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红芳 《航海》2010,(5):48-51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国内造船行业在推进数字化造船方面已取得不少的成绩。但随着造船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化造船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深入,对信息化的整体效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以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性的共性技术加以突破,使数字化造船技术能在新的高度上继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才能切实地增强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实现成为第一造船大国和强国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海事界正快速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及机构只有积极创新才能适应行业发展,引领行业变革。正在由海运大国、造船大国向海运强国、造船强国迈进的中国,未来在创新上如何演进?如何才能跨越创新障碍?或许我们在不断的审视中会得到一些启示。航运业由粗放转向集约作为世界重要的海运大国,我国海运业发展走过了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3.
邢丹 《中国船检》2012,(7):30-32,112,113
中国造船企业如何才能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2012年,造船市场寒意更浓,订单的枯竭,保本的成交价格、接二连三船厂倒闭的消息围剿着这个已经不再淡定的领域。断腕求生,要么偃旗息鼓,如同非洲马赛马拉大草原迁徙中的角马,只有与鳄鱼凶猛搏斗,"剩"到最后,才能到达水草丰美的伊甸园,享受到下一个春天的温暖。  相似文献   

4.
船舶融资呼唤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君 《中国船检》2003,(6):36-39
多年来,造船界对中国造船的融资环境和机制颇多积怨,一方面,中国被视作世界造船界未来的“航母”;另一方面,中国造船融资环境和机制明显落后世界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造船业发展的需要,眼睁睁看着一宗宗高附加值船、精品船和大吨位船订单被那些造船“巨鳄”一口吞掉,中国船厂心有不甘。一个“钱”字,难倒中国众多船厂和船东。由此可见,若不解决融资环境问题,中国要想成为世界造船强国,或许永远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但船舶融资需要理性,缺乏理性,就像没有安全保障的航船。谁也不愿以身试验,只有理性,才能将船东,船厂和金融机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建造一个吸引船东的融资环境,推动中国造船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5.
船舶配套:高消费压痛造船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中国造船业开创了超出想象的大局面。据预计,2004年造船完工量将突破800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15%;明年造船完工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占世界份额达18%以上。这已经超越了中国原来的预期目标(2005年占世界份额的16%)。 但我们仍然有不足。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时指出,虽然我国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我国造船工业和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们的研发水平、建造水平和配套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不仅要做造船大国,还应做造船强国,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的确,我们在惊喜之余,也不能忘记辉煌背后的疼痛。比如,船舶配套高消费现象,就是眼下制约中国成为造船强国的最大障碍。为什么船舶配套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如何才能走出高消费的误区,成了中国造船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记者前往全国一些地区进行了采访,以探其因。  相似文献   

6.
正5月9日~10日,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在上海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数字造船与绿色造船发展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了行业领导、专家学者、造船企业、科研院校、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相关配套企业就数字化造船和绿  相似文献   

7.
引言 随着国际造船市场竞争的激烈和船东对船舶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造船企业在船舶质量、成本、周期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必须在造船经营、造船技术(设计、生产、管理)方面做出卓越的工作,才能取得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造船市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敏 《世界海运》2007,30(6):12-14
从中国造船企业生产能力、造船市场船舶需求、造船市场价格等方面分析中国造船市场现状,并提出中国造船工业发展的建议:造船工业要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加速造船企业整合,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加快造船业技术升级,提高配套设施水平;适当发展造船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21-22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主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工程》编辑部、广州市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广东造船》杂志社承办的首届中国绿色船舶技术高峰论坛在广州市保利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广东省科协秘书长杨豪标、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巨锦等领导到会并致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上海)研发中心技术总监俞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造船模式已制约了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先进的造船设施只有在先进的造船模式下才能形成先进的造船生产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我国跻身于世界造船大国强国的必由之路。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中船集团公司近年来开展转模增效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就学习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经验、筹建造船基地、实施企业再造、造船信息化等方面,对如何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目标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造船》编辑部于1988年11月15日在上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学术活动中心召开了《中国造船》创刊40周年纪念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程望、上海市科委主任金柱青、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何友声以及《中国造船》编辑委员会部分委员等66人。会议由《中国造船》编委会主任方文均主持,《中国造船》编辑部主任万廷镫作了《中国造船》创刊40周年的报告。程望、金柱青、何友声等同志分别在纪念会上作了讲话。他们指出:《中国造船》是一本严肃的学术期刊,长期来不仅刊登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技文章,而且在学术交流、培养人材等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造船”编辑委员会于九月四日至七日在无锡召开了成立大会,到会代表47人,会上讨论了“中国造船”编辑出版章程、“中国造船”编辑委员职责等文件,并审议了“中国造船”总68期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征文集的内容。会上还讨论了各地方造船  相似文献   

13.
黄林根 《船艇》2001,(1):34-38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工艺学委会、江苏造船工程学会主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委会、北京造船工程学会协办的全国船舶涂料技术交流会于2000年11月6日至10日在古城扬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船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适合中国特色的造船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模式,由现代造船模式和造船CIMS软件组成。并提出了中国造船企业建立CIMS的关键是在应用造船仿真系统的同时实现现代造船模式的转换。通过沪东造船集团按中国造船CIMS模式开发和应用造船CIMS的成功实例,阐述和证明中国造船企业建立造船CIMS的途径和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安飞 《中国船检》2004,(6):40-43
2003年,中国造船产量约为600万吨.这是自我国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8年以来.首次突破全球造船总量的10%。伴随着中国造船能力的不断攀升.有业内人士预言,在2020年中国造船产量将有望超越日、韩.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船坞”。而就在中国船舶工业谋求进一步扩大发展的同时.日、韩、欧、美等造船强国却在近期开始控制本国造船业的发展规模。日本甚至认为中国增强造船能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1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上海举行招待会,纪念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60周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张圣坤、孙英,中国船舶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船》2008,49(3)
《中国造船》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报,创刊于1948年9月。今年是《中国造船》创刊60周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定于今年10月底在北京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大会将邀请有关领导结合我国的造船形势作报告,《中国造船》编辑委员会领导作纪念报告,并结合“绿色造船”等主题开展学术讨论。同时,《中国造船》将以增刊的形式出版一期“《中国造船》创刊60周年特刊”(总第183期)。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2月2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会暨颁奖仪式"。纪念会暨颁奖仪式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方书甲主持,理事长黄平涛作《中国造船工程学会70年发展历程回顾》专题报告;台湾"中国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吕学信、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高级顾问路小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李国安、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周振柏致辞,热烈祝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与中国舰船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学组承办的“海军C~3I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7~20日在扬州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陆建勋同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欣同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海装电子部副部长谢荣铭同志,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学组组长、武汉  相似文献   

20.
邢丹 《中国船检》2011,(4):86-88,118
曾几何时,LNG船让中国造船界望眼欲穿,感觉遥不可及。但随着2011年初,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成功中标埃克森美孚/商船三井中国LNG造船项目,中国造船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多年磨砺、厚积薄发终于成就了沪东中华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