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舰船电磁兼容性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舰船科学技术》2014,(7):103-107
舰船上装备大量的电子信息系统和武器,电磁环境十分复杂,舰船电磁兼容问题十分突出。研究建立舰船电磁兼容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舰船电磁兼容性量化评估,对提高舰船电磁兼容性,充分发挥其作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舰船电磁兼容性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包含五大类19项指标的舰船电磁兼容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提出的多层次加权求和综合方法对舰船电磁兼容性进行计算和验证,对舰船电磁兼容性能进行量化评估,为准确掌握舰船电磁兼容性状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电子对抗系统为本舰炮瞄雷达开设观察窗(即以雷达距离方波的前沿为基准,在雷达的每人工作周期停发噪声干扰基干微秒)的技术。该技术为解决电磁兼容、保障本舰软硬武器同时作战开辟了新的途径。此方法技术上容易实现,试验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赛博空间下舰船电子信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海上赛博空间作战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研究和探索重点方向,阐述了赛博战技术发展对舰船电子技术形成的挑战,从舰船电子信息技术各专业领域全面论述了赛博空间与赛博对抗技术发展,对雷达、通信、电子对抗、指挥火控、导航等电子信息系统装备形态和技术实现途径的影响,详细讨论了舰船电子各专业领域应对赛博空间技术挑战需加快发展的技术重点方向与核心关键技术,并提出了适应未来赛博空间战的具体发展思路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未来战争渗透着无形杀手的高能电子对抗,因而武器装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愈来愈重要.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功率器件的突破性进展,使控制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数控交流伺服系统的出现,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智能性、控制精度和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同时电磁兼容问题也比较突出.通过对某数控交流随动系统电磁兼容工程设计实践,深入分析了数控交流伺服系统的特点,探讨了电磁兼容工程设计中的技术关键和相应措施,以及必须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舰船雷达隐身的战术价值定量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舰船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舰船雷达隐身对作战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建立了舰船雷达隐身的战术效用模型,分析计算了舰船雷达隐身后对发现距离、目标识别、导弹截获概率、质心干扰等4个方面的战术价值,这些模型和计算结果对隐身舰船在海上作战中的战术运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面向现代海战的需要,世界各国海军都在加大力度,开发研制各型隐身舰船.射频综合系统是实现舰船隐身的必经之路,其中电磁兼容技术是关键技术.描述了舰船射频综合系统的典型布置和结构方式,针对其结构特点,对其电磁兼容特点和干扰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舰船射频综合系统可能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论述了初步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布置方法,为舰船射频综合系统布置的电磁兼容设计与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刁端信  陈豪 《船舶》2015,(3):97-102
现代舰船电子信息设备的大量使用,需要增设各种天线,给舰船上层建筑设计带来诸多困难。为解决天线布置、电磁兼容和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增加等问题,集成桅杆是现代舰船设计的重要标志。文中介绍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意大利海军舰船采用集成桅杆的先进技术,提出采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舰船设计中的隐身性、电磁兼容性和上层建筑设计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舰船平台的各项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现代海战的主要作战方式是舰船编队作战,但舰船编队产生的电磁环境较单舰产生的电磁环境复杂且恶劣得多,这与舰船编队的数量及舰船编队形式相关.为了解舰船编队电磁环境以实现舰船编队电磁兼容性,本文从理论方面推导了线形编队雷达综合场的功率密度计算公式,同时利用该公式并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实现了对编队雷达综合场功率密度的计算,从而为预测分析舰船编队的雷达电磁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海军舰船的信息化程度、打击精度和自动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舰船作战系统包括火炮、水下防御、指挥决策和雷达等多个模块,由于不同模块的安装位置和精度各不相同,在目标探测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进而降低舰船的作战能力。因此,研究舰船作战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对作战系统进行精度修正和校核有重要作用。熵理论是一种表征物质系统能量盈亏程度的理论,对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熵理论的原理,并结合熵理论,深入研究了军事舰船作战系统的精度控制和信息驱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队形变化解决编队雷达间电磁兼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艇组成编队时不同平台上的雷达间可能会有新的干扰产生,因此需要研究编队雷达电磁兼容问题.当前多通过编队雷达间的电磁兼容管理,使存在互扰的雷达部分关机解决干扰问题.