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建客运专线引入既有铁路枢纽方案是项目建设重点研究内容,选择合理的车站空间位置、确定完善的车站布置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旅客运输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文章通过统筹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铁路总图规划,重点分析枢纽内客、货流特点,对新建通辽京沈连接线引入通辽枢纽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引入既有通辽站和开发区新建客站2个方案。并在引入既有站方案中,考虑不同的引入方式、高速铁路车场与普通客运站房的相对关系等,分别研究了东侧引入、西侧引入站房同侧和西侧引入站房对侧3个方案。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西侧引入既有通辽站站房同侧方案。通过研究有效解决了枢纽内各方向客、货流运输组织,为其他线路引入枢纽方案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铁“八纵八横”网络化建设,铁路交汇处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铁路综合枢纽。而由于早期车站建设的局限性,既有车站、配套客运枢纽已无法满足现在及将来的客运需求,如何借助新建铁路建设契机,对既有车站及周边客运枢纽进行升级改造成为铁路建设的又一课题。以京沪高铁既有滁州站为例,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最大程度减弱铁路对城市的南北向切割,以及新旧车站容量分布与城市人口分布不均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枢纽建筑单体布置分散等问题,采用一体化枢纽设计思路,提出从交通一体化、功能一体化、形象一体化3个不同维度开展一体化设计实践,成功解决了枢纽总体布局、交通接驳、城市空间联系、交通枢纽形象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广州枢纽现状及规划布局,根据引入铁路线路的性质、特点以及旅客进出站流线、城市轨道交通和旅客换乘要求,在分析枢纽客运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和新建佛山西客站在枢纽中的定位、作用的基础上,论证车站站址选择与城市规划、站场站房布置与运输特征的相互关系,提出车站站场、站房合理规模和布置方案,为今后枢纽大型客站建设提出有益参考。研究结论:(1)在经济发达地区,当枢纽内铁路客运流量、流向增长过快,而枢纽的客运能力不能满足枢纽客流增长需要时,需考虑新建客运站;(2)在新建站址上,一方面应根据车流流量、流向,考虑铁路引入线路的顺直,另一方面应结合城市交通规划,考虑城市旅客的可达性;(3)车站站场规模和布置应考虑引入铁路线路的性质、特点,合理布置,减少干扰和交叉,提高车站的接发、通过能力;(4)车站站房设计数量和布局,应根据旅客进出站流线、城市轨道交通和旅客换乘要求,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4.
巴黎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布置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巴黎市域轨道交通(RER)线的发展建设过程和线路特点,并重点研究了市域轨道交通线的几种主要车站布置形式。折返站布置能适应一端折返,且能满足列车越行的需要;终点站的折返能力和存车能力加强;换乘站合理设置侧线、渡线和相应的连络线;分岔站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主线和支线间的行车干扰,方便乘客换乘。这些市域轨道交通线线路、车站设置的特点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线的规划、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大运量轨道交通与中低运量系统的互联互通,在一些城市的主城区与副中心衔接区域内逐渐显示出必要性。为此,有必要对既能停靠地铁列车又能停靠有轨电车的复合车站站型及线路布设进行研究。[方法]以不接入出入段线的地铁B型车、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案例,根据地铁和有轨电车间的接驳需求,分析了两种制式间无缝衔接的技术难点。从折返形式上提出了4种复合车站站型方案,分别为方案1(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2(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3(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方案4(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岛式站台、侧式站台的布置要求,进一步细分了各方案的组合方式,并对各种组合方式的车站布置型式、配线设置、折返方式、换乘距离等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复合站台站型及线路布置形式可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与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提供参考,为乘客同站台换乘两种制式轨道交通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也为有轨电车和地铁间跨线运行及场段资源共享等提供了线路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利用大型城市铁路枢纽线路开行市郊列车不仅是对铁路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完善并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合理使用轨道交通资源、配合并引导城市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应基于中心城区、近郊、远郊之间联系强度的大小来构建,采取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配置,发展市郊铁路可以完善大城市轨道交通体系;(2)北京铁路枢纽有富余能力的铁路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一部分,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功能;(3)发展市郊铁路的模式一是城市轨道交通延伸,二是利用既有的干线铁路,通过适当改造使其具备开行市郊列车的功能,三是新建市郊铁路;(4)本研究对于大型城市建立轨道交通体系、开展利用既有铁路枢纽线路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皓 《铁道勘察》2023,(5):85-90
