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极端气候条件下铺设玻纤格栅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通过WDW-1020微控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HYCZ-5A双轮自动车辙试验仪分别进行了室内小梁弯曲试验和车辙试验,分别评价了复合型路面的极端低温抗裂性能与高温稳定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布设一定强度的玻纤格橱加筋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抗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动稳定度;加筋复合路面具有优良的低温抗裂性与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傅智 《公路》2003,(7):25-30
阐述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所编写的有关路面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根据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特殊性,围绕提高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抗动载破坏、减小变形和防止开裂,阐述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所应具备的路用品质规定。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0,(5)
为提高季冻区路用水泥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以钢纤维、玄武岩纤维、PVA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盐冻条件下的弯拉强度及冻融循环试验,分析200次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损失、相对动弹模量、质量损失及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弯拉强度(聚丙烯纤维除外)、抗盐冻性能及疲劳性能;钢纤维、玄武岩纤维、PVA和聚丙烯纤维4种纤维掺入后,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分别比素混凝土弯拉强度增加14.3%、7.9%、20.6%和-4.8%;抗盐冻性能由高到低为聚丙烯纤维钢纤维PVA玄武岩纤维;200次冻融循环作用下,疲劳寿命由大到小为钢纤维PVA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素混凝土路面。4种纤维中,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和抗盐冻性能良好,且冻融前后疲劳性能最佳,因而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设计时应当优先推荐使用钢纤维。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临长高速公路和湘耒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集了总计46941个路基路面结构质量检验数据,包括路基、路面基层和沥青面层弯沉,路面基层和面层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编写出随机变量变异性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并利用该程序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路基路面结构弯沉、路面结构层厚度、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等参数的概率分布,分析得到的各参数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基本反映了我国当前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可供修订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提高混凝土路面韧性和耐磨耗性出发,分析了不同体积掺量(0,0.5%,1%)聚乙烯纤维和不同取代量(0,30%,50%)粉煤灰对混凝土弯拉强度、弯韧度指数、裂后强度以及耐磨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纤维对弯拉强度和韧度的贡献较大;试件FFFO弯韧度指数比FFFZ高1.8倍;高掺粉煤灰(50%)和聚乙烯纤维(体积分数为1%)组合的28 d强度满足公路设计要求;聚丙烯纤维与粉煤灰(30%)的组合对耐磨耗性贡献最大;耐磨耗性随纤维掺量的增多而增强,与纤维掺量有二次函数的关系;纤维掺量对弯韧度指数和裂后强度的影响有相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6)
为改进路面快速修补工艺,自主研发了一种强度高、耐腐蚀、固化快的树脂类胶黏剂,将该胶黏剂与耐磨集料混合形成快速修补材料(Multi-functional Repair Kit,简称MRK)。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对MRK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到最佳级配和最佳胶石比为1∶8。对MRK进行车辙试验、抗压试验和弯拉试验,结果显示MRK的高温浸水车辙动稳定度高达21 300次/mm,7d抗压强度为43.1 MPa,抗弯拉强度为11.8 MPa,显著大于水泥混凝土。将MRK应用于广深高速公路广氮立交桥的水泥混凝土桥面修补,施工简单快捷并且养护3~4h即可开放交通。室内试验及工程应用表明,MRK具有黏结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可快速开放交通的特点,能满足水泥混凝土桥面破损快速修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修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4)中的设计弯拉强度、板厚、边缘补强、接缝技术桥头处置、桥头搭板、构造物横穿公路、与沥青路面相接提出了需要改进、提高和加强的设计建议,目的是提高高等级公路水泥混混土路面工程质量,保障设计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验收时以现场取芯芯样劈裂强度推算评定弯拉强度依据,通过对隧道路面及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弯拉强度与劈裂强度试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劈裂强度与抗弯拉强度之间的回归式,在显著性水平α =0.05时,利用F检验法对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表明实测标准小梁弯拉强度与对应芯样劈裂强度的回归公式是显著的,故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具有使用价值,获得的回归公式可以用于施工验收.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了高弯拉强度混凝土对水泥、集料、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提出路用高弯拉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并给出推荐的配合比范围;论述了高弯拉强度混凝土拌和、运输、摊铺、切缝和养护等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弯拉强度与劈裂强度是判断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该文重点通过对湖南省几条高速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与劈裂强度两个指标进行对比试验,对两者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应力分析;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两者的经验公式,另结合笔者查阅的资料,深入探讨了目前面层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与劈裂强度两者关系式确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害,以开裂和车辙问题最为严重。文中探讨了层布式钢纤维沥青路面解决开裂和车辙病害的可能。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和弯拉试验,对层布式钢纤维沥青路面的结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层布式钢纤维层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和弯拉强度;综合考虑层布式钢纤维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和价格,层布式钢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性价比与SMA较接近,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2.
