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正2014年4月28日,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提供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黄埔文冲造船公司建造的深水环保船开工。该船是用于东海和南海海域(深海海域)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专业环保工作船,主要用于勘探测试过程中的测试井液接收/返输,及海上溢油防治工作,具有溢油应急指挥功能。其收集溢油的速度和效率明显优于非专业船舶。专业环保船的建造与投产运营,将对中海油的溢油应急能力是极大的提升,将溢油应急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船所使用的动态斜面收油(DIP)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以及以该技术为核心设计建造的船舶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殊溢油回收作业功能等.为增强胜利埕岛海上油田的溢油回收作业能力,中石化胜利油田建造了国内首艘收油作业能力为200m^3/h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专用溢油回收船.该船设计和建造以动态斜面收油技术(DIP)为核心,集溢油污染监测、回收、储存和驳送水面漂浮的各种黏度溢油以及块状的浮油和海面垃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我国同类船型中溢油回收作业能力最大的船舶.  相似文献   

3.
新造船舶     
《船舶工程》2008,30(4)
中国长航设计的新型溢油回收环保船下水 7月29日,由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的中国第一艘专用溢油回收环保船“海洋石油251”号,在山东乳山船厂顺利下水,标志着中国长航在环保船型设计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海洋溢油事故的频发导致配有溢油回收系统的船舶紧俏。介绍了溢油回收装置的分类以及相应优缺点比较。以某型环保工作船为例,介绍了该船的溢油回收系统的配置组成及收油作业步骤。总结在该类船舶的溢油回收系统设计中需满足的规范要求以及系统设计中的特殊措施。  相似文献   

5.
邵赟  胡舜  李进科 《船电技术》2017,37(6):73-76
溢油回收船是应对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专用船舶。近年来随着海上石油运输愈发频繁和潜在溢油隐患提高,溢油回收船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万吨级溢油回收船电力系统的方案设计,分别论证中、低压和直流三种方案,建议采用低压交流电力系统并建立仿真模型验证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中海能源环保公司设计的用于回收溢油的“南海环保工作船”的主要性能技术状况.通过对溢油回收船的概念和开发设计要点的描述,结合“南海环保工作船”的设计对溢油回收船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着重介绍了各种溢油回收装置的型式的选取.  相似文献   

7.
《船舶》2019,(6)
正近日,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凭借在PSV船和动力定位系统等方面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优秀的技术方案,成功中标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大型溢油回收船。该船建成后将是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内溢油回收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溢油回收装备。该船为无限航区,配备DP-2级动力定位系统,对外消防二级,采用PSV船型,配有大型内置式专业溢油回收装备,主要用于近海开敞水域、四级海况以下溢油的应急回收、清除作业;具有一定的溢油消防灭火功能;具备大容量溢油回收舱容,  相似文献   

8.
据《The Motorship》报道,溢油回收专家Ecoceane公司日前开发了适合海洋航行的溢油回收船Spillglop系列。而之前Ecoceane公司主要开发的是用于港口的溢油回收船,为23个国家建造过50多艘船舶,其中包括双体溢油回收船。Spillglop的设计理念是开发具有良好耐波性的船舶。该型船舶可以在5~6级风力下进行操作,以4~5kn的速度进行浮油回收。最大一型  相似文献   