为确定珠肇高铁引入珠海枢纽的最优方案,对珠肇高铁的功能地位、珠海铁路枢纽内既有铁路现状、枢纽总图格局、城市总体规划、枢纽内客运作业量和车流特点等多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枢纽内既有和在建车站均无法满足新线的引入要求,亟需另行择址新建枢纽客运站,故将珠肇高铁及规划线路引入新建珠海鹤洲站。采用综合经济技术比选的方法,分析比较各方案线路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程投资、工程实施难度等,分别系统研究香海高速以南、江珠高速以西站址方案,香海高速以北、江珠高速以西站址方案,香海高速以北、紧邻江珠高速站址方案以及香海高速以北、江珠高速以东站址方案等4个方案。研究表明,鹤洲岛香海高速以南、江珠高速以西设站方案线路顺直,引入条件好;车站与动车所的综合布置更加合理且与城市规划结合较好;工程实施难度小,工程投资最省,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8.
何谓城市铁路 城市铁路是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中一种新型的模式,它不同于普通铁路,也有别于普通轻轨,它是建立在既有铁路枢纽线路和重要的换乘车站基础之上,利用枢纽铁路线的富余能力,通过与城市道路规划和其他交通工具的有机衔接,建立市中心区内、中心区与边缘集团的交通走廊。由于能充分利用铁路枢纽内既有线路,所以建设城市铁路可以达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大运量、高密度的目的,可大大缓  相似文献   

9.
嘉峪关铁路枢纽是兰新铁路上的重要地区性铁路枢纽,但是枢纽内车站功能交叉重叠,设备能力与需求不匹配,点线能力不协调,制约兰新铁路运输能力。通过分析嘉峪关地区铁路车站的设备现状、客货运量和存在的问题,按照专业化的原则,提出嘉峪关地区铁路车站作业分工优化方案,嘉峪关南站办理全部客运作业,嘉峪关站只办理兰新铁路干线列车技术作业,绿化站办理地区货物到发作业。基于优化的车站作业分工方案,提出2个嘉峪关南站扩能改造方案,经过比选推荐采用嘉峪关南站高速场和普速场合场设置,并适当增加到发线和站台数量方案作为嘉峪关南站的扩能改造方案,提高嘉峪关地区铁路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交通问题成为城市的主要矛盾,而解决人民出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现状问题是,随着铁路的快速建设,一方面,城市内一部分铁路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及宝贵的城市通道资源。本文对天津枢纽闲置铁路发挥城市交通功能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对国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多元化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利用既有线路加新建线路形成天津站-天津北站-西营门站-陈塘庄站-天津站的环形城市铁路;(2)利用既有津山线能力较为富裕的现实情况,开行城市列车至滨海新区;(3)利用即将废弃铁路,新建部分线路形成城市中心辐射静海、大港铁路,开行城市列车;(4)利用既有线复线工程,开行城市中心辐射宝坻、蓟县铁路,开行城市列车;(5)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是目前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阐述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即: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更新和引导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当在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固有优势基础上,通过以车站为核心的城市再生,提升集约型城市的内在品质,重组城市结构。以深圳前海枢纽规划设计为案例,从开发规模及用途规划提案、客流及设施规模等方面论述如何构建以枢纽车站为核心的,具有聚集性、便利性、象征性、生态型的站城一体化城市空间,为车站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设计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孙军先 《铁道建筑》2020,(5):139-144
规划年度(2030年)合肥枢纽将形成衔接9个方向、13条线路的大型放射状枢纽.但随着沿江高速铁路建设的提前,沿江高速铁路与既有沪蓉铁路在枢纽内共通道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是否合理、引入车站站型方案是否最优是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研究年度(近期2035年、远期2045年)的枢纽客运量及车流特点,结合既有沪蓉铁路的功能定位及分工调整,对枢纽内主要客运站和区段能力进行分析,对引入车站站型进行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从契合城市总体规划、运输组织的便捷性、线路平面条件、工程实施难易度、工程建设条件、投资等多方面综合比选,优化了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确定了合理的枢纽引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列车运行交路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随着市域轨道交通的不断建设和城市格局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其沿线客流将呈现不同的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列车开行交路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客流需求。