在重载道路路面设计时采用路表弯沉、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及车辙多指标体系,分别建立了以弯沉、弯拉及车辙等效的轴载换算公式,为重载路面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梁莉  傅翔  王雄  向鹏 《路基工程》2014,(2):70-72
利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路基土的两个主要强度参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路基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化时路面板的弯沉和板中最大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面的弯沉均随黏聚力或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当路基土黏聚力或内摩擦角增大至某一数值后,路面的弯沉不再发生变化,也即是说施工中可找到一组最优的黏聚力或内摩擦角组合使路面弯沉最小;板中最大拉应力受路基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明显,在施工过程中靠增大路基土强度的方法达不到减小板中拉应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旧水泥砼路面上沥青砼加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和养护质量标准两方面探讨了该类路面弯沉测试方法、路面强度指数以及车辙标准,提出了路面强度指数的测试和计算方法以及车辙标准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混凝土板的破坏主要是由于车轮荷载和温度等作用引起过度的弯拉应力而折断。因此,路面和机场道而混凝土的强度设计控制指标不是常用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而是混凝土的抗折(抗弯拉)强度,它是评价路用混凝土的主要质量指标。抗折强度的标准检验方法,是将混凝土制成15×15×55厘米的小梁,用双支三分点按规定的速度加载后测梁。这样的小梁试件每组三根,每根重量约30公斤左右,重量体积都比较大,给及时检验混凝土带来一定困难。我们想,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是一种弯拉破坏的受力状态;圆柱体的劈裂强度,从宏  相似文献   

16.
刘英  田波  付智  彭鹏 《公路》2012,(3):108-111
针对路面水泥混凝土进行室内冻融试验研究,混凝土配合比采用0.40、0.44和0.48等3个水灰比,混凝土含气量控制为1.6%、3.0%、5.0%和7.5%,冻融循环后对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变化率、抗压强度、弯拉强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强度等级和含气量对混凝土冻融损伤的影响.并对现有冻融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建议增加弯拉强度损失率作为路面水泥混凝土冻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弯拉强度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关键质量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功能和寿命。本文拟通过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国省道改建工程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大型滑模摊铺机施工时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路面设计采用的力学经验法,在设计基准期内满足承载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20-2011)的理解,结合工程经验,研究设计轴载、板底地基当量回弹模量、基层类型及厚度、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等设计参数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轴载对荷载应力影响较大;设置粒料层可有效提高地基回弹模量;半刚性基层不宜过厚,刚性基层需与面层协同设计,使二者受力最佳;提高面层材料弯拉强度,能承担较高荷载应力。本研究结论为路面设计提供合理建议,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排水基层多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家伟  王崇涛  郑木莲  王秉纲 《公路》2006,(Z2):341-345
多孔混凝土作为路面的基层,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前者主要指其排水、收缩及抗冲刷等性能,后者主要指其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通过试验与分析,给出多孔混凝土有效空隙率和全空隙率,及渗透系数与空隙率的关系;得出多孔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发展规律,弯拉强度、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抗压强度与空隙率的关系以及两种形式下的双对数疲劳方程;提出多孔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与弯拉强度,以及抗压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关系;得出多孔混凝土的温缩系数和干缩系数.  相似文献   

20.
排水基层多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混凝土作为路面的基层,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前者主要指其排水、收缩及抗冲刷等性能,后者主要指其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通过试验与分析,给出多孔混凝土有效空隙率和全空隙率,及渗透系数与空隙率的关系;得出多孔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发展规律,弯拉强度、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抗压强度与空隙率的关系以及两种形式下的双对数疲劳方程;提出多孔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与弯拉强度,以及抗压弹性模量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关系;得出多孔混凝土的温缩系数和干缩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