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及采用排气再循环同时降低碳烟和NOx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二甲醚可以实现无烟燃烧,NOx降低30%,未燃碳氢和CO排放有所下降,采用排气再循环(EGR)在不增加未燃碳氢、CO和CO2、恶性发动机热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2.
液化石油气在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化石油气应用于汽油机上的怠速排放对比,动力性恢复研究和燃烧特性对比的试验结果表明:燃用LPG时,CO和HC排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一台复合喷射汽油机上进行了不同喷射方式的暖机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喷油比对复合喷射汽油机暖机过程中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汽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逐渐改善,喷油比为80%时发动机性能最佳,与纯直喷相比,使暖机过程缸压峰值平均提高了49.1%,HC排放降低了14.5%,CO排放降低了27.1%,NO_x排放上升了56.6%,PN排放降低了92.5%。随着暖机过程冷却液温度的升高,发动机燃烧改善,HC、CO排放和微粒总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直喷汽油机的泵气损失、提升热效率,提出了将稀薄燃烧与废气稀释相结合的复合稀释燃烧(LDC)的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中小负荷下的试验,以研究影响复合稀释燃烧的因素,测量了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燃烧特性及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200~600 kPa的平均有效压力下,复合稀释燃烧带来了4%~6%的油耗改善,同时,发动机的NOx排放不会急剧升高。对燃料能量分配的分析表明:稀释燃烧降低了发动机传热损失和泵气能量损失。因而,验证了复合稀释燃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油机稀薄燃烧排放控制的特殊要求,研制了一套适用于稀燃汽油机的电控节气门(ECT)系统.该系统可控制稀燃发动机周期性的短暂工作于浓混合气状态,满足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的工作要求,降低稀燃发动机的NOx排放.并在混合气浓度改变的同时实现对点火时刻和节气门开度的连动控制,维持发动机输出功率稳定.实验结果表明,稀混合气燃烧配以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进行排气后处理可使NOx排放最低达50×10-6,最高转化率达91%,该系统是解决稀燃及其排放问题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CNG发动机和汽油机燃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NG发动机与汽油机的燃烧同为预混湍流燃烧,但火焰传播速度、着火延迟期及混合气热值均不同。为在汽油机上改燃CNG或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发挥CNG燃烧的优点,针对CNG燃烧特点设计发动机,才能达到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较低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Ⅲ排放标准实施的临近,降低汽油机起动怠速工况排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轿车发动机起动怠速工况排放物CO和HC的生成机理,介绍了国际上目前降低轿车发动机起动怠速工况有害排放物所采用的最新技术——碳氢吸附器、高能点火与多次点火技术、电加热催化器和二次空气泵联合技术、可变气门重叠角、二段燃烧与反应式排气管、REPO技术和催化器紧耦合联接优化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技术措施的特点,指出依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可采用各项技术组合,达到降低轿车汽油机起动怠速工况有害气体CO和HC排放的目的。降低汽油机起动怠速工况排放对改善轿车发动机排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及采用排气再循环同时降低碳烟和NOx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二甲醚可以实现无烟燃烧,NOx降低30%,未燃碳氢和CO排放有所下降。采用排气再循环(EGR)在不增加未燃碳氢。  相似文献   

