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两朝,不仅中国纸张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输往琉球,而且琉球纸张也以多种方式输入中国,纸张是中琉两国贸易交流中少有的相互输出的货物之一.本文拟通过对中琉两国纸张输出的方式、种类及成因的研究,探讨福建在中琉两国纸张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琉建交五百多年间,中国派出册封琉球的使团共计25次,这些册封使团的人数众多,少则二三百人,多则七百余人。而航海日期少则数日,多则近一个月。本文力图从历代册封使录中,对明清时期册封琉球的使团在航海过程中的敬神活动、饮食、医疗卫生条件、娱乐活动四个方面,以具体事例,加以考察,来了解当时中国人的航海生活。  相似文献   

3.
明初杨载是中国与古琉球国建交的功臣,但在史籍中一直未见其详细的身世记载,因其重要性与特殊性,杨载其人其事成为中琉关系史研究上的一个谜团,引起诸多学者的猜想.一代功臣却几沉史海,笔者试图从明清相关史料之中寻找蛛丝马迹,为中琉关系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赤木文库本《广应官话》中保留了三则清代闽琉交流史料,一则是见于《历代宝案》的闽县林合兴商船杠椇清册,属于雍正十年(1732)中琉海难救助史料;另一则是雍乾时期闽中进士刘敬与和琉球人的友好交往记录;最后一则是闽地流行的《新刻官话汇解释义音注》等官话正音书的引文,属于乾嘉时期闽琉文化交流的史料。这些史料一方面说明琉球官话课本语料来源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在闽琉交流史研究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考明琉封贡关系,肇自洪武二十八年(1395),琉球国察度王薨逝,永乐元年(1403)世子武宁遣其侄三吾良舋,入明禀讣,次年,成祖遣正使行人司行人时中,副使行人司行人陈秀芳,往琉球谕祭故王;赙以布帛,诏封武宁为琉球国中山王.嗣后,其国每当国王薨逝,世子必遣使报丧请封,明亦必遣使往琉册封,遂成制度,直至毅宗崇祯六年(1633),遣户科给事中杜三策,行人司行人杨伦,册封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丰为王.其间129年,计14次封王,遣正副使28人.郭汝霖、李际春二使,系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膺命入琉,册封世子尚元为琉球国中山王,是为第十二次册封.   ……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中国与江户日本的交往中,日本船只并不前往中国,惟有中国商船前往日本,且仅在长崎一地进行贸易,即便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也知晓这一清代日中关系的基本形式。对于研究者来说,研究本国与外国的相互交往时,出访的使者们在彼国逗留期间的住宿问题也是了解各自国情应该关注的问题。正如我们所知,明清时期,访问中国的朝鲜使者与琉球使者是住在中国政府提供的驿馆之中的。与此相对的,在没有册封等外交关系、只有贸易往来的清代日中关系中,来航的中国商人们在贸易期间是怎样逗留在长崎的呢?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刘富琳 《海交史研究》2002,1(1):92-97,131
自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通中国,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以来,中国共派遣琉球册封使团达二十二次之多.由于中、琉间往来"去必孟夏,而来必季秋;乘风便也."[1]因此,册封使在琉球的停留时间短则三月,长则半年不等.[2]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元末明初林浦乡村的一些概况、林浦林氏家族的科举成就以及通过比照濂浦《林氏家谱》、福州《藤山蔡氏家谱》与琉球久米村《林氏家谱》、《蔡氏家谱》中有关林喜、蔡崇的记载,推测久米村蔡氏始祖蔡崇可能为林浦蔡氏后裔,而非出自泉州南安蔡氏。简言之,即对中琉历史交往中所涉林浦的部分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希望本文的撰写能够对中琉历史关系的某些细节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对"久米三十六姓"始祖问题的继续考察作一粗浅的探求。  相似文献   

9.
