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船舶撞击下重力墩式码头的振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海开敞式重力墩式码头,建立船舶--防冲设备--重力式墩的振动系统模型、提出该振劝系统多、转动、船舶撞击力、以及重力墩没移力和倾覆力矩的振动计算方法, 有关参数对动力响应的特性的影响,并对某重力墩式码头进行振动分析。  相似文献   

2.
选取江苏南通某高桩墩式码头为工程实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高桩墩式码头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各种不同工况下码头的受力进行分析,得出了较为合理的计算结果,可为码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供高桩墩式码头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港工技术》2021,58(3)
本文通过从业主收集的LNG码头船舶资料,运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英标计算不正常靠泊撞击能的分项系数,结果表明英标(BS6349-4)的分项系数2明显偏大。通过将本文方法应用于菲律宾某LNG码头,并将结果与国外认可度高的英标(BS6349-4)进行比较,表明应用本文推荐的设计方法可减小橡胶护弦型号,从而减小撞击力,对于墩式码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结合重钢环保搬迁大型散货出口码头建设和重庆寸滩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的成功尝试,提出一种适用于三峡库区大型散货码头的结构形式,即架空直立墩式散货码头。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码头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码头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和内力分布特点。研究表明,架空直立墩式码头是三峡库区大水位差、大流速、船舶大型化等条件下散货码头的合理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沉箱重力式码头在船舶荷栽作用下的沉箱静态力学性能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文革勒地基模型法和半无限弹性体法的计算结果,认为壳单元与体单元采用MPC接触方法,土体以弹簧来模拟的计算模型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建模简单,计算快捷,可供设计时使用.同时数值分析表明,在船舶荷载和贮仓压力作用下,沉箱立板内侧的竖向弯矩最大值发生在立板与底板的连接处,有必要对重力式孤立墩在船舶荷载作用下的沉箱进行空间结构计算.  相似文献   

6.
参照内河墩柱梁板式码头结构形式,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码头含靠船墩排架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该模型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根据码头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其薄弱环节,发现靠船墩在有高频的车辆或岸吊载荷垂直激励时会产生较大位移,为进一步动力分析、结构状态评估以及探讨该结构合理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LNG码头通常是离岸墩式码头,由靠船墩、系船墩、护舷、工作平台墩、引桥和人行桥等组成。墩台与岸边用引桥连接,墩台之间用人行桥连接,系船墩和靠船墩供LNG船舶系靠,工作平台墩供装卸使用。LNG船舶系泊期间载荷的大小和变化情况,会对船舶和码头设施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LNG码头在LNG船舶靠泊前必须分析其系泊载荷,以判  相似文献   

8.
码头前系泊船舶撞击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域数值模型,对横浪作用下码头前系泊船舶的运动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波高、周期、水深、船舶尺度及码头型式等因素对撞击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波浪周期小于般舶自振周期时,撞击速度随波高的增加线性增长;波浪周期越大,撞击速度越大;船舶装载度(吃水)越小,撞击速度越大;墩式码头(无限开敞水域)中系泊船舶的撞击速度大于岸壁...  相似文献   

