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飞  郑力  蔡大富  曾方 《水运工程》2012,(10):81-86
航道整治工程中护滩带的水毁现象较为突出,基于实际工程中的破坏现象,分析了护滩带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护滩带进行受力分析,初步探讨了护滩带水毁机理,提出了多种解决措施,并在其他工程中进行了试验性的运用,通过运用后的效果对比,提出了较为成熟的护滩带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软体排护滩带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护滩(底)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系结混凝土块压载软体排护滩带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实测资料分析,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对其易出现破坏的地方和引起破坏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止破坏或出现局部破坏后的修复工程措施进行系统研究;从保持所护滩体功能基本不变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确定护滩带间距和宽度的研究途径;同时提出了护滩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平原河流河漫滩护坡工程顶部与滩面衔接处常受到水流淘刷而导致护坡破坏。以长江中游丙寅洲守护工程为依托,参考边滩的护滩带结构,对丙寅洲滩面上流速较大的上游段护坡顶部与滩面的衔接区采取护滩带间距守护措施。通过概化定床与动床水槽试验,研究不同护滩带间距、高度对滩面水流结构与滩面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守护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滩面流速相对较小的区域,采取护滩带间距守护措施的工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清淤应急工程3#、4#护滩带局部出现变形、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坝下河段整治建筑物受水流冲刷作用增强,加之周天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大,护滩带结构设计偏弱,难以适应新水沙条件变化,造成3#、4#护滩带头部及中部排边缘出现冲刷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抛石、铺石与充枕相结合的维修方案,维修实施后可达到遏制冲刷发展,控制变形的目的,可为长江中游类似护滩带建筑物维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程龙  蔡林桓  罗荣 《中国水运》2014,(1):164-165
长江中游天兴洲河段存在因水流长期冲刷基底从而造成河床变形破坏的问题,为保持河床稳定,需进行护滩。本工程主要内容是进行天兴洲洲头右缘侧低滩T#1、T#2两条条形护滩施工。在实际护滩施工过程中,T#2条形护滩施工存在严重滞后问题。文中通过对T#1、T#2条形护滩带施工效能进行分析对比,找出护滩带施工进度滞后的影响因素,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峡蓄水后,持续清水下泄,可能导致下游河道洲滩持续冲刷后退,洲滩守护成为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的重要措施;同时护滩带结构遭到水毁的几率大增,护滩结构亟需改善.水槽试验表明,四面六边透水框架作为一种新型护滩技术,减速落淤效果十分明显.四面六边框架群与护滩带相结合,能够增强护滩工程的稳定性,改善护滩带边缘破坏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付中敏  闫军  陈婧  黄卫 《水运工程》2015,(10):83-87
藕池口水道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通过对近期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分析,结合工程建设目标和标准,提出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尝试了新结构的应用,提出护滩带和护岸结构形式,为类似航道整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实践中,透水框架群的促淤护滩效果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已有研究成果均集中在透水框架群及其周围水流特性和床面冲淤特征方面,而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尚未见文献报导;此外,透水框架群不同平面布置形式对河床冲淤特征的影响远不清楚。通过概化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守护心滩的河床冲淤特性,提出了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并对比分析了透水框架群多种平面布置形式的冲淤特性和促淤保沙效果,提出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护心滩的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张俊  程铁军 《水运工程》2012,(10):120-122
在分析航道整治工程滩头护滩带守护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嘉鱼至燕子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需要,提出了新型的滩头守护结构形式——防冲墙,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已实施了大量的护滩工程,采用的护滩结构有鱼骨坝(梳齿坝)、软体排、网垫(网格)和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等。在总结护滩结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结构的变形机理。通过对护滩结构在安庆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运用效果的分析,总结了护滩结构的适应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祥飞 《水运工程》2014,(3):140-144
杨林岩水道作为长江中游典型的顺直分汊河段,多年来航道条件良好。三峡蓄水后,水沙条件发生改变,航道条件呈现不利发展趋势。以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结合理论分析,就该水道水沙运动特性、河床演变规律、治理思路,整治方案等进行研究,为类似河段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成果认为,顺直分汊河段江心洲-南阳洲洲头位置及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河床演变和航道条件,宜遵循"采用护滩带软体排对洲头实施守护"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航道整治需抓住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在通航条件还未恶化前提前预防。以淮河出海航道(红山头—京杭运河段)大淤滩整治工程为例,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滩头不同侵蚀方案产生效果进行计算,分析若不对滩头进行守护将可能导致的后果,说明滩头守护的必要性,并结合河床演变分析提出滩头整治工程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洲滩守护工程的护滩效果及工程实施后局部冲刷坑形态,以长江下游较为典型的洲滩守护工程为例,采用大比尺局部动床概化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鱼骨型间隔式护滩带工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工程及试验具体情况,详细分析了该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鱼骨型护滩带方案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不但能够较方便地比选不同平面布置的工程方案之间的护滩效果,同时可得到局部冲刷坑的形态参数,对工程设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冬  王晓燕 《水运工程》2023,(4):155-160
通过对长江中游蕲春水道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的分析,利用河工模型试验对6.0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的整治效果进行研究,确定了蕲春水道整治工程方案,由李家洲边滩1道潜坝、3道护滩带、高滩守护和左岸护岸加固工程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影响只局限于工程区域及附近,对总体河势、防洪、堤防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小,左岸护岸加固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左岸岸线的稳定。研究为复杂外部环境下航道整治工程方案设计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5.
江河中无序的采砂活动对航道条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在采砂活动中规范采砂方式、保护航道条件,减小采砂对航道的影响至关重要。以曼厅大沙坝某采区为例,采用平均水深有限元水流运动二维数学模型,对原采砂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通过计算和比较,提出采前对原边滩进行加固保护、控制采挖高程以及调整采区平面尺度等优化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旭  李斌 《港工技术》2022,59(1):45-47,56
为响应国家环保节能政策,创新性地提出了木排桩和螺钉桩组合的新型沙滩围护结构,并成功应用在威海某护岸整治工程中.该结构施工简便、效率高、投资小、生态环保、外观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沙滩围护、湿地、河道及湖区等自然景观类项目中,经济与社会效益良好,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白茆沙河段航道整治方案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河势分析,总结了长江口白茆沙河段近期河势演变特点,指出了不利于航道发展的因素。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治方案的思路和目标,建议采用护滩工程,固守白茆沙沙头,稳定白茆沙沙体,适当增强南北水道动力条件。利用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针对提出的整治方案进行了动力模拟计算,从动力场的角度分析了工程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白茆沙护滩堤能够有效地护住沙体,保护沙体的完整性,且使得两水道的落潮动力有所增强,可以达到工程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耿川  程凯 《水运工程》2018,(8):209-213
阜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包含颍河凤凰湿地建设,凤凰湿地在颍河边滩布置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形成边滩植被水流的形态。通过由实验室实测数据验证过的边滩双层植被(分别模拟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流速分布解析解,推求颍河凤凰湿地的流速分布。结合流速分布结果,对工程的防冲设计进行验证,为边滩生态湿地项目的设计提供了边滩植被水流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