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铁路大型站场地理位置特殊、线路设备复杂、列车运行方向多、车流密度大,既有维修天窗时间短,不能满足施工改造要求。同时,在大型站场施工改造过程中,经常存在线路封锁时间能达到施工要求,而枢纽内正常供电时需要分场分束供电,造成馈线数量多,停电倒闸繁琐,导致天窗时间不能满足施工需求。为减小施工对运输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在施工前通过优化供电方案才能满足运输需求。分析丰台站改、邯郸站改项目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过渡供电优化方案,将施工对运输的影响降为零,为电气化大型枢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电源快速切换技术,以应对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主要设备检修或主变压器轮换运行时,只能采取全所停电的倒闸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过度依赖于维修"天窗"的问题。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电源快速切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铁路牵引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实际应用场景,研究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在牵引变电所设备检修及轮换运行中的工程应用方案,并分析各种方案的验证结果,以期对该技术的推广积累经验。研究结论:(1)电源快速切换技术能实现牵引变电所电源无缝切换,主变压器倒闸过程中能保持对外不间断供电,避免了全所停电的状况;(2)电源快速切换技术在保障牵引供电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牵引变电所主设备维修的工作效率;(3)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可以提供串联切换和并联切换,使得牵引变电所主电气设备维修工作时间安排更加灵活,不受制于维修"天窗"时间限制;(4)随着硬件性能的提高和软件功能的完善,该技术在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倒闸操作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国内城市地铁大多选择接线简单、易于工程实施的开闭所方案实现主变电所资源共享。分析常规开闭所接线方案存在供电可靠性低、故障影响范围大的缺点。为提高开闭所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一种新型同源双回线的优化接线方案。该方案优点在于当开闭所进线电缆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可自动切除故障,不会造成停电。论证了优化接线方案在工程实施中的可行性,最后介绍开闭所的保护配置方案,并提出采用带方向的数字通信电流保护作为开闭所后备保护,以满足继电保护选择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铁道牵引变电所母线主备电压互感器自动倒闸经常出现不成功现象.严重危及牵引供电安全运行。研制一套牵引变电所电压互感器监测和自动倒闸智能化的装置,能对现有变电所不改变原有压互二次回路原理上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5.
接触网无线远动隔离开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贵阳南枢纽地区接触网隔离开关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缩短接触网倒闸时间,减少接触网事故、故障停电时间,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干扰进行探索,研究设计采用CDMA网络的接触网远动隔离开关控制装置。该产品经过实际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接触网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非正常情况下的供电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2010年,深圳地铁1、2、3号线将有50km地铁线路投入试运行。投入试运行的3段线路分别是1号线深大到西乡11km,2号线赤湾至世界之窗14km,3号线双龙至草埔站25km。试运行与试运营是2个概念,试运行只是现场模拟测试地铁各项设备能否正常运转,试运行期间,新开线路不对市民开放。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化研究高速铁路智能牵引供电的快速自愈重构技术,通过分析目前牵引供电系统的自愈重构技术特点,结合接触网电分段功能,提出以接触网供电分段为单元的自愈重构模式,找出自愈重构的薄弱环节为接触网开关,其在带负荷操作、倒闸时间及服役状态等方面难以适应智能牵引供电发展要求。快速自愈重构技术以供电分段单元重构模式为基础,接触网开关分阶段升级为户外27.5 kV真空断路器,供电调度端按最小停电单元对接触网故障进行直控操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TT1030交流传动电力动车牵引变压器的主要参数、设计原则、结构特点、保护和监测装置等,其各项性能指标皆满足设计要求和客户技术协议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尚无适用于地铁供电接触轨检测尺的专用校准装置。为此,基于接触轨检测尺实际应用场景,研制一种接触轨检测尺校准装置。介绍接触轨检测尺校准装置组成和校准步骤,评定校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接触轨检测尺校准装置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为0.32 mm,小于接触轨检测尺最大允许误差的1/5。该校准装置计量性能满足量值溯源要求,可用于校准接触轨检测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地铁车辆使用的合成闸瓦技术要求,并对合成闸瓦所用材料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地铁聚合物基复合摩阻材料,提出地铁合成闸瓦的研制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地铁合成闸瓦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铁35kV供电网络线路纵差保护装置的光纤通信功能,结合开关柜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的控制逻辑设置,实现变电所之间的安全联锁,以减少运营中因误操作引起的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铁1号线国产闸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地铁列车采用价格高昂的进口合成闸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列车运营维护成本。介绍了南京地铁1号线国产闸瓦研发和试验情况。在进行试验台试验、试车线试验、小批量与整列车制动性能试验基础上,通过性能对比,国产闸瓦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和超过了进口闸瓦,满足地铁车辆制动性能要求,表明国产闸瓦已经具备替代进口闸瓦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地铁列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制动能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问题,通过对宁波轨道交通特点及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整流变压器1180 V侧双线圈接入式回馈型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方案。通过在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中河路站设置该能馈装置,基于现场实际工况运行验证能馈装置的吸收能力、对直流牵引网的影响情况等各项性能指标,在不同载客模式下进行不同制动初速度进站、不同站点制动、减少能馈容量及屏蔽制动电阻等多项试验。试验数据表明,该能馈装置方案是可行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要求,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及稳压效果;该能馈系统具备很好的节能效果及性价比。  相似文献   

14.
