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瞬态面波技术在高边坡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多道瞬态面波法的原理及数据解释,介绍了该技术在广梧高速公路沿线高边坡地质体进行勘察,并结合钻探资料对各高边坡地质体完整性、稳定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的实例,说明这种勘察方法在高边坡地质评价中的良好效果。对此类勘察任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邹维列 《中外公路》2007,27(4):200-203
该文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管波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多道瞬态面波法等新的物探技术在公路工程上的岩溶、软弱地层勘察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在极端缺水地区无需用水的空气组合新型钻探技术和利用地层水的节水钻探取芯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结合广梧高速公路马安至河口段各勘察阶段所取得的钻孔地质资料、原位测试成果图与瞬态面波勘察的解译成果进行分析对比,论述了瞬态面波技术在边坡地层的划分、软土的分布及滑坡滑移带的勘察中的效果较明显、误差较小,具有可有效提高分层精度、减少钻孔数量、克服山区公路钻探难度大等特点,缩短勘察工期及降低勘察成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叙述了相邻道瞬态瑞雷波法的工作原理,结合黄土区窑洞探测实例详细介绍了瑞雷面波的提取方法和相邻道计算频散曲线方法。理论和工程实例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采用-p域与时空域联合提取瑞雷面波,波场分离效果更佳,相对于传统的f-k域滤波有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勘探成果的可靠性;采用相邻道计算频散曲线,消除了多道瞬态瑞雷波法的平均效应,提高了瑞雷面波法横向分辨率,能较真实反映地下较小范围内的横向局部异常;通过提高频散曲线的低频段的分辨能力,提高了瑞雷面波的纵向分辨率和纵向局部异常的分辨能力,从而准确判定地下窑洞分布的位置及深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托克托县-兴和煤炭运输重载公路大周岩隧道勘察工作的实践,就面波勘察技术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公路涵洞段涵台背回填质量难以控制,是易出现构造物不均匀沉降,造成路基病害的重要区域。该文提出用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技术对涵洞区段进行检测以及相应的方法,并且以云南昆明某高速一矩形涵洞通道为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技术在公路涵洞台背回填质量检测应用上是可行的;(2)通过试验再一次验证了面波在传递过程中,在局部地质体或者岩性突变界面(比如陡坎、直立坡、围墙、桩体等)会产生绕射现象,该现象有利于外业勘探中对地下异常的识别,从而提高勘探精度;(3)通过确定密度与横波速度和深度的关系公式,计算相应部位密度,可以得到该处密实度情况,达到了回填质量快速无损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综合物探技术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面波和折射渡探测技术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采用面波和折射波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综合物探技术.从信号数据采集、信号分析处理及成果资料解释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工程应用表明,综合物探测试结果与钻孔资料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工程勘察手段.  相似文献   

8.
面波技术在滑坡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波技术在工程勘察及岩土工程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岩土工程勘察、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及地基承载力等测试应用研究较多。运用面波技术对渝邻路的大湾滑坡进行了勘察,通过时域信号分析、频散曲线和波速云图3种判定方法查明了滑坡的滑动面。与钻孔资料对比,两者的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暗穴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是地球物理探测湿陷性黄土暗穴的系列试验成果,大量模拟计算和野外试验表明,电磁波和弹性波的两大类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探测黄土暗穴的主流技术。而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则是成本低、效率高、准确率大的有效普查方法;多道瞬态面波技术、浅层地震勘探的组合技术,是实现黄土暗穴精细探测切实可行的实用技术;探地雷达在特定条件下才具备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对复合式道面芯样进行了马歇尔稳定性试验和劈裂试验,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数值模拟了道面材料力性衰退后不同飞机轮载作用下的道面变形,总结了局部脱空对复合道面弯沉特性的影响规律。作为对比试验,进行了震动映像与瞬态面波测试、探地雷达测试和重锤弯沉测试,测试了沥青面层同水泥混凝土基层间的粘结状况、水稳层局部脱空状况及道面结构性能。结果表明,长期使用后材料性能衰退不是影响道面结构性能的主要因素,旧水泥混凝土道面刚度大,对道面抗变形能力起控制作用;但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性能劣化严重影响了道面功能性,需要进行封层处理;未考虑加铺层与旧道面间粘结状况的数值模拟结果较现场实测结果偏小,解释了重锤测试难以发现位置远、范围小的脱空,反映了局部脱空影响弯沉盆形状变化的