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五龙山隧道为背景,采用目前常用的三种隧道超前预报物探方法(TSP-203系统、地质雷达技术、HSP声波反射法),对同一里程段的围岩进行超前探测,对3种方法的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开挖验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HSP声波反射法的工作原理,并以杜家山隧道为例,利用HSP声波反射法并结合工程地质方法对隧道前方围岩进行了预测,对隧道实际开挖进行现场跟踪。并将预报成果和实际揭露资料进行对比,验证了HSP声波反射法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铁路控制性工程大对门双线隧道复杂的岩溶、水文地质等条件,介绍超前地质预报的综合应用,总结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超前地质预报实践表明,采用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水、HSP声波反射法等综合超前预报手段,有的放矢,结合地质资料和隧道开挖不断揭露的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可以获得较好的预报结果,为隧道中不良地质情况施工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4.
H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声波反射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具有安装方便、易于操作、可实时准确探测施工前方地质情况等特点,在兰渝铁路西秦岭特长隧道TBM332-336掘进机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岩溶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采用常规地质法、TSP203地质预报、地质雷达、地质钻探等组成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对隧道工作面前方、环向四周、隧底等不良地质进行探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概论岩溶或地质复杂隧道隧洞地质灾害超前预报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概略论述了岩溶或者地质复杂隧道隧洞广义的施工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其中包括TSP探测解译、断层参数预测法预报隧道断层和地面不良地质体投射法等3种长期超前地质预报新技术,包括地质雷达探测解译、掌子面编录预测法、不良地质前兆预测法等3种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新技术,还包括施工地质灾害监测、判断和警报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八字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字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为例,探讨了如何综合使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解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问题,其中包括岩石破碎带陆地声纳法预报、岩体溶蚀程度地质雷达预报,岩水含水程度红外线探测等,并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结合长昆线CKGZTJ-2标段隧道施工,分析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制定采用地质调查、地质编录、TSP超前预报、超前地质钻探、地质雷达、红外探测和地质分析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实施方案,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对地质异常准确预报达到96%,科学、安全指导隧道施工并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在TBM施工环境中,准确查明TBM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可有效避免卡机、涌水突泥等地质问题。但是,受TBM施工极狭小空间、极复杂电磁干扰等特殊环境限制,传统超前地质预报手段难以有效实施。在大量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调研的基础之上,本文开展TBM施工环境多项预报技术的优缺点、准确率对比试验研究,建立极端复杂地质环境TBM施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提出宽大断裂、强富水等复杂地质环境下超前地质预报解决方案。研究结论:(1)TBM施工条件地下水探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激发极化探测方法对地下水体预测较为准确,并对TBM施工适宜性较好,可以有效解决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地下水体探测问题;(2)极复杂地质环境TBM施工弹性波反射法类预报方法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HSP及三维地震(SAP)在TBM条件下对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敏感性较强,且对隧道施工干扰较小,对TBM施工环境适宜性较好;(3)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TBM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施工,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0.
王平 《铁道建筑技术》2006,(Z1):140-143
阐述了在宜万铁路广成山隧道施工中采用的TSP203、地质雷达、红外探测、水平超前探孔等超前预报系统综合方法,采用该方法成功地穿越了F4、F5、F6断层施工,说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隧道工程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是防治隧道地质灾害的主要手段,但是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往往存在诸多弊端或效果不佳.依托新建沪昆高速铁路大独山隧道工程,结合隧址区现场地质调查资料,综合分析TST超前地质预报、TRT6000超前地质预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对大独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层破碎带、高压富水带、岩溶裂隙发育状况等进行了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并结合实际开挖情况验证了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阎渊 《铁道勘察》2016,(4):49-5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一门集众多学科类别于一体的综合预报技术。而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不仅仅涉及众多学科类别,同时与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配合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武陵山二号隧道位于鄂西北岩溶发育地区,基底隐伏岩溶极为发育。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出发,首先采用地质调查法进行洞内外地质调查,结合既有勘察成果资料,采用地质雷达法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采用超前水平钻探法进行钻探,有效查明了基底隐伏岩溶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6种主要技术方法,分析探讨了地球物理方法的进展,重点评述了隧道地质预报研究及取得的主要成果.通过实践,工程地质界、隧道工程界共同认识到,成功的预测预报技术应是以地质法为基础、以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为手段的隧道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14.
舒畅 《铁道工程学报》2006,(3):13-16,28
研究目的:在对复杂多变地质条件下的地下隧洞进行施工时,进一步提高喀斯特岩溶多变地质中地质超前预报的精度,使施工顺利开展。 研究方法:通过对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群施工中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预测预报实践探索,围绕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改良优化检测方法与工艺、建立预报及预警体系、多种预测分析相互核检滤差、引入数码影像三维预测等综合预报方法的见解并通过实践检验。 研究结论: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探地雷达在喀斯特岩溶地质中对不良地质体探测预报的精确度和分析描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是新建隧道施工工程中的重要工序。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长距离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数据采集方式单一,工程适应性差,工作效率较低,预报效果差。在地震波波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隧道施工空间情况,提出了三维地质预报技术,建立了隧道三维预报观测系统,选取锤击法作为激振方式,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应用。为隧道、地铁等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当前国内对回填土隧道围岩的界定仍未形成统一认识,通常回填土隧道稳定性差,施工风险高,同时又难以准确预测,因此进行回填土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兰花湖停车场区间暗挖段隧道工程实例,对地质雷达的探测原理、探测方法,以及其在回填土地层中的数据特征与成果解释进行阐述,给出回填土地...  相似文献   

17.
超前地质预报在棋盘石岩溶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岩溶隧道因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成为隧道施工中最容易发生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地方.目前难以准确预报出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具体类型、位置、规模,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岩溶隧道施工中造成的工程投入和人员伤亡,迫切需要提高超前地质预报在岩溶隧道预报中的精度.研究结论:应用地质知识分析了棋盘石隧道出水溶洞的特点、力学性质,推测得知左侧壁存在溶洞的位置及规模;应用地质雷达对左侧壁及隧底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显示左侧壁确实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溶洞,与地质知识推断结果大致相符,只是位置上有一些偏差,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扎实的地质知识和必要的物探设备是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寻找在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预报重点,理清现阶段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对隧道施工地质问题的回顾与地质预报工作现状调查,对主要的几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及特点进行归纳,从手段和方法上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重点是灾害性地质的预报,应结合地质理论对工程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后作出,而不仅仅停留在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上;提出了地质超前预报纵、横向探测范围的建议值。研究结论:地质预报工作是信息化施工的延伸,预报应考虑施工过程在地质体上的作用,探测技术可尝试对开挖面前方地质体工程特性进行监测与控制等观点;提倡制定地质预报规程,统一作业水平,建立地质预报评价体系,进行多手段、多方法的协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新技术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本单位近年来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实例,对多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分类、测试原理、适用条件、设备配备、探测解译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陆地声纳法的原理及其在铁路地质勘测和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了适应浅层地质勘查以及在裸露岩面也可布置检波器,综合地质雷达,地震反射法、声波法、水声法等物探方法的特点,研究实现了、陆上极小偏移距高频弹性波反射连续剖面法”,简称“陆地声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