9.
利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软件建立船舶撞击高桩码头的系统动力仿真模型,该模型将船舶—码头—土体视为整体系统,统筹考虑土体的弹塑性、桩与土体的流—固耦合效应和船体与橡胶护舷的面—面接触,可较好地模拟船舶撞击高桩码头过程中的大尺度和非线性变形。初步分析船舶载重量、船舶撞击方式和橡胶护舷等因素对最大船舶撞击力和撞击历时曲线的影响,为确定高桩码头的船舶撞击力提供了可行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参照内河墩柱梁板式码头结构形式,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码头含靠船墩排架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该模型的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根据码头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其薄弱环节,发现靠船墩在有高频的车辆或岸吊载荷垂直激励时会产生较大位移,为进一步动力分析、结构状态评估以及探讨该结构合理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定机移船码头结构由装卸平台、移船平台和设置于平台前沿的靠船桩组成。其中靠船桩在靠泊过程中承受船舶撞击力并将其传递给后方橡胶护舷和码头平台,结构受力形式复杂,为码头设计的关键,现有规范和手册没有相应的计算方法。针对该问题,着重论述了靠船桩的设计特点;通过把护舷压缩过程简化为理想弹塑性变形、将靠泊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分析其受力状态;并利用能量守恒的原理,建立了系统受力、位移和吸能的方程组;总结了一套简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12.
于波 《船舶》2010,21(1):44-47
充气橡胶护舷是以压缩空气为介质的船舶停靠防碰撞装置,通常应用在船靠船(ship to ship)、船靠码头(ship to wharf)以及潮位变化较大的码头安装。本文主要介绍了充气护舷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计算方法,并对各种应用环境下护舷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型公务船泊外形与普通散杂货、集装箱船舶差别较大,靠泊船型外形轮廓对码头护舷选型与布置影响较大。福建沿海某公务船码头原护舷选型及布置未充分考虑公务船外形及大水位差影响,实船试靠时护舷不满足安全靠泊需要。通过广泛调研,并吸收借鉴类似码头护舷布置经验,对该码头护舷进行了适当的改造。主要在码头面上设置靠船立柱,配置转动式橡胶护舷,经过实船涨退潮周期靠泊验证,总体使用效果良好。该码头护舷改造为大水位差地区大型公务船泊位护舷选型及布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船舶大型化、靠泊作业频繁、管理漏洞以及某些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异常靠泊事故时有发生。目前,码头在异常靠泊情况下的受力及位移特性尚不明确,损伤评估缺乏理论基础,为使现场检测更有针对性,利用ANSYS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了受损码头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桩土间相互作用及橡胶护舷对碰撞的缓冲作用。将模型碰撞损伤结果与码头实际受损情况进行对比,简要分析了碰撞中部分结构受力极值的相对关系和位移情况。结果表明:在该碰撞实例条件下,模型运行基本可反映异常靠泊发生时高桩码头结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包含船、护舷、码头的有限元模型,给定船舶的靠泊速度模拟了船舶靠泊的全过程,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船舶撞击力变化曲线和码头结构的动力反应。研究发现因为叉桩扭角的影响,横向的船舶撞击力在码头较薄弱的纵向也会产生较大的纵向力,最大可达撞击力峰值的6%~8%,这是规范所不曾考虑的。通过对比5种不同的桩基布置方式的分配系数,可得出全对称布置方式优于非对称布置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徐嵬 《港口科技》2013,(4):30-34,38
为提高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作船码头生产效益,开展了对该码头增加滚装接卸功能的研究。介绍该码头的现状。从泊位长度、码头前沿水深、作业平台高程、航道、锚地等方面研究。对码头、引桥、靠船簇桩结构受力,系船柱、护舷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该码头结构满足50000t级滚装船靠泊和装卸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考虑风、浪、流的联合作用以及平台护舷非线性恢复刚度,研究船舶系泊状态与平台的撞击力及其分布规律。针对不同的风、浪、流的作用方向以及不同的风速、波高及流速,计算波浪和海流的载荷,建立系泊船舶的分析模型,采用频域与时域分析方法,进行系泊船舶运动及其与平台之间碰撞力的仿真,得到系泊船舶与平台的碰撞力时间历程,并分析不同碰撞力发生的概率,确定发生最大碰撞力的风、浪、流方向,比较常量护舷刚度与非线性护舷刚度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橡胶护舷刚度的选取对于碰撞力的计算结果影响显著,选取非线性护舷刚度计算靠泊碰撞力十分必要,用目前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碰撞力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工程船靠泊过程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致禹  谢仲安  顾敏童 《船舶力学》2010,14(12):1394-1404
研究了工程船靠泊过程中在橡胶护舷、靠泊船及停泊船之间传递的靠泊力及能量.在简化分析中,将靠泊船等效为一质量块,护舷结构等效为一非线性弹簧,停泊船舷侧结构等效为一线性弹簧,利用能量法推导了最大靠泊力的估算公式.此外,利用LS-DYNA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三种不同型式的橡胶护舷作用下的靠泊力及吸能分配情况,验证了简化公式的有效性,同时为工程船在靠泊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分析及护舷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项雯  鲁子爱  翟秋  陈智 《水道港口》2013,(2):169-173
柔性靠船桩高桩码头是由靠船桩、护舷和桩台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针对柔性靠船桩高桩码头桩台承受撞击力的情况,通过分析桩、护舷及桩台的受力及变形,利用桩顶处力的平衡条件和位移协调条件进行数学公式推演,导出了该系统横向变形的计算表达式,给出了表达式中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并阐述了该表达式的迭代解法步骤。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结构的设计及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新福  王琦  吴立洋 《船舶工程》2020,42(10):68-73
针对潜没式护舷的结构形式和性能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橡胶护舷单体、并靠两船和潜没式护舷整体及局部的有限元模型。以两船并靠状态下的运动响应结果为输入条件,对船体和潜没式护舷的低速碰撞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并靠状态下潜没式护舷力学性能,并对护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为海上并靠方案和潜没式护舷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