现存的韩国古舆图多数是朝鲜时代(1391-1910)的作品,其中所绘制的琉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出现在世界总图中;二是单幅的琉球国图。前一类所谓的世界总图包括"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华东舆地图""王泮舆地图朝鲜增补摹绘本""混一历代国都疆理之图""天下舆地图""舆地全图"以及各类"天下图"等,这类地图通常以中国为中心,中国的内容也最为丰富。后一类除了1471年《海东诸国纪》中的"琉球国图",主要存于18世纪中叶在朝鲜开始流行的"地图帖"内,这种"地图帖"通常还包括圆形的"天下图"、中国全图、日本国图和朝鲜八道图。梳理这些古舆图所绘制的琉球,并将之与中国明清舆图中的琉球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朝鲜古舆图的琉球形象是多元而丰富的,一方面沿用中国古舆图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也基于其自身对琉球的认识,17世纪之后还部分受到传入的西方传教士汉文世界地图的影响。这个时期朝鲜作为中国周边地区,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并强调与自己相对应的中国周边其他地区的存在。明清东亚海上交往活泼的态势由此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关于钓鱼岛的认知,古代琉球人有几种主要的文献涉及,但分析琉球古文献上的记载,以及琉球人编纂的航海史籍,都可以清楚地知道,琉球人对钓鱼岛的一切认知都源于福建人的航海实践,我们从中国与琉球的航海水平也可以证明,航海技术远远超越琉球的中国人,才是钓鱼岛最早的发现者、命名者。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汽车运用工程中有关型号编制规则 ,使用、试验、维修等方面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并针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省西部大多是崇山峻岭,地形、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为满足高速公路的各项技术指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隧道穿越其中,这对隧道施工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省在建最长的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实现了"零伤亡"目标的实际,介绍了其在施工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从各项宏观指标看。200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近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以此为基础。明年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大趋势呢?请看来自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报告。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到课率不高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认为教师可从"活学活用"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是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政府行为,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表现为普遍性不足、制度缺失、效果欠佳等方面.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参与,就必须增强公众参与规划意识、健全公众参与规划制度、设立公众参与规划的机构.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中的翻译与翻译中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篇章语言学的发展,使 我们对有着跨文化和跨学科特征的翻译活动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翻译不仅是把源语转换成目的语的过程,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转移,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媒介,是一种跨文化行为,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翻译和文化的关系,提出了“文化中的翻译”,“翻译中的文化”,“文化翻译”,“翻译文化”等不同概念,对其意义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诠释。认为翻译活动受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双重制约,只有将语篇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下,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解决翻译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引言   日本与南洋的海上贸易在16世纪末及17世纪达全盛期.德川幕府积极利用在日华人去促进南洋贸易.作为翻译员(唐通事)、商人、船长、水手及造船技师,日本华侨对17世纪日本的南洋贸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X染色体STR位点DXS6799、HPRTB在西安汉族、西藏珞巴族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西安汉族DXS6799检出6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在0.0160~0.4840之间,女性和男性的个体识别率分别为0.8516、0.6157;HPRTB位点检出8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0.011~0.290之间,女性和男性的个体识别率分别为0.7974、0.7039。西藏珞巴族DXS6799检出5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0222~0.6074之间,女性和男性的个体识别率分别为0.7684、0.5805;HPRTB位点检出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0.0420~0.3866之间,女性和男性的个体识别率分别为0.8661、0.7029。西安汉族、西藏珞巴族女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DXS6799和HPRTB有较高的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在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市郊铁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滞后、缓慢。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提出阻碍中国市郊铁路健康快速发展的三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有规模、流动性强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发展市郊铁路缺乏基本条件;二是城市和铁路部门长期未能跳出所在部门的思维定势,对市郊铁路的城市交通作用缺乏认识;三是铁路运输市场由铁路总公司垄断,使市郊铁路的各类市场激励措施难以发挥作用。基于此指出,市郊铁路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挥市郊铁路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同时改革铁路运输市场,促进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0.
在检索和分析了2012年出版的法学关键刊物以及其他相关延伸刊物中发表的法理学研究成果后,本文把这些研究成果区分为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两部分加以综述.大致勾勒出本年度法理学前沿的轮廓:1.学术主体意识增强,学者们集体尝试建构中国式法理学,并正在成为世界法理学舞台上的生产者;2.对于中国立法、司法、执法等深层问题的解决方案何去何从,学术争鸣气氛浓郁;3.基础理论研究向纵深拓展;4.精准聚焦现实问题,回应了中国社会转型关键期呈现的各种法律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