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路罐车液体运输动侧压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华  田红旗  江帆 《铁道学报》2008,30(3):110-113
铁路罐车装运的液体货物易于流动,在运行过程中会对罐壁产生不同于固体货物的动态力,此动态力将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罐车内流体货物的动侧压力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模拟罐车受到制动冲击时其内部气液两相流,得到以下结论:(1)罐车运输液体货物受到制动冲击时,在冲击端产生较大压力;(2)罐车内增加挡波板有利于抑制液体晃动;(3)罐车冲击端的受力大小与其制动初始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罐车内液体晃动对罐车产生显著的干扰力、干扰力矩和冲击压力,影响罐车的动力学特性和安全性能。基于势流理论研究横卧圆柱体罐车不同充液比液体晃动问题,建立弹簧质量块模型和单摆模型2种等效力学模型,将其加入车辆系统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中,研究罐车的横向动力学和安全性,对比刚体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时液体晃动对罐车的运行安全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70 t级铁路罐车的锥形罐体结构及其特征参数,建立罐体容积的计算模型.参照圆柱体铁路罐车容积的测量方式,并结合锥体铁路罐车自身的结构特点,确定其需要测量的罐体特征参数.采用罐内几何测量法时,测量的罐体特征参数包括内横直径、内竖直径和内总长;采用罐外几何测量法时,测量的罐体特征参数包括外横直径(和(或)加温套外廓宽和(或)导流板外廓宽)、外周长、外总长、上板厚、封头壁厚、加温套厚.以GQ70型铁路罐车为例进行的罐体容积几何测量试验和计算分析表明:采用两两对称的4个测量截面测量罐体特征参数足以满足测量的需要,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为4×10-3 (k=2),符合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的要求,可以用于70 t级铁路罐车容积的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罐车所运输货物的特殊性,研究罐体内液体晃动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三大件转向架的主要悬挂参数和转向架的选型,以寻求改进三大件转向架货车的动力学性能的途径。1)采用液固耦合系统动力学和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平放圆柱形罐体内液体的力学形态。分析液体在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在铁路运输中,罐车用来装运粘油、沥青等液体。罐车下泄阀的作用是控制罐体承载液体的排放,为了消除阀体内存留的腐蚀性液体,需对下泄阀进行清洗,这是罐车检修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直接影响着运输的安全和效率。2013年年底,在路局物资处质量跟踪小组深入集宁车辆段跟踪车辆配件使用情况时偶然发现,车辆段罐车下泄阀的煮洗仍沿用着传统方式。传统清洗方法落后,至少需要4人联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法检定铁路罐车罐体时,扫描形成的容积检定点云中可能存在罐体外部孤点,这会影响罐车容积检定的准确性。因此,提出基于点云聚簇的铁路罐车罐体外部孤点自动去除算法。在分析铁路罐车罐体外部孤点特征的基础上,介绍点云聚簇算法流程,阐述去除外部孤点的点云聚簇算法,以及点簇语义类别判定原则,实现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过程中罐体外部孤点的自动去除。分别运用中值滤波器、欧式距离算法和点云聚簇算法,开展G11K,G60K和G70K罐车容积检定过程中原始点云的罐体外部孤点去除试验,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值滤波器、欧式距离算法相比,点云聚簇算法去除罐体外部孤点效果较好,可为铁路罐车容积检定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G11型硫酸罐车各个部位腐蚀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严把焊缝质量、入孔周围加装防护板、落实洗罐和检修标准以及选材改进等建议,以防止因罐体腐蚀在运输过程中硫酸泄漏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在运输液化气体过程中,因铁路罐车安全附件的结构、设置及连接方式等问题造成液化气体泄漏的事件多次发生,给铁路运输安全造成隐患。2007年7月9日由独立屯站发往甘井子站的液化气体铁路罐车行至大安北站,押运员在巡检时发现铁路罐车罐体上滑管液位计底座法兰盘松动,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发生泄漏,立即通知公安、消防及车站商检人员采取紧急措施,险未造成严重后果,防止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7 准装高度系数推导的依据7.1 铁道部颁布的《铁运 [1995 ]10 4号铁道部文件》“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中对铁路罐车罐体内液体充装量给予明确的界定。第五十八条规定“充装第二类以外的液体危险货物时 ,托运人应根据液体货物的比重 ,罐车载重 ,容积以及货温、气温变化 ,按规定确定充装量 ,不得超重”。特别强调 :“对比重低于 1的液体危险货物 ,罐体有效容积的膨胀余量上限为 8% ,下限为 2 0 %。凡充装后下限超过2 0 %的 ,罐体内部应安装隔板 ,以保持运输的稳定性”。按照上述规定 ,定义有效容积上限VXS,有效容积中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在检验、修理过程中罐内余液余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大气的危害性,提出了余液余气回收利用实施方案,介绍了罐车余液余气水置换装置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技术特性和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液化石油气罐车内残渣的性能和危害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化石油气罐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在罐底累积出一层主要成份是硫化亚铁的残渣。残渣表面能吸附大量的液化石油气残液。干燥的硫化亚铁裸露在空气中,易与氧气起系列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产生自燃现象,会引起火灾与爆炸。大、中修罐车时,对罐内进行清水浸泡置换与蒸汽煮洗后,还必须将残渣清除干净,经监测鉴定安全后,方可打磨、动火维修。  相似文献   

12.