9.
烯烃对发动机排放和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足欧Ⅳ排放法规的汽油机上对3种不同烯烃含量汽油的排放性能和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烯烃含量的升高,发动机的THC排放降低,将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从10%提高到25%,可以降低THC排放18%,而对NOx和CO排放的影响与发动机转速有关,但影响幅度不大;在小负荷时,烯烃含量对发动机的燃烧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在大负荷时,提高烯烃含量能加快燃烧,缩短着火落后期和燃烧持续期;在所研究范围内,烯烃对催化剂的初始转化效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汽油机受控自点燃,又名均质充量压缩点燃HCCl(Homogenuos Charge Compession lgnition),与传统的汽油机燃烧方法相比明显地提高了效率,相应地减少了CO2排放,NO2和颗粒物排放也达到了最低水平。博世公司对这一燃烧方法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对采用HCCI燃烧系统的汽油机在整个工况区域内瞬态运行过程中的控制和调节策略进行了开发工作,并作了台架试验,这些成果值得国内发动机研发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传统汽油机怠速稀燃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在1台加装了电控甲醇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上对燃用汽油(M0)、50%质量比例甲醇汽油(M50)和纯甲醇(M100)3种燃料的发动机的怠速稀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先后在过量空气系数a=1.1和a=1.3两组稀燃工况下进行,怠速转速稳定在800r/min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甲醇后,两组稀燃工况下指示热效率均有所提升;发动机的火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甲醇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怠速稀燃工况下的HC和NOx排放,CO2排放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也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复合燃烧特性和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试验及其分析,具体阐述负荷、转速、替代率、柴油供油特性、引燃油量、进气混合气浓度和供油提前角等因素对双燃料燃烧CO、HC和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特别指出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排放的主要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直喷汽油机稀薄气体的燃烧及排放问题,采用掺烧乙醇重整气改善直喷汽油机的性能,并利用CONVERGE三维仿真技术从微观角度解释发动机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引入乙醇重整气可以改善缸内当量比分布,促进H基、OH基的生成,有助于燃烧的良好进行;随重整气掺混比的升高,HO2和H2O2分布范围更广、浓度更高,在燃烧室内分层现象更加明显;随着重整气掺混比增加到20%,缸内碳烟的生成质量和数量密度峰值分别降低了90%和56.25%,直喷汽油机碳烟排放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是实现稀薄燃烧的最大难题。文中详细阐述了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吸附催化转化和选择还原催化转化技术与研究进展。认为应该充分应用稀燃发动机的排气产物作为还原物质,如HC和CO等,采用沸石和贵金属分子筛催化器对NOx进行选择还原。提出研制具备高的NOx转化效率,同时具有好的水热耐久性和高的抗硫中毒能力的选择还原催化器是我们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废气再循环装置(EGR)是1972年美国汽油机开始使用的一种装置,目的是降低发动机废气排量。它将发动机排出的约20%的废气吸入燃烧室中,稀释油气混合物,降低燃烧最高温度,抑制NOx等有害气体的生成,从而减少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使排放更环保。  相似文献   

16.
高膨胀比汽油机作为降低汽油机油耗的技术方向之一,其可通过VCR或VVT技术实现阿特金森/米勒循环,在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但VCR技术应用尚不成熟,LIVC则存在进气回流、燃烧与排放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时总结了EGR与高膨胀比循环相结合优化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EGR在汽油机节能减排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基于EGR稀释的高膨胀比汽油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姜涛 《汽车维修》2002,(12):8-10
四、福特小型直喷式概念汽油机 福特汽车公司在其Fiesta轿车所用的52kW、1.1L直列3缸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直接喷射式火花点火技术(DISI).这种DISI技术可以满足将于2005年生效的欧洲Ⅳ号排放标准的要求.利用这种技术的直喷式汽油机,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了燃料经济性.在城市中使用时可使轿车的燃料经济性提高21%,在城市和公路上混合使用时,燃料经济性可提高10%~15%.  相似文献   

18.
浅谈摩托车的机后补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机后补气主要针对的是汽油机产生的CO和HC汽油机混合气形成时间短,特别是摩托车高速汽油机,油气混合时间约在0.2%~1.0%秒,混合不会很均匀,燃烧不会很完善,产生一定的CO和HC属于正常。即使机内净化很好的发动机如:电喷、电控机前补气等往往都要与催化转化装置联合使用,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一台由汽油机改装而成的点燃式单缸氢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废气再循环率对氢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气再循环率的升高,缸内的温度和压力降低,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增加,燃烧放热重心后移,缸内NO_x排放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在发动机试验台上,对1.5 L四缸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汽油机分别进行了过量空气稀释燃烧、EGR稀释燃烧与原机的经济性、排放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稀释燃烧技术具有较大的缸内多变指数,同时可以采用更大的点火提前角,获得了最优的燃烧相位和经济性;EGR稀释的HC排放高于原机和过量空气稀释的燃烧;原机与EGR稀释的CO排放水平相当,而过量空气稀释燃烧处于较低水平;EGR稀释燃烧技术由于燃烧温度的降低与低氧氛围的因素使其NOx排放处于最低水平。为实际改善汽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