DWA0 0 1地铁工程维护车于 2 0 0 1年 4月 19日在广州地铁一号线顺利通过各项试验 ,进入试运行阶段。DWA0 0 1地铁工程维护车是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国产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也是我国第一台商用国产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主要用于地铁线路的工程作业、调车及救援等。它具有内燃调车机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机车功率为 40 0 k W,最高速度为 6 5 km/ h,具有再生制动功能 ,包含电网和蓄电池两种供电方式。在电网供电工况下 ,电网电压为 DC15 0 0 (1± 2 0 % ) V;在蓄电池供电工况下 ,供电电压为 DC86 4V(允许蓄电池亏…  相似文献   

15.
区间继电式逻辑检查电路已在国内普速铁路广泛应用,其有效解决区间因轮轨间接触电阻不满足轨道电路分路要求而造成的区间列车失去分路问题,提高自动闭塞区段运输的安全性,但当发生瞬间停电或计划停电时,恢复供电后可能导致逻辑检查电路错误解除防护。针对上述问题在基本保持原电路的前提下,增加停电后再恢复供电时,逻辑检查电路保持安全防护状态的功能,进一步提高自动闭塞区段特殊情况下的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3B_0轴式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3B0轴式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设计特点和结构特点,介绍了牵引变压器保护装置和监视装置。机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运用结果表明,其牵引变压器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7.
A型地铁车辆轴重达到17 t,超过标准的要求。标准对车辆轴重限制主要基于当时具体情况(速度、载重等),随着地铁技术的快速发展,轴重已经成为制约地铁车辆性能提升瓶颈。研究了相同结构下2种轴重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型地铁车辆型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2种轴重车辆稳定性、平稳性、曲线通过性能等指标相差较小,且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此外通过现场型式试验发现轴重17 t地铁车辆对应的动力学方面都具有较为优秀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标准要求。分析结果表明:2种轴重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基本一致都达到设计要求。在兼顾车辆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将轴重限制放宽到≤17 t是合理并有先例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首例在地铁工程中应用的SVG装置的设计过程和试运行情况,从装置的原理和设备组成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SVG装置在地铁工程中应用的优势。以大量的实测数据客观反映了SVG装置的运行特性和对地铁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介绍地铁和高架轻轨线路防雷特点,并对设计、研制出的直流复合外套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进行电气、机械和脱离装置动作等性能的试验研究. 研究结论:带脱离装置的直流复合外套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集避雷器本体、绝缘支撑和脱离装置于一体,具有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保护特性稳定、实用性强、运行效果优良等特点,在绝缘结构和脱离装置方面技术先进,其关键性能指标都满足地铁和高架轻轨线路防雷技术要求,可广泛应用于DC1500V电压等级的地下铁道、城市轻轨和城际快速铁路.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上海地铁车辆安全检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性能指标,并分别对地面检测系统和中央数据库管理系统两部分的原理进行了阐述。该系统已在上海地铁1号线完成了技术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