这种方法限制了部分雷达的使用,不利于充分发挥编队的作战能力.本文提出了通过队形变化解决编队中雷达间电磁兼容问题,对编队中雷达使用不加限制,可以保证编队的战斗能力的充分发挥,是解决编队电磁兼容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船用质谱仪作为舰艇舱室气体测量的主要设备,其电磁兼容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舰艇舱室环境检测的准确性,对艇员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舰艇的作战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依据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从屏蔽和线缆敷设2个方面对船用质谱仪进行电磁兼容结构设计,使仪器满足GJB151B《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的相关规定,从而保证仪器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测量的准确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电磁频谱管控是舰艇编队海上作战中各作战单元有效联合的关键环节。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海上作战电磁频谱管控建设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通过对复杂电磁环境下海战场的电磁频谱动态管理进行研究,阐述了编队电磁频谱管控基本概念与内容,研究了编队电磁频谱管控的工作流程,设计了编队电磁频谱管控体系的总体架构,最后对编队电磁频谱管控系统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当前,舰艇电子设备高速发展.由于电磁干扰(EMI)引发的问题日益增多.通过简要分析电磁干扰对舰艇的危害,对舰艇电磁干扰抑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便于实现舰艇的总体电磁兼容设计.  相似文献   

14.
舰船电磁环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舰船电磁环境进行系统分类之后,总结并分析了目前舰船平台上可测量和控制的电磁环境参量,并根据舰船总体电磁兼容设计和测试经验研究了主要用于表征舰船电磁环境特性的物理量及其试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现代舰船作战能力需求的大幅提高,舰载电力电子设备配置方案日趋复杂,舰船隐身性、集成性与电磁兼容性(EMC)成为论证和设计的焦点,EMC论证和设计迫切需要向数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出了舰船EMC数字化设计方法,定义并阐述了EMC顶层量化预设计概念和内涵,提出了设备EMC指标设计和预检验方法以及EMC设计流程,并对进行EMC辅助设计的数字化平台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舰船EMC辅助量化设计平台"框架。该设计平台基于数字化预测的仿真系统,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帮助论证和设计人员解决舰船EMC论证和设计中指标量化、方案优选和定量评价难题,将成为舰船实现EMC数字化论证和设计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舰船综合业务传输设备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现实,从设备结构部分的电磁兼容、热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舰船综合业务传输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思想,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经过试验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防止恶劣环境条件对设备的干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对舰船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舰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采用了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发射接收对之间的响应,利用接收机、发射机等的数学模型,实例分析了某两部电子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对分析预测电子设备间的电磁兼容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海战中舰艇编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舰艇单平台装备体系和舰艇编队多平台装备体系的交战模型,分析了信息化海战中海上编队装备体系结构,归纳了信息化海战中海上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海战中舰艇编队作战效能评估多层次指标体系顶层框架,并对编队协同作战能力、战场感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兵力兵器交战能力等各层具体指标组成进行了研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研究信息化海战背景下的舰艇编队装备体系作战效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舰船的电磁兼容性,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空间滤波原理,分析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在舰船上的应用,设计1部工作在 X波段的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仿真分析表明,该天线罩对通带外的电磁波具有较好的滤波作用,同时能保证通带内电磁波的有效传输,可以作为改善电磁兼容性的措施应用到舰船设计中。  相似文献   

20.
舰艇综合信息系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艇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提高舰艇的作战效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作战指挥系统和以提高舰艇机动性、快速反应能力和生存力,保障舰艇安全可靠航行为目的的综合平台管理系统。在介绍这两个系统的发展现状后,指出舰艇综合信息系统最终的发展趋势为综合平台管理系统与综合作战指挥系统整合为一体,实现作战指挥与平台管理的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