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仁根  郭飞 《公路》2011,(8):70-73
在总结分析混凝土和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的计算理论基础上,并考虑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研究了钢—混凝土组合桥面系收缩徐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出了这种桥面系的收缩徐变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钢桁桥的钢—混凝土组合桥面系进行了收缩徐变效应分析,研究了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梁格体系十空间梁单元模拟钢—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结合传统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和钢桁架的优点,将传统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下缘混凝土底板改进为钢管桁架结构,提出一种波形钢腹板-钢管组合箱梁新型结构形式。该结构充分发挥材料优势,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结构抗裂性和整体性能优异的优点,同时施工方便,施工工艺灵活,更适合在城市中、小跨径梁桥中使用。将该组合结构应用于某一实际工程中,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抗弯性能和结构模态进行分析,并对比研究了钢管内填充混凝土与否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可以有效增加结构整体刚度,改善结构受力。分析成果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供类似工程进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钢-混组合梁剪力钉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钢—普通混凝土与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剪力钉的极限抗剪强度及破坏形式,根据某实际钢—混组合桥梁结构,设计2种钢—混组合梁剪力钉试件进行极限抗剪强度推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试件荷载~滑移曲线,并与不同规范计算得到的剪力钉抗剪承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剪力钉的极限抗剪承载力较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剪力钉高约16%;其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滑移值约为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剪力钉的2~2.5倍;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破坏特征为剪力钉全部被剪断,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破坏特征为混凝土被压裂.由各公式得到的试件抗剪承载力均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4.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在日本和欧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特点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和钢的材料特点。通过分析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的构造特征和力学特性,阐述了这种新型的组合结构的设计方法,并介绍了国外的桥梁实例。  相似文献   

5.
该文结合一座上跨一交通繁忙路口的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详细介绍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结构设计、施工工序,并采用合理的计算理论、模型进行结构安全分析,总结了钢一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优点,对今后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普通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技术不同之处,讨论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应力损失计算方法、预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和预应力筋防护技术.指出预应力损失计算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翼板的非自由变形,其中钢梁对混凝土翼板的约束作用最为明显.回顾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并认为基于能量的计算方法更适合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后还介绍了国外预应力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杭州九堡大桥主桥是由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面系和钢拱结构组成的连续组合体系拱桥,跨径布置为(188+22+188+22+188)m,采用多点同步整体顶推法施工.该文介绍主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面系钢主纵梁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桥梁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是为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2种材料的性能优势应运而生的新型结构,而钢-混凝土结合是这2种结构共同的关键技术.钢-混凝土结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组合梁、组合桥面板、钢壳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组合结构,以及混合梁、混合塔柱、混合拱肋、斜拉索塔端混合锚固等混合结构,取得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其设计方法也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被广泛投入使用,跨径也逐渐增大,但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材料利用率低、混凝土腹板易开裂等弊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既能克服钢桥和混凝土桥梁的弱点,又能发挥各自优点。本文以机西高速二期工程贾鲁河大桥通航孔为例,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和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进行比较,并对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钢-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界面滑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钢-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的上、下交界面都会产生界面滑移.对3根钢-混凝土双面组合2×2.9 m连续梁模型进行试验研究,测得了受拉混凝土裂缝扩展状况、典型截面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和钢与混凝土界面相对滑移及滑移应变沿梁长的分布.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模,给出了组合梁的滑移曲线和滑移应变曲线,与实测结果对比吻合较好.双面组合梁上混凝土板与钢梁间的界面滑移分布与单面组合梁相似,但最大滑移量减少了20%多;负弯矩区的截面刚度提高了2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