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概述 现代汽车上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由于各控制系统之间需要共同使用一些传感器和开关的信号,例如发动机电控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都需要转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挡位开关信号等,又如发动机电控系统和汽车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驱动轮防滑控制系统(ASR)等都需要共同使用车轮传感器信号等.  相似文献   

2.
正一、汽车传感器的概述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同时也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主要分布于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汽车显示系统中。未来汽车传感器的发展总体趋势是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以及新材料和新工艺制成的新型传感器。汽车传感器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输入装置,它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工况信息如车速、发动机运转工况等转化成电  相似文献   

3.
一、氧传感器简介1.氧传感器燃油反馈控制系统 氧传感器是燃油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用汽车示波器观察到的氧传感器的信号电压波形能够反映出发动机的机械部分、燃油供给系统以及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且,所有汽车的氧传感器信号电压的基本波形都是一样的,利用波形进行故障判断的方法也相似。2.氧传感器与三元催化器 发动机电脑利用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混合气的空燃比,即令空燃比总是在理论空燃比14.7的上下波动。这不仅是发动机进行完全燃烧的要求,也是三元催化器中两种主要化学反应(氧化和还原)  相似文献   

4.
汽车用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汽车传感器也随着获得发展,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和飞速发展,它们的功能迅速扩大,成本迅速降低,使机械式元件构成的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促成了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迅速发展.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有几十只甚至近百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可多达200只.2000年汽车传感器销售额为61.7亿美元(9.04亿只传感器),2002年汽车传感器需求为10.38亿只,到2005年将达到84.5亿美元(12.68亿只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是整车所有电控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最多,控制参数最多,功能最强,过程最复杂,在汽车机电维修行业中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广西区内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宝骏630汽车,分析电控发动机的电路工作原理与故障检测方法,提出提出了宝骏630汽车发动机电路故障设置器的设计思路、设计要求和设计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汽车安全、汽车动能、汽车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电子信息产品以及系统在汽车的发动机、制动器、转向器、变速器、离合器、导航、空调、悬挂、座椅、仪表及安全等方面都广泛应用,并以年平均5%一7%的速度发展,在汽车上形成了发动机电控系统、变速器电控系统、空气悬挂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等。在这些汽车电控系统中传感器是核心部件,它向这些控制系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目前,在国外的轿车、客车、公共汽车以及大大小小的各类商用汽车上大约装有几十只到近百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上则更多。利用这些传感器,使汽车运行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概述8个车用传感器的作用及在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现况。  相似文献   

8.
车用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智能检测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根据车用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发展,结合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和安全系统的特点,分析几种新型车用传感器和智能检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电子控制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管理系统、电动转向系统、轮胎管理系统、驾驶辅助系统、巡航控制系统及导航系统等各类电子控制系统中,而传感器是其工作的基础配套零部件。介绍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对传感器的功能及性能要求,分析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各类传感器,特别是压阻式微机电系统(MEMS)压力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实时操作下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传感器对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发动机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信号处理 ,介绍了在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OperatingSystem)环境下采用面向对象OO(ObjectOriented)技术进行汽车电控软件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体采用OO方法、基于uC/OS Ⅱ实时操作系统和Motorola公司 32位单片机MC6 8376 ,对发动机控制系统传感器对象进行了设计 ,结果表明OO方法和RTOS能够满足未来汽车电控系统软件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使管棚受力分析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管棚的实际受力状态,基于注浆加固区域的受力特性分析,提出了考虑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考虑注浆加固区的整体性,对管棚超前支护体系进行受力特性分析,提出可表征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特征参数。综合考虑管棚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特征参数、开挖面前方松动岩土体的支撑作用以及初期支护变形滞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将管棚划分为二次衬砌段、初期支护段、开挖无支护段、开挖面前方扰动段和未扰动段;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建立可考虑管棚注浆加固区整体性影响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并推导了管棚挠度和内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考虑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数据,从而验证了构建管棚模型的合理性。基于建立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分析注浆加固区的整体性对管棚变形和内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固区弹性模量可显著减小管棚的变形和内力。管棚的参数分析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增加钢管直径不能有效降低管棚挠度和内力,减小管棚挠度和内力最有效的方法为合理布置管棚的安装间距和采取合理的注浆量。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分散性土为研究对象,在颗粒分析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分散性土的粒度成分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砂粒含量越多,分维数越小,土的分散性越大;粉粒含量越多,分维数越大,分散性越大;粘粒含量越多,分维数越大,土的分散性越小。  相似文献   

