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四冲程发动机活塞环中,第二道环为锥面环。由于环的外圆为锥面形,减少了与汽缸壁滑动面的接触面积,使其接触压力得以提高,从而改善了运转初期的磨合,并在短期内能够稳定机油消耗量和减少漏气。这种锥面环在活塞上升行程中,不会损坏油膜,而是像雪橇那样在油膜上滑过如图所示,并在环的下方留下油膜(称液体润滑)。  相似文献   

2.
<正>在发动机的结构中,活塞环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唯一作轴向运动、径向运动和旋转运动(二冲程发动机除外)3个方向运动的零件(见图1),同时也是工作条件最为苛刻的零件。从外表看,其貌似简单,是一个具有开口弹性的环体,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易损零件,在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主要由桶面环、锥面形环和组合油环组成。  相似文献   

3.
弹性环阻尼器对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速涡轮增压器滚珠轴承转子系统弹性环阻尼器(ERSFD)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以及挤压油膜理论对弹性环支承刚度、油膜压力场分布、油膜刚度阻尼以及滚珠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挤压油膜阻尼器(S F D)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弹性环阻尼器的交叉刚度和阻尼很小,有效地改善了挤压油膜阻尼器刚度阻尼自由度耦合问题,刚度阻尼的非线性得到明显的抑制.采用六凸台弹性环阻尼器与滚珠轴承串联组合的增压器进行了台架试验,并与动力学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影响机油消耗量的因素很多,不论是哪种燃料的发动机,活塞环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活塞环有气环和油环两种,气环的主要作用是传导热量和密封,油环用来刮除气缸壁上多余的机油,并在气缸壁上涂覆一层均匀的油膜,同时也起密封的作用。因此,当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过多时,一般都首先检测活塞环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5.
影响机油消耗量的因素很多,不论是哪种燃料的发动机,活塞环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活塞环有气环和油环两种,气环的主要作用是传导热量和密封,油环用来刮除气缸壁上多余的机油,并在气缸壁上涂覆一层均匀的油膜,同时也起密封的作用。因此,当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过多时,一般都首先检测活塞环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上接2014年第2期)c)环的高度与活塞环槽密切相关,高度过低,活塞环在环槽内间隙变大,容易造成窜油;高度过高,活塞环在环槽内间隙变小,环在活塞环槽内容易呆滞,使环失去弹性,同样导致窜油故障。应按照各型号发动机活塞环参数,可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定环的高度误差值(见图10)。技术标准规定:合金铸铁环(气缸直径≤100 mm,环高公差不大于0.012 mm);镀铬环(环高公差不大于0.02 mm)。2.2第2道活塞环a)四冲程发动机第2道环为锥面环。第2道环一般作氮化处理,氮化环的表面硬度为HV1  相似文献   

7.
以活塞环-缸套为研究对象,利用GT-Suite软件建立了活塞环-缸套摩擦模型,将摩擦、润滑和动力学三者耦合起来,同时考虑了活塞环和缸套的扭曲变形、接触表面粗糙度等因素,计算分析标定工况下活塞环-缸套的油膜厚度、油压分布、摩擦力和摩擦功耗。着重分析了不同润滑油温和不同转速条件下第一环油膜厚度和摩擦功耗,结果表明:第一道活塞环处润滑效果差、摩擦功耗高;随着油温升高,油膜厚度显著减少,同时摩擦功耗显著减少,综合考虑润滑和摩擦功耗,发现油温在80~90℃时摩擦特性较为理想;随着转速提高,油膜厚度增加,同时摩擦功耗增加,转速对油膜厚度影响较小,对摩擦功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活塞环(如图1、图2所示)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唯一做轴向运动、径向运动和旋转运动的零件,同时也是工作条件最为苛刻的零件,在发动机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外表看,活塞环是一个具有开口的弹性环体,非常容易损坏。四冲程发动机活塞环的第一道环和第二道环被统称为压缩环,压缩环的首要作用在于防止燃烧室漏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气缸壁与活塞环滑动面之间有油膜,这对于提高活塞环的气密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不同的汽油机进气管内油膜研究方法研究了评述,介绍了自行设计的油膜收集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油膜收集法,使用所设计的油膜收集器,在一台装有EQH102型化油器的EQ6100-I型汽油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一般由两道气环和一道油 环组成,主要作用是:1)密封燃烧室内的混合气,防 止混合气窜入曲轴箱:2)机油油膜维持正常厚度; 3)将活塞的热量传递给气缸,防止活塞过热;4) 控制活塞的正常工作姿态。当活塞环出现严重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