提出了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从服务水平、线路通过能力、列车运用、车站布置以及客运组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并给出市域轨道交通线列车开行交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兴泉铁路的建设既是适应泉州临港工业快速发展,构建后方大能力运输通道的需要,也是促进闽赣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兴泉铁路为典型的复杂山区铁路,其地形条件复杂,车站类型众多。结合泉州地区枢纽既有铁路概况对兴泉铁路引入泉州地区枢纽方案进行分析,并确定关闭原漳泉肖货运通道,客车通道进泉州东,货车通道外绕进惠安南站的方案;结合兴泉铁路车站实际情况,从会让站、中间站的站位选择,以及新建车站、既有车站的布置形式2个方面对兴泉铁路车站布置进行分析,为复杂山区铁路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德国"斯图加特21"工程是欧洲目前最大的铁路枢纽改造工程,其包括轨道交通和城市设计两方面。通过斯图加特中央火车站和市内铁路线路的"埋入式"建设,斯图加特市中心区增加了109hm2的可开发用地。该用地将被建设成集居住、办公、商业和休闲功能等为一体的新城区。"斯图加特21"工程的"城-站-铁"整合式立体更新,不仅能有效降低列车通行对居住环境的压力,还能使原本被铁路所分隔的两侧街区得以相互贯通,地下铁路的建设将大面积交通基础设施用地转变为可再开发的土地资源。该模式为我国的轨道交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广深港客运专线穿越市区线位及其市中心设站位置方案的复杂性,通过综合比较,提出最佳的益田路线站位方案,分析并得出新深圳站和市区中心站(益田路站)合理功能分工.研究结论:益田路线站位方案,结合深圳城市特点及其规划、铁路枢纽布置、工程条件、站点设置、吸引客流、方便旅客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认该线位方案基本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益田路站位具备建设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的条件,是最优方案.新深圳站以办理长途跨线和大部分厦深方向列车为主;市区中心站(益田路站)主要办理城际列车.  相似文献   

17.
阐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是目前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阐述“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即: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更新和引导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当在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固有优势基础上,通过以车站为核心的城市再生,提升集约型城市的内在品质,重组城市结构。以深圳前海枢纽规划设计为案例,从开发规模及用途规划提案、客流及设施规模等方面论述如何构建以枢纽车站为核心的,具有聚集性、便利性、象征性、生态型的“站城一体化”城市空间。为车站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设计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既有铁路参与城市交通运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的问题,克服因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高昂费用使正在筹建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面临财政上的难题,根据目前我国铁路枢纽内部部分既有铁路能力富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分析利用既有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提出并比较了既有铁路参与城市交通运营的几种可能的3种技术组织方案,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既有铁路参与城市交通运营时设备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线路、车站、通信信号、列车车辆、观念等5个要点,提出既有铁路参与城市交通运营需要进行技术改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依据内罗毕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预测的枢纽内客货运量的需求,在分析内罗毕铁路枢纽线站布局现状的基础上,考虑既有米轨铁路的设备状况及其运输能力适应性等因素,研究了规划年度内枢纽内各线路的方案布局和车站客货运分工方案,即规划年度内罗毕铁路枢纽总图布局。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目前国内铁路枢纽车站站场布置及作业办理现状,为减少行车办理中间环节,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通过研究枢纽车站信号集中控制设计方案及相关技术,对比分析了3种联锁和控显方案,探求枢纽内车站(场)行车作业办理安全、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为涉及枢纽车站信号集中控制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