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型纯电动公交客车的驱动电机噪声为评价对象,进行双通道噪声信号采集用以便合成立体声来模拟人耳听觉,并按照3 dB的级差逐级衰减噪声信号的声压级以生成噪声样本序列用于人体主观感受的测试。进而通过高保真音频回放逐一考察各噪声样本作用下的人体舒适性/不舒适性主观感受,并以规定的"描述符"对其加以说明,同时采用评分方式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主观感受声学舒适性与不舒适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划定出与舒适性感受相对应的噪声样本集合,以之为依据,进一步确立了驱动电机声学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择巴南广高速公路上的孙家梁与吴家湾隧道,根据实际的灯具布置情况及真实环境特性建立了仿真测试平台。采用了穿越毗邻隧道驾驶员的主观感受指标,确定了后方隧道出口、中间亮度、前方隧道入口的亮度等级及对应的心理感受等级,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后方隧道出口、前方隧道入口亮度对驾驶员的瞬时主观感受影响;着重讨论了中间亮度变化对驾驶员穿越毗邻隧道的整体主观感受影响,并通过对不同中间亮度的测试结果的数据拟合处理,得到了在隧道间距159 m的条件下,主观感受最佳时后方隧道出口、中间亮度、前方隧道入口的3者亮度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声音的心理声学参数能够获得有关声音品质的部分信息,通过人耳的听觉感受特点,对声音进行描述,这种描述方法更能接近人的真实听觉感受。但从不同角度来评价产品的声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这种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通过主观评价实验来获得人对声音质量的主观感受,进而和心理声学理论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某款纯电动乘用车在驾驶性标定时,升扭阶段转速超调幅度过大是引起乘员主观感受加速冲击偏大的原因,以整车控制器降低扭矩变化率达到降低齿轮啮合扭矩以及电机控制器提高扭矩控制精度的方法,降低了转速变化幅度,改善了主观感受的加速冲击感,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对低速小油门工况下的车辆平顺性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束了第七代雅阁的长期测试,带着记忆深刻的感受再来评测第八代车型。主观感受的过渡可以用“大而精”来归纳,而客观的测试数据表明,驾乘舒适依然是八代雅阁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关门耳压感是影响人对车辆主观感受的重要NVH性能之一,其评价目标及分析方法在车辆开发早期至关重要。通过主观感受与试验测量的对比分析,将乘员舱压力峰值作为耳压设计的目标参数。建立两腔计算模型,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压力曲线与试验基本吻合。基于峰值压力目标的两腔模型计算,模型简单,计算速度快且主客观结果一致性高,可应用于车辆早期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7.
以23辆乘用车的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的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对车内声品质采用等级评分法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各噪声样本的心理声学参数和非心理声学的客观参数,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声品质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响度、线性度和粗糙度是影响听众对全油门加速噪声主观感受的最重要的因素,模型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试验结果相关系数R~2为0.853,预测值与主观评价实测值吻合度较高,所建立的声品质评价模型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灵感来源] 色彩选择和设计不是少数人的凭空设想,而是取决于设计师对色彩的主观感受.因此,色彩设计是通过传统思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9.
