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现有六西格玛项目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存在逻辑性不强,指标体系内容不够完整,同时现有军工行业的指标体系对于舰船建造的六西格玛项目选择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论文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舰船建造六西格玛项目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从企业追求的目标出发,同时结合舰船建造企业的特点,按照因果关系确定实现目标需要具备的关键条件,从国防效益维度、顾客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和内部流程维度构建完整的舰船建造六西格玛项目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指标体系具有很好的逻辑性,同时指标体系内容更加全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六西格玛的管理理论,探讨其在国内高等航海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针对当前中国轮机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运用六西格玛的过程控制理论,结合SIPOC的产品质量管理结构模型图,阐述航海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管理过程策略,从企业管理的视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特别是它与其它质量管理方法的异同,为其在服务型企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港口供应链物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供应链环境下,现代港口物流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力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服务可靠性的管理思想。分析了港口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思想。介绍了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港口供应链流程设计、流程运作和监控。指出引入该管理模式,对提高港口竞争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过剩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将精益与六西格玛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引入到港口行业库存管理领域的研究之中,以期通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思路从各个角度入手,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找到企业过剩库存的根源,达到预防或减少过剩库存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的周转率.  相似文献   

6.
六西格玛(6σ)管理目前正在国内的制造企业内运用,其主要手段是通过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本文尝试将六西格玛理论引入集装箱堆场空箱进提箱服务管理,探索集装箱堆场公司通过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改善其服务品质,有效提高堆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六西格玛的管理理论,探讨其在国内高等航海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针对当前中国轮机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运用六西格玛的过程控制理论,结合SIPOC的产品质量管理结构模型图,阐述航海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管理过程策略,从企业管理的视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精益六西格玛发展概述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概念是精益管理理论和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的结合。精益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主要研究时  相似文献   

9.
六西格玛管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振华 《中国水运》2006,4(8):117-118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企业追求卓越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本文对6σ管理法的核心内容、特点以及在企业中的实施方法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追求精益化的时代,日本汽车行业的巨头以及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几乎都采用精益生产模式征战世界;作为六西格玛管理成功样板的通用电气公司从2001年开始强调精益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平方向曲线正交网格与垂向Sigma坐标建立双层嵌套三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流场模拟,为黄骅港后围堰合拢提供施工依据。通过三维流场模拟,预测了口门合拢过程中可能的最大流速、出现的时间及地点。计算表明本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能很好地预测施工过程中的水流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港口工程钢筋连接的全面质量管理,以京唐港某码头工程为依托,提出港口工程管理的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概念。根据西格玛管理的理念和现场钢筋连接的调查考证,将钢筋连接质量缺陷数字化,提出影响钢筋连接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分析国内外船舶能耗评估的发展现状,采用模糊评判的数学建模方法对船舶能耗进行评估.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初步建立的一级模糊评判中六大指标体系采用权重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向量,同时采用同种方法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再通过模糊评判对某船型进行能耗评估.通过分析得出,模糊评判适用于船舶能耗的综合评价,并对今后进行船舶能耗评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A new simul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the design of sailing boats. A time-accurate, finite-volume method is combined with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the hydrodynamic properties of sailing boats are predicted. The hull configuration is designed by a CAD system, and a boundary-fitted grid system is generated for the finite-volume method. Six components of forces and moments are derived by integrating surface pressure and tangential stress, and input into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The translational or rotational motions obtained are represented by the deformation of the grid system. This is repeated in a time-marching procedure. This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both steady and unsteady sailing performance of boats. The degree of accuracy is examined, and two examples of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CFD软件STAR-CCM+建立三体船在波浪条件下的三维砰击模型,采用重叠网格技术结合船舶六自由度系统模拟船体的砰击运动,对不同波高、波长以及不同航速下的船体砰击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各工况下船体结构的运动响应和砰击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航速变化对船体砰击压力有显著影响,而波高和波长的变化对砰击压力影响较小但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智能优化算法处理高维优化问题时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且优化效率低的问题,文章采用近几年提出的基于模型的动态抽样分配(MODSA)算法作为研究对象,该算法具有处理高维优化问题的潜力,但对某些复杂高维问题很难搜索到全局最优解。为避免MODSA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采用多元正态分布作为抽样分布并推导相应参数更新式;为进一步提升该算法的优化效率,采用均匀设计确定初始抽样分布的期望值并通过Sigma管理水平自适应确定初始方差。通过数值函数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MODSA算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性能。最后,将改进的MODSA算法应用于5100TEU集装箱船兴波阻力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船舶外壳STL模型及S-H多边形剪裁算法的船舶吃水转化方法。根据船舶设计部门提供的船舶STL模型,用船舶六面水尺所在的平面切割STL模型,得到各个水尺的封闭多边形。根据船舶当前的载况计算出船舶的首尾吃水及横倾角,确定倾斜水线面的方程。基于S-H多边形剪裁算法,将各个水尺的封闭多边形和水线面求交即可计算出六面吃水。以6.4万吨散货船“Spring Cosmos”和25万吨矿砂船“Shandong Ren He”为例进行实例计算,和船舶设计软件NAPA计算值相比,绝对误差都在1 cm左右,证明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实验表明:算法计算精度较高,通用性好,适用于船舶任意载况,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大侧斜螺旋桨设计软件包的功能及其使用特点。设计软件包括升力线和升力面设计程序,并能自动生成桨的三投影图和标准尺寸。通过对4艘大型船舶6个大仙斜桨的模型试验,证实了设计方法是可信的,程序包是有效的。为与常规的图谱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对其中两艘船按桢的条件各设计了一个MAU桨,并加工了桨模。在大型空不筒中用假尾模拟伴流场后对7个桨模作了脉动压力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大侧斜桨与常规桨相比,脉动压力  相似文献   

19.
孟祥玮  高学平 《船舶力学》2010,14(4):379-384
在系泊船模在波浪中的运动水工模型试验中,设计了一种试验测量仪器.该仪器可用于测量波浪作用下系泊船模的六自由度运动量.将6支拉绳式位移传感器固定在船模上方,每个传感器的拉绳均与下方的船模固定.船模晃动时会带动6根拉绳.根据6根拉绳长度变化和前一时刻船模的姿态,可以计算出船模运动的六自由度运动量.经波浪试验表明,该仪器可以很好地反应系泊船模的六自由度运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