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贫混凝土沥青路面受力在不同路面结构和材料参数下的状况,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应力吸收层厚度、应力吸收层模量和裂缝宽度对贫混凝土基层沥青面层层底应力的影响。路面结构计算与分析表明:在贫混凝土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中,适当增加沥青面层厚度对防治反射裂缝十分有效,而通过提高沥青面层强度的方法来减少反射裂缝效果不明显;一定厚度和模量的应力吸收层能有效降低沥青面层底面应力水平;贫混凝土基层裂缝宽度对沥青面层底面受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中首先介绍了水破坏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分析了水破坏的内因和外因以及密实式Ⅰ型沥青混凝土为什么透水.然后提出了减少水破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反射裂缝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沥青加铺层作为道路结构的面层,除了承受各种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外,还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水泥混凝土板随温度的变化产生的翘曲变形是引起反射裂缝的原因之一.通过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车轮荷载位于最不利位置,降温幅度、沥青加铺层厚度、沥青加铺层模量...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 ,旧水泥路面反射裂缝的处理是关键。简要介绍国外已成熟应用的铡裂压实(CrackandSeat)技术。所谓铡裂压实 ,就是利用铡刀式钢板的自重 ,从一定高度垂直铡向水泥路面 ,由此而产生贯通混凝土板深的横向裂缝和表面的纵向裂缝。经过铡裂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一般可直接用作沥青面层的基层  相似文献   

5.
反射理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富杰  胡圣 《国外公路》1997,17(2):12-16
文中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罩面层中反射裂缝产生的机理。包括温度型反射裂缝和荷载型反射裂缝,阐述了影响反射产生的各种因素,并从断理解力学的角度综述了反和射裂缝的纵向、横向扩展的模式及其路面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侯荣国  牛开民  田波 《公路》2011,(10):29-33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简称“白加黑”)的路面结构中,利用层间铺设土工布来延缓、减少反射裂缝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技术方案.但铺设土工布后,层间黏结力下降,容易造成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推移而致过早破坏.针对此现象,运用有关力学软件计算分析了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中的层间剪应力,发现层间光滑时的剪应力大...  相似文献   

7.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上面层为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因而对路面基层裂缝的防治提出更高要求.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结构具有后期强度高、裂缝少等优点,但其碎石含量大,在拌和、运输、摊铺等环节中容易离析.为了提高二灰碎石底基层和基层的层间结合能力,采取了3层连续摊铺技术,使其形成整体强度.  相似文献   

8.
武黄高速公路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根据不同路段的情况,在水泥混凝土面板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采用铺设聚酯长丝单面烧毛土工布及玻璃纤维格栅,组成复合式路面,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反射裂缝产生,并形成了防渗层,能减小水损坏,从而延长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沙庆林 《中外公路》2005,25(2):17-19
4 沥青混凝土的分类,综观当今世界各国使用的沥青混凝土可分为两类4种。一类是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其孔隙率或空气率Va常为3%~4%,因而透水性小。由于矿料颗粒级配的组成方式不同,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又可以区分为3种,它们分别是传统连续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和细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第二类是多孔隙沥青混凝土PAC,它是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其孔隙率常在18%以上,最大的达28%。由于多孔隙沥青混凝土常被用作磨耗层,所以一些国家称其为开级配磨耗层OGFC。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破坏及其防治措施(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中首先介绍了水破坏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分析了水破坏的内因和外因以及密实式I型沥青混凝土为什么透水性,然后提出了减少水破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要克服的主要病害,水损坏是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简要分析,研究了聚酯玻纤布铺设在道路中的防裂隔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法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结构进行数值建模,并分别计算研究原水泥混凝土面层作为基层时,层底裂缝在振动压路机荷载及标准车辆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通过计算对比发现,虽然振动压路机工作时有较大的激振力和振动频率,但其并不会增加路面裂缝扩展的概率;压路机振动荷载加载初期,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振动效应,会使路面层底纵向裂缝尖端出现较大的应力强度因子,因此需要避免在纵向裂缝上启动压路机。  相似文献   

13.
在热拌沥青混凝土的设计、生产和铺筑中能产生许多潜在的引起路面破坏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 ,最重要的是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沥青路面发生的一些早期破坏现象 ,如一个个孤立的水破坏造成的网裂、形变和坑洞 ,局部严重的辙槽 ,局部泛油 ,横向裂缝 ,新铺沥青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忽粗忽细等 ,都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有关。因此 ,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 ,对提高路面的使用质量 ,减少甚至基本消除沥青路面的多种早期破坏现象以及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沥青混凝土不均匀性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 ,有不同规格原材料颗粒组成变…  相似文献   

14.
胡珊  任瑞波  栾海  王哲人 《公路》2003,(12):62-65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半刚性基层温度变化引起的,半刚性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加入柔性过渡层可有效地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根据传热学原理,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吉林省通化试验路3种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顶部温度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夏季或冬季,柔性过渡层都能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的温度状况,从而减少或消除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5,(6)
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在半刚性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分别加入级配碎石、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和沥青碎石,研究其对反射裂缝的影响。从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裂纹尖端创建奇异单元,分析了不同路面结构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的变化规律。应用广义Paris公式,对各种路面结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级配碎石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的加入可有效抑制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扩展,但其会明显增加沥青混凝土层弯拉疲劳开裂的可能性;沥青碎石层的加入对减少沥青混凝土面层剪切型和弯拉型开裂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湛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水损害、超重车辆及原有路面结构强度不足造成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了集中在主车道的车辙、沉陷、纵向裂缝等病害。通过对沥青混凝土面层以下路面结构层的压浆补强,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承载能力以及抵御水损害的能力,达到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静  程耀辉  陈超纲  孙东根  秦卫 《公路》2006,(8):197-200
我国二、三级公路一般采用半刚性基层和较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承载能力强,但是容易产生裂缝,并会逐渐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形成反射裂缝。面层裂缝是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也是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二、三级公路面层较薄,反射裂缝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半刚性基层的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方法,对于提高低等级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措施研究”科研项目的主要内容、观测结果和主要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半刚性基层材料易受水和温度的影响产生干缩和温缩裂缝,并在行车荷载、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作用下形成反射裂缝,雨水或雪水的浸入会导致基层变软,路面强度降低,直至路面结构性破坏。本文笔者从解决路面开裂水损害问题出发,研发出一种新型沥青结构功能层,能够将裂缝引起的应力消散,有效消弱基层裂缝对沥青面层的应力集中,防止基层开裂向面层传递,起到防水、抗裂效果,从而实现面层无裂缝,防止基层水损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通过应用于青银高速预防性养护工程,跟踪观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是旧路改造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何控制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至今仍是道路工程研究人员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总结和分析目前采用的反射裂缝防止措施及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配筋是修筑CRCP的关键技术,也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针对CRCP和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对现行规范中CRCP的纵向配筋方法进行了分析.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有限元法,研究了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温度效应,计算和分析了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效应对CRC+AC复合式路面纵向配筋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中横向裂缝平均间距和缝隙平均宽度的计算公式不够科学和合理,对温度效应考虑也不够全面,与实际不符;建议目前仍按2002版规范为依据进行纵向配筋设计;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在不小于4 cm时能起到隔热作用,并对纵向配筋率可以起到折减作用;CRC+AC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 cm时,纵向配筋率可减小0.06%.研究成果对CRCP和CRC+AC复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和推广应用有重大意义,也可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重新修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