罐体是各类罐式集装箱或罐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其生产制造过程中,翻转工序必不可少,各类罐体翻转机都无法满足异形截面罐体翻转的工艺要求,通过结构对比,运用软件分析,研制出一种新型变位装置,该装置解决了以往翻转设备无法避免的工艺难题,大大提高了异形截面罐体翻转的生产效率,可以配合焊接专机实现自动化焊接。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动力学原理,在UM软件中建立车体-钩缓-车体串联模型,模拟装配NC390/391缓冲器的20E型机车与装配SL-76缓冲器的70 t货车连挂冲击过程,从而获得不同冲击速度下的车钩力及加速度等特性,并以模拟结果为理论依据,同时结合20E型机车连挂冲击性能的要求,开展车辆连挂冲击碰撞试验。结果表明,南非20E型机车的连挂冲击性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GQ70A人孔结构特点,介绍了人孔颈法兰与罐体焊缝探伤、人孔盖与人孔颈法兰螺栓连接密封以及气密性试验等问题,并结合试制过程简单叙述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列车纵向动力学相关理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2车钩冲击连挂动力学模型,且模型经过台车冲击试验数据验证,最大冲击力和运动车钩缓冲器最大压缩量相对误差均不超过3%。利用该模型分别研究不同冲击速度、不同惩罚参数和不同钩锁弹簧预载荷对密接式车钩连挂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冲击力和缓冲器最大压缩量均随冲击速度的上升而上升,但几乎不受惩罚参数和弹簧预载荷的影响;当冲击速度为36 km/h时,两车钩连挂失败,最大冲击力达到1 130.2kN,运动车钩和静止车钩缓冲器位移曲线分离,但最大压缩量都未超过缓冲器最大行程100 mm;当冲击速度上升或预载荷减小时,车钩连挂时间增加,且连挂时间随惩罚参数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其拐点在惩罚参数为1.0×10~5的位置;惩罚参数和钩锁弹簧预载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钩连挂过程,当惩罚参数超过1.0×10~7或预载荷小于2.0 kN时车钩连挂失败。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我国铁路G60型、G11型等罐车上均安装了卡带,其主要作用是把罐体固定在底架上,以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侧滚运动等,提高车辆运行安全性能。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机车车辆轴重的提高和列车编组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调车连挂冲击中的纵向冲动显著增大,从而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通过构建摩擦缓冲器动力学修正模型、车辆冲击动力学模型及车体—钩缓—车体串联模型等,研究了不同制动状态及不同阻抗特性缓冲器组合对车辆纵向冲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器动力学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机车车辆调车连挂冲击中的缓冲器特性,以及制动阻力作用下的车钩力变化;车体—钩缓—车体串联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装配不同阻抗特性缓冲器的机车车辆连挂组合的冲击,对缓冲器的合理选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动车组头罩端盖强度既应该满足日常运行要求,又要保证在碰撞事故发生时不妨碍相邻两车端部车钩有效连挂,即要求端盖用GFRP材料在一定撞击条件下可以发生穿透损伤。利用大质量低速冲击试验,探究纤维含量、纤维长短、铺层方向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抗冲击性能影响,基于被动安全防护角度提出动车组头罩端盖结构破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编织纤维层合板受冲击作用产生的破损形貌可以满足头罩端盖要求。利用编织纤维材料试制动车组端盖样件并进行大质量冲击试验,发现其在冲击过程中呈现大小可容车钩穿过的破损形貌,碎屑尺寸细小不影响车钩连挂。  相似文献   

19.
导言远在二十年以前,英国铁路的散装货物主要限于几种基本货物:如煤、油、铁矿、砂、石灰等。普通的敞车、漏斗车、罐车卽能适应需要。以后,随着公路散装货物运输的专用车及集装罐的供应有了巨大进展。在过去10~15年间各种专用车发展的过程,不可能在本文内一一叙述。现着重对较为专业化的散装粉末专用车及集装罐体的压力卸货设计,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随之而引起的困难,作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20.
动车组用中间车钩缓冲吸能装置主要由气液缓冲器和压溃管组成,为研究其工作场景中动态吸能特性,采用两辆台车与中间车钩连挂,撞向刚性墙进行冲击实验,台车冲击速度分别为7.19、18.7和25.7 km/h 3种工况。冲击作用下,气液缓冲器阻抗力具有明显的动态特性,最大压缩行程的阻抗力随冲击速度提升而增高,可达1500 kN,远高于其静压实验最大阻抗力800 kN;而压溃管动态阻抗力与静压结果基本一致为1500 kN;冲击速度为18.7和25.7 km/h,气液缓冲器压缩行程达到30 mm时,阻抗力达1200 kN,压溃管被触发压溃,气液缓冲器与压溃管同时进入压缩状态,一起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