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将北方冬季的冰雪期分为初冻、冻结和融冻三个时期.在采集了非冰雪期和融冻期的车辆车道时间占有率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动态聚类的方法分别计算出两个时期的车辆折算系数,并将非冰雪期的系数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作比较,论证了算法的合理性;最后比较分析了非冰雪期和融冻期车辆折算系数的差异,得出在这两个时期不仅车辆类型划分不同,而且折算系数也有很大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3.
控制出入公路车辆折算系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公路交通流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密度因子法建立车辆折算系数计算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实测交通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高速公路、一线公路车辆折算系数推荐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测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公路交通运行现状,综合参考国内外有关车辆折算系数研究方法,提出了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模型,即建立在宏观理论基础上的计算模型,并对广深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和修正。 相似文献
5.
车辆折算系数是用于将混合交通流中的各车型转化成标准车的当量值,本文在详细阐述国内外车辆折算系数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交通运行特点,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寒冷地区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车辆折算系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6.
何祎豪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0,18(4)
从车辆折算系数不同的根本原因——车辆性能的不同出发,采用车辆性能模拟方法,获取不同载质量和纵坡下车辆的性能表现,设计交通流微观仿真,通过设置期望车速决策点来模拟车速的变化,间接模拟车辆纵坡行驶特征;通过理论模型法,计算基于车辆载质量、坡度和坡长等情况下的车辆折算系数。研究发现,上坡时大型货车车辆折算系数基本上随着坡度、坡长和载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但其增速随着坡度、坡长和载质量的增大而逐步放缓;下坡时车辆折算系数随坡长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对坡长的敏感程度高于载质量和坡度。同时,也发现无论载质量情况如何,大型货车折算系数值普遍高于相关标准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7.
将东海大桥的车辆类型分为4类:小型车、中型车、空载集卡车、大型车。在东海大桥车辆折算系数的计算上采用服务水平法,该方法以标准车速度作为折算的等效标准。以小型车为标准车,应用该方法得到了大型车的折算系数;并对方法做出改进,通过不同车型间的等效折算,得到了中型车和空载集卡车的折算系数。结果表明,空载集卡车的折算系数与大型车的折算系数有较大差别,将空载集卡车单独归为一类车型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薛行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95-99,120
讨论了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的车辆折算系数(PCE)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基于上海市快速路实测数据,从匝道车辆汇入主线的过程分析出发,考虑各类车型车身长度、车辆性能和主线外侧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等因素对车辆汇入主线的影响,根据间隙接受理论和不同主线流量下各类车型的匝道汇入能力,建立了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折算系数模型,并给出了在充分加速汇入和停车汇入两种汇入模式下PCE的建议值。研究表明:PCE值与汇入模式和主线外侧车道流量有很大关系,其与主线外侧车道流量呈正相关性,在同等主线外侧车道流量下,充分加速模式较停车汇入模式的PCE值小;在计算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时不应对汇入车辆的PCE简单的取一定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特长纵坡路段汽车动力性能与运行速度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速度为直接因素计算高速公路特长纵坡路段车辆折算系数的方法.基于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以各车型的运行速度和各车型的百分比为控制因素,得到了不同坡度、不同坡长、不同货车百分比时各类货车的折算系数,为特长纵坡路段的通行能力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ʱ��ռ���ʷ����ij�������ϵ���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辆折算系数是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研究的重要参数。在简要介绍国内外车辆折算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时间占有率和车辆折算系数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时间占有率的车辆折算系数计算模型。模型首先根据车辆速度和交通构成对交通检测数据进行分类,建立时间占有率、密度和交通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然后利用实测数据求得各模型的回归参数;进而采用微分比值的方法计算车辆折算系数。通过京津塘高速公路的数据验证,表明基于时间占有率分析的车辆折算系数能够反映车流中车型间的差异及相互影响,有助于特定交通流交通状况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е�··�����г�����ϵ���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辆换算系数是统计交通流量的基本参数,为了准确计算道路的交通流量,有必要将自行车换算成标准小汽车。以往研究认为自行车相对于标准小汽车的换算系数为0.2,本文对城市道路路段自行车换算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数值用在城市道路路段上已经不够准确。城市道路路段分为有机非物理隔离设施和无机非物理隔离设施两种形式,换算系数也应该根据这两种情况分别计算。本文提出了车道有效宽度的概念,建立了自行车相对于机动车的换算系数模型,并结合模型,利用石家庄交通调查实测数据,分别得到城市道路路段有、无机非物理隔离设施两种情况下的自行车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交叉口机非冲突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口机非冲突主要由交叉口内非机动车的数目决定,当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数目小于该阈值时,可以认为无机非冲突发生;当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数目大于该阈值时,机非冲突概率就会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4.
15.
交叉口机非冲突主要由交叉口内非机动车的数目决定,当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数目小于该阈值时,可以认为无机非冲突发生;当交叉口内部非机动车数目大于该阈值时,机非冲突概率就会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主干道路段上交通事故的成因、后果及主被动安全控制措施开展研究工作,基于多事件链原理并应用三角模糊数法,建立了城市主干道路段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事故的Bow-tie模型.基于Bow-tie模型中的故障树,确定出了主干道路段机动车之间事故的3条主要事故成因链,即追尾事故成因链、侧面碰撞事故成因链和刮擦事故成因链.Bow-tie模型中的事件树表明,驾驶员能够正确使用安全带但道路上无缓冲防撞设施且辖区内无紧急救援系统的事件链发生概率最高,达59.68%;驾驶员没有使用安全带且道路上无缓冲防撞设施时,事故发生后的事故严重程度都较高.针对3条事故成因链及2条事件链,给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防控措施和事故发生后可降低其严重程度的减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对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识别和定位,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参考,本文从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借助大规模样本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三层指标体系,提出了抵抗交通拥堵的4种能力和8项指标;利用vague集的模糊评判思想和层次熵分析法,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交通社会化理念作为本文提出的一项新的、宏观的指标,在抗拥堵能力评估中开始发挥较大作用;实例分析的结果说明了青岛市内七区抗拥堵能力不高的现状,同时验证了vague模糊评判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城市公交区间车线路上闲置车辆的利用率,对区间车设置及其组合调度可行性、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区间车线路上车辆的运行特点,构建了区间车线路上发车场站的一组逆差函数,通过发车场站内部调度和场站之间插入空驶车次,实现了以最小的车队规模运行区间车线路的所有车次.研究了大连市某公交区间车线路.结果表明,区间车与全程车组合调度后的运行区间车线路的车辆数目获得了优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于道路等级体系划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不同等级道路的差异最终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不同。本文以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道路的多重功能为目标,对道路等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将道路等级相关因素归纳为管理因素与物理因素,并详细研究了各因素的取值标准,最后提出了四级九类的道路等级体系。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上述道路等级体系在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