伍操 《长安科技》2006,12(1):23-25,42
本文简要介绍了整车试验开发过程中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的概念及实践应用中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简要阐述了主观感觉客观化定量化的重要意义,以整车制动领域为例,说明了分析型主观感受客观化的转化方法和相关步骤,指出为制造有魅力、满足感性要求的汽车产品,我们必须重视主观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大客户量的增加为东风卡车"可靠"背书2019年初,新一代东风天龙KL、天锦KR上市发布时,东风商用车还发布了以"可靠"为核心的品牌价值主张——可靠的商品、可靠的运营和可靠的服务。可靠,可以信赖依靠,是源于主观感受的一种客观评价。2019第18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一切源于可靠"为主题举办了新一代中重卡客户分享会。邀请全国客户代表就新一代中重卡带来的价值体验进行了分享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或调研用户真实的使用感受,对车辆进行主观评价,是一种基于用户观点的评价方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以中高级轿车的驾驶性能的主观评价为例,阐述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在车辆主观评价中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适用于所有涉及对车辆的造型美学、性能、品质感知的评价,该方法既避免了只比较平均值的误区,又相对于Z检验和T检验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5、驾驶员的品性和能力的评价 由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进行的主观评价成为评价车辆响应性的首要因素。因为基于主观感受的评价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他们不能成为定义客观“真实性”的基础。其结果是.一辆车的驾驶主观经验被应用于其他车辆时只是基于比较而且是相对的。从事车辆试验的驾驶员应用旨在反映“通常”交通状况的试验方法来评价车辆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人-车-路(环境)系统中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的非线性特性。为了体现车辆、道路结构对驾驶员认知过程的作用和认知结果形成的影响,驾驶员弯道安全感受模型采用弯道平曲半径、车辆运行速度和驾驶员驾龄作为道路线形、车辆结构动力性、驾驶员经验的主要特征参数集,在增加积极和消极补偿运算的基础上,构建出模糊逻辑推理规则与神经网络优化逼近运算相互结合的5层推理预测模型,并结合实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表明5层结构模型能够较好的满足特定弯道条件下驾驶员主观安全感受的认知推理预测要求,能够准确的、稳定的再现出驾驶员主观安全感受同驾龄、平曲半径和车辆运行速度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0款车型的近光灯路面照射性能专业主观评分和客观测量,利用MINITAB软件对评测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光灯5lux在车头前方15~25m、25~35m处的最大照射宽度和50lux在车头前方15~25m处的最大照射宽度对用户主观感受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驾驶性评价中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及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人体主观感受的问题,基于对急加速工况的特点分析,构建了急加速工况的驾驶性客观评价体系,并使用BP神经网络搭建驾驶性主观评分预测模型,建立主客观评价间的映射关系.最后,通过实车试验得到驾驶性主客观评价数据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整体准确率在95%...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们对车辆驾乘的主观感受好坏仍然是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指标。通过主观评价的方法,对相同尺寸规格不同结构方案的轮胎的操纵稳定性及舒适性进行选型匹配。通过与基准胎的对比评价,筛选出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相对平衡的轮胎,并分析轮胎不同结构对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影响,为车辆底盘性能的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晓宏  陈文博  杨剑 《专用汽车》2022,(1):22-24,26
某轻型货车主观评价怠速低频振动较大,主要表现在大腿晃动幅度大,便人感受极不舒服,主观评价不可接受.对主驾地板进行振动加速度测试和频谱分析,发现此怠速振动频率是12.5 Hz,查询怠速发动机转速为750 r/min,通过计算发动机曲轴一阶振动频率刚好为12.5 Hz,同时查询动力总成悬置解耦结果,发现动力总成刚体模态频率...  相似文献   

18.
汽车消声器优化设计与综合评价指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鹏明  富喜  吴帮玉 《汽车工程》2008,30(3):247-254
从主观感受和物理量限制两方面提出排气系统声学舒适度的制约条件;指出汽车消声器若干重要的设计原则;推荐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消声器,阐述其设计理论,并相应地列举几个消声器优化设计实例,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最后首次提出"汽车消声器综合评价指数",使不同类型、不同容积和不同性能的消声器有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基于客观指标的噪声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车型的开发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客户的主观感受。在评价噪声的过程中引入基于主观评价的声品质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语言清晰度、响度及尖锐度3个声品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对4辆不同品牌排量为1.3L的两厢乘用车进行车内匀速噪声测试,并进行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基于主观的噪声评价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车辆的噪声水平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某轻卡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在高速行驶时车内有明显的嗡嗡声,尤其在4、5挡车速60?90 km/h时感受最明显,严重影响主观感受。经过一系列振动噪声测试,通过滤波、回放、阶次分析等试验方法,最终明确该异音是由于主减速器与传动轴的啮合所产生的。通过对齿轮修型调整主减速器与传动轴啮合齿的间隙,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