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拉伸试验研究了16Mn钢陶质衬垫手工单面焊接接头强度、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特性,同时使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测定了夹杂物的成分,分布特征以及常温下接头的临界空穴扩张比Rc/Ro,讨论了Rc/Ro的分布规律和接头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显微硬度试验、室温冲击试验和冲击试样显微断口形貌分析,对空冷和退火两种处理的S355J2W钢焊接接头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退火工艺可以降低焊接接头的硬度,消除其残余应力,使焊接接头的组织分布更加均匀,提高焊接接头各微区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拉伸、Charpy V形缺口冲击试验研究了16Mn钢CO2气体保护陶质衬垫单面焊打底与埋弧焊盖面组合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各特征区的缺口冲击功;结合电子显微技术对接头的拉伸和冲击断口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夹杂物的成分,讨论了静载下接头的断裂机制及断口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新钢种14MnNbq中存在的夹杂物及其对焊接接头的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MnNbq钢中存在大量的硫化物(MnS,FeS)等非金属夹杂物,这些非金属夹杂物数量较多,分布极不均匀,导致了焊接接头低温冲击韧性值离散性大,数值偏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铝合金在国外车辆部件中的应用情况、发展趋向及其在组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国产 Al-Mg、Al-Zn-Mg 合金及其异种金属焊接接头进行了焊接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焊接接头有满意的力学性能、抗裂性及抗应力腐蚀性能,适合用于制造轻轨车辆.  相似文献   

6.
16MnR焊接接头动态冲击断裂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冲击试验,研究16MnR焊接接头在高速冲击加载条件下的断裂韧性,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以及断口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随冲击速度增大,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在动态冲击载荷作用下,试样的断裂以脆性断裂为主,焊接接头整体趋向于硬脆.对承受动态冲击载荷的焊接接头进行安全设计时,应特别重视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孙同碳含量母材的奥氏体/铁素体种钢焊接熔合区断口形貌的变化特征,并与对应位置位置的金相组织进行对比观察,观察到从焊缝经熔合区副经理母材的断口形态变化特征,即韧窝型-浅韧窝+准解理混合型-解理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斜Y铁研抗裂性试验、拉伸、弯曲、低温冲击、硬度等试验方法对DILLLMA X690T(即D690T)新型高强度结构钢焊接接头的抗裂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690T高强度结构钢有一定冷裂倾向,但在预热温度≥100℃时,选取适合的焊接材料,可避免裂纹的产生;D690T高强度结构钢的同种接头及分别与HG785E高强钢、Q345E低合金钢焊接的异种接头均具有良好的拉仲、弯曲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偏高,在实际生产时可适当提高预热温度.  相似文献   

9.
辙叉用贝氏体合金钢与钢轨钢闪光对焊接头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拉伸、冲击、硬度以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等试验对U71Mn钢轨钢与辙叉用合金贝氏体钢闪光对焊接头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合金钢与U71Mn钢轨钢闪光对焊接头硬度分布为:合金钢侧较均匀,钢轨钢侧热影响区硬度高于母材.接头的拉伸性能与U71Mn钢轨钢母材相同,其拉伸和冲击性能均达到了铁道部有关标准要求.这说明贝氏体合金钢与U71Mn钢轨钢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模型,运用菲克定律和活度原理,推导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珠光体-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接头中碳迁移的解析公式,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利用电子探针原位测定了焊态和焊后热处理后熔合区附近的碳浓度分布变化,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合金钢轨闪光焊灰斑缺陷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攀钢60kg/mU71Mn重轨闪光焊接头灰斑缺陷进行了宏观和微观断口分析,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灰斑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接头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用甘油法分别测定了CM-9Cb、R347和国内新研制的T91专用焊条熔敷金属中的护散氢含量,通过阴极电解渗氢和定载延迟开裂试验,研究了选用不同焊条焊接时、T91与钢102异种钢接头的氢致裂纹倾向,确定了临界启裂应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闪光焊接工艺特点和接头的断裂规律,研究了M30Mn2船用锚链钢闪光焊接头的组织脆化问题.采用断口金相技术分析了冲击试样断裂方式与焊接组织之间的关系;冲击值下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在分析闪光焊对接头组织脆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脆化的工艺方法和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对高锰钢对钢轨锣二次闪光对焊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接头具有较高的弯曲疲劳性能,其疲劳强度超过了高锰钢母材。  相似文献   

15.
以16Mn钢十字型承载焊接接头为对象,研究了在恒幅拉伸,应力比分别为0.1,0.2,0.3条件下,接头的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特性,并对寿命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承载型十字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萌生、扩展行为受接头熔合区及过热区冶金组织、几何特性、力学条件控制,对焊接工艺敏感,与非承载焊接接头相比,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较短,扩展速率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金相剖面法,通过测定压力容器用钢13CrMo44钢及焊接接头各区裂纹尖端饱和伸张区高度(SZD),来确定焊接接头不均匀体各区的断裂韧性.该法能把焊接接头各区的组织特征、微观断口形貌同断裂力学宏观参数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诸方法难以使裂纹尖端准确达到预定位置的缺陷.试验结果表明:用 P_5焊条手弧焊对接的焊接接头断裂韧性只有母材的一半,熔合区断裂韧性最低,是结构的最薄弱环节.焊接接头各区的断裂韧性值为合理评定压力容器缺陷,正确估算剩余寿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16Mn钢对接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数据,对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定可靠度下疲劳累积损伤的计算方法,为估算16Mn钢焊接构件在谱载荷作用下一定可靠度的疲劳寿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焊接接头经焊接热循环后的应变形成机理,研究了金属结构焊接变形的形成规律,建立了预测焊接变形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方法,微机技术,编制了相应的微机预测程序,该程序综合考虑了焊接工艺参数,装配,焊接顺序,结构中的原始应力状态,散热,板厚,塑性区重叠等对焊接变形的影响,同时对工程实例的焊接变形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精度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拉伸、冲击、硬度以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等试验对U71Mn钢轨钢与辙叉用合金贝氏体钢闪光对焊接头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合金钢与U71Mn钢轨钢闪光对焊接头硬度分布为:合金钢侧较均匀,钢轨钢侧热影响区硬度高于母材.接头的拉伸性能与U71Mn钢轨钢母材相同,其拉伸和冲击性能均达到了铁道部有关标准要求.这说明贝氏体合金钢与U71Mn钢轨钢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对石灰岩进行实验室内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时间序列及岩石损伤破坏实验断口;对不同围压条件下压缩破坏的实验断口进行扫描电镜取像实验,计算石灰岩断口细观尺度下的分数维,以定量追溯其损伤破坏特征。得到围压提高后(20 MPa)的压缩破坏过程趋向复杂、岩石破坏断口分数维增大的一般规律;当围压增加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约2/3时,高围压引发的径向新损伤主导了后期压缩过程,致使最终破坏原因趋于简单,岩石破坏断口分数维降至最低。在连续损伤力学的基本关系式中引入分数维约化指标,构建了描述石灰岩细观破坏特征的分形损伤统计模型。同应力-应变关系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分形损伤理论模型符合实验关系曲线,能理想地反映石灰岩三轴压缩实验结果的应变软化特性,是对岩石细观损伤破坏特征的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