9.
8月21日,由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内内河首艘30m级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在资江水域一次性试验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船为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为钢质、双体、单甲板,浮油回收舱设双层底,全电焊结构。该船试验成功后将主要用于长江水域航道及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主要功能为溢油回收(包括溢油水面围控、回收、储存、转驳),兼顾消油剂喷洒、溢油清除设备和物资的运输、溢油监视及取证、应急救助(难船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0月28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中海油服详细设计的3 000米深水综合勘察船"海洋石油702"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交付。该船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勘察船,采用全电力推进,自动化程度高,系统复杂,综合性能较同类船舶更优越,作业领域广、稳定性强、环境适应性好、性价比高。该船主要作业海域为南海深水海域,兼顾北海、墨西哥湾、巴西、西非等海域覆盖全球主流海上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是根据交通部到2010年底前在长江、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基本实现船舶标准化的战略目标,推进川江及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主要介绍渝申300 TEU江型集装箱标准船型的总体设计,重点研究该船的主尺度分析、快速性、总体布置.并对全船概况、船舶技术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本船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指标,比国内同类型船快速性指标提高4.4%,千吨公里油耗降低4.8%,单位功率载箱量提高14.3%,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渝申300 TEU集装箱标准船型是目前设计的三峡库区尺度最大、载箱量最多的集装箱标准船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压载水带来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无压载水船的设计方案。采用STAR-CCM+数值模拟法,研究V型无压载水船的阻力性能。通过STAR-CCM+计算26 000 DWT常规油船的阻力,验证STAR-CCM+软件计算阻力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计算系列V型无压载水船的阻力,并研究其随底倾角的变化规律;最后,以球鼻艏的长度和最大宽度为自变量变换球鼻艏,研究球鼻艏的长度和最大宽度对V型无压载水船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V型无压载水船总阻力比母型船有所增加,总阻力随底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可通过优化球鼻艏改善V型无压载水船的阻力。研究结果为V型无压载水船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船舶溢油事故污染的行政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欣 《中国航海》2006,(2):86-90
在早期的船舶溢油事故污染研究中,对纯技术的研究远远优先于行政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为此,围绕船舶溢油事故污染行政治理,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行政治理的基本内涵、职能、组织架构和应急计划制定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世界各国虽然对船舶溢油事故污染行政治理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基本停留在应用实践层面,因此有必要结合实践,从理论角度予以规范化描述。同样,我国船舶溢油事故污染行政治理尚处于初始启动阶段,有必要加快规范化和合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以远海疏浚作业要求为依据,开发一艘应用于远海开敞海域作业、最大挖深为80m的200m3级大型自航抓斗疏浚工程船,整理分析了南海海域风、浪、流环境条件统计数据,确定了该船在开敞水域有效作业的设计环境要素,介绍了船舶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性能及主要设备配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完成了该船在不同锚泊定位方式下的水动力性能计算,对其在远海开敞海域的环境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直/斜支柱SWATH的兴波阻力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支柱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除具备常规SWATH优异的阻力及耐波性能以外,还具有优良的隐身性能,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艘斜支柱SWATH是美国海军建造的“Sea Shadow”号。本文针对一型直支柱SWATH和自行开发的一型斜支柱SWATH,以Noblesse的新细长船兴波阻力理论为基础,开发了一种新的算法,所预报的兴波阻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的工作可用于直/斜支柱SWATH船型的开发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30000DWT多用途集装箱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船是上海船厂与德国著名船舶设计师Mr.Albert联合设计并由上海船厂制造的多用途集装箱船,其特点是载重量大,集装箱数多、用途广、航速快、油耗低、自动化程度高、悬挂德旗、符合水下检验IW的要求。本文扼要介绍了在设计和建造中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进口原油运输船型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油是世界海上运量最大的货种之一,约占海上总运输量的三分之一。加入WTO后,中国石油海上运输量,特别是进口原油运输量将大幅度地增加。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对世界原油运输船队的技术经济作了概括性分析,对原油进口航线作了介绍。建立了单船运输经济性测算模型。基于实船经济指标测算结果,以必要运费率为主,通过比较选出了优良船型。并定量测算出不同类型船舶在同一航线上营运的必要运费率及其差异。研究结果指出,随着进口原油量的大幅度增加,中国应大力发展VLCC和Suezmax船队,重点建设大型深水油轮码头。  相似文献   

18.
从溢油处理技术的需求论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型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参与和从事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型开发工作的总结。文章比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溢油的监视、围控和回收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措施,指出了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应该具备的技术特点,并提出了对多功能溢油回收船型的开发和设计工作的若干建议,可供从事此种船舶的项目开发和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船舶数量的增多和船舶大型化,使海上因船舶交通事故引发的船舶溢油风险概率大增。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滞后,有效应对海上溢油尤其是突发性重大溢油事故的能力还很弱,因此,尽快提高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中从提高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出发。科学分析了造成应急处置能力低的根源,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具体提出了有效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长江首艘多功能溢油回收船“海特311”的结构和性能,分析围油栏的布设方法,提出“线面式”溢油应急技术。介绍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效率,提出结合双体围油栏的使用的构思,以期更大限度地发挥多功能溢油回收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