风设备的发展,高风压、大风量通风机和高强度、大直径柔性风管的出现,特长隧道采用压入式通风技术已经成为可能;该种通风方式简单、方便、快捷,通过合理使用,能够用较少的投入,确保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5.
分析铁路沿线地震、雷电、大风、冰雪及隧道火灾等对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影响,列举近几年灾害引起接触网故障的典型实例,从提高接触网支柱基础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电气绝缘安全性等方面着手,提出接触网抗震、防雷、防风、融冰及隧道防火等成套防定技术以及进一步完善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接触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接触网防灾安全技术体系,为我国高速铁路或长大干线铁路接触网防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作为中国"智能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着眼于隧道智能建造,结合近年来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及应用,阐述了基于轻量化BIM的隧道工程基础建设平台与智慧隧道建设解决方案,提出了可实现采集实时化、传输自主化、存储数据化、判读智能化的隧道智能检测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了高速铁路隧道智能建造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开发技术方案,阐明了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建造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中的深化应用,推进隧道建造过程向精益、智慧、高效、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正>2008年以来,为满足高速铁路建设发展需要,我国开展了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技术研究。通过京津城际铁路的联调联试工程实践,形成了以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及运行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高速铁路动态验收模式,初步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经过10余年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实践,我国已建立了符合高速铁路建设特点的联调联试成套技术体系。动态检测项目涵盖了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客服、综合接地、噪声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通过科研与建设、运营实践,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形成了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的成套技术,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可为我国后续高速铁路隧道标准修编及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并为最终形成完善的高速铁路建设技术体系提供帮助。研究结论: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技术的系统总结,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技术要点,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处理建议:(1)总结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技术要点,包括解决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的设计措施、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结构设计技术、新型隧道洞门设计技术、因地制宜的防排水结构型式和结构体系等;(2)总结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大断面隧道控制爆破技术、施工机械化配套技术、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技术、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技术、隧道风险管理技术等;(3)总结了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质量检测技术、静态验收和动态验收要求;(4)针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存在的衬砌质量缺陷、渗漏水问题、洞门边仰坡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意见;(5)该研究可为今后的高速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不断改进及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高速铁路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我国铁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已逐步对既有铁路进行提速、开通运营了广深准高速铁路,并计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在国内外、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但是,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高速铁路的环境污染主要有振动、噪声和电波干扰等,其中振动和噪声干扰对社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在国内外铁路相关领域应用的调研,针对我国高速铁路机电设备的特点,结合作者设计研究实践,以不同规模车站、隧道为例阐述了新的满足我国高速铁路实际需要的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今后高速铁路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