13.
盾构施工中通过不断地调整区压控制盾构姿态,然而在实际中如果将各分区压力参数设置差距太大会发生盾构姿态偏差反而加剧的情况。结合某城市地铁下穿江河段时遇过饱和软土发生沉降的案例,说明在盾构本身出现沉降偏差时,由于区压调整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盾构推力不均匀反而加速盾构下沉的情况,对盾构推进的区压参数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盾构姿态持续下沉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区压过度调整对盾构姿态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根据盾构推进压力对于管片的反作用力,从力学角度分析盾构姿态的调整是盾构区压设置的调整原理,阐述盾构姿态形成的受力状态是盾构自身偏转量与成型隧道管片受力不均呈现逆向偏差的结果。二者的偏转量是相反的,当调整区压设置导致成型隧道偏转量大于盾构自身偏转量时,盾构姿态将呈现越纠越偏的现象,即为区压过度调整。该结论指出盾构施工过程中姿态调整的误区,并对盾构施工推进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断层破碎带处隧道沿纵向的变形和受力特征,首先基于筒仓理论和地层应力分布特征,考虑断层破碎带的几何特征和围岩特性,建立了断层破碎带内隧道纵向荷载简化计算模型,并利用应力传递原理进行了求解;其次将隧道简化为破碎带纵向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地基梁,利用有限差分理论计算了破碎带纵向荷载作用下的隧道变形和受力特征。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结合试验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埋深、破碎带宽度和倾角变化对隧道纵向变形和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埋深越大,破碎带内纵向荷载越大,但纵向荷载的增长速率越小,隧道在上下盘与破碎带交界面附近的剪力和弯矩差值越小;②破碎带宽度越大,纵向荷载整体越大,隧道在上下盘与破碎带交界面附近的剪力和弯矩差值越大,最大变形位置越接近于下盘和破碎带交界面;③破碎带倾角越大,纵向荷载越接近于均布,上下盘和破碎带交界面附近变形和受力越趋于对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组合剪力连接件在PBL高度,贯通钢筋直径,孔径大小,栓钉直径对抗拉承载力和荷载-滑移曲线的影响,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组合剪力键模型,通过现有试验对比验证可行性并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增加PBL高度、贯通钢筋直径、开孔孔径、栓钉直径能提高抗拉承载力。其中,增加PBL高度对抗拉承载力的增幅效果并不显著;开孔孔径与承载力之间并不是呈线性增长关系;当贯通钢筋直径从12mm增加至16mm时,构件的承载力有了显著提升;栓钉直径提升至16mm时,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明显增大;根据叠加原理,建立了组合剪力连接件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孔景华 《隧道建设》2014,34(3):221-225
某铁路隧道建成运营后,受溶洞区域水压大的影响,岩溶核心段出现衬砌渗漏水现象。为了解决衬砌渗漏水问题,通过在正洞顶部施作引水洞,截取岩溶水,减小作用在隧道衬砌周围的荷载。本文结合某铁路隧道引水洞爆破施工,通过从爆破震动、结构变形等动态监控和土压力、型钢应力、混凝土应变等静态监控,分析引水洞施工期间正洞衬砌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得出爆破震动速度和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允许标准以内,并且隧道结构变形很小、结构受力相对稳定,说明引水洞施工对正洞衬砌结构影响小,保证了运营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水库滑坡消涨带变形破坏机理,以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基于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建立3种不同岩层倾角的滑坡消涨带试验模型。通过水库滑坡模型试验材料研制和库水位波动科学控制,实现水库滑坡消涨带失稳过程试验模拟,并从试验角度探讨水库滑坡消涨带变形特征和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初次蓄水过程中,坡表裂缝交角与基岩倾角呈负相关,交角决定了裂缝扩展方向,影响变形发展;滑床倾角越大,交角越小,裂缝越长,变形越大,塌岸越易发生;坡内孔隙水压力滞后性明显,随周期增大逐渐减小趋于稳定,水位波动速率会缩短坡体地下水响应时间;波动速率越大,坡内孔隙水压力变化速率越大,对水下坡体影响最大,坡体内速率差越大,渗透力越大,进而影响滑坡的稳定性;土体结构劣化及水的浮托力是引起滑坡模型前缘破坏的关键因素,而动水压力作用及有效应力减小导致滑坡由局部向整体破坏,呈现典型的多重滑面渐进式牵引破坏模式。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滑坡消涨带变形破坏机理,可为库水位波动触发牵引式滑坡的演化模式和力学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照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车载储氢瓶中氢气充入质量与氢气状态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充氢温度对充气结束后气瓶内填充质量与最终温度的影响和环境温度对充气结束后车载储氢瓶内最终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载气瓶内初始压力越低,可填充气体质量随充氢温度的升高其减少率越大,最终温度随充氢温度的升高其温升率越大;车载气瓶内初始压力越低,最终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其温升率越低。同时该预测模型可以针对车载气瓶内不同的初始条件去预测气源氢气所需的最低预冷温度,为目前加氢站的气源氢气温度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减少加氢站氢气冷却所需能耗。  相似文献   

19.
基于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设计温度及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必须控制的疲劳破坏形式,以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作为控制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指标。通过实测沥青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与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路面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的设计温度,提出了以沥青层中间温度作为沥青路面疲劳开裂分析的设计温度和试验条件。通过实测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每小时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分布规律,对沥青层中间温度与气温、路面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应变响应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路面温度的升高,沥青层底拉应变增大;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与沥青层底拉应变相关性最高,采用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能较好地评价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0.
文坡  张强  杨光武 《桥梁建设》2012,42(1):7-13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为三塔两跨悬索桥,其主梁采用钢箱梁结构.根据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节省材料等原则设计了钢箱梁.横隔板采用空腹桁架式结构,既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又可减轻结构重量、便于施工;在中塔位置采用下横梁与钢箱梁不等高的固结设计,使下横梁内力及钢箱梁应力满足设计要求;塔梁固结设计增大了钢箱梁的竖向刚度,减小了中塔顶主缆的不平衡水平力;在标准节段与塔梁固结段设置变高段使塔梁固结位置应力传递匀顺;将锚拉板与钢箱梁内纵腹板连为一体并伸出钢箱梁顶板,桥面荷载直接通过纵向腹板及横隔板耳板传给吊索,避免了设置复杂的吊索锚固加劲构造及吊索锚固耳板与桥面板间直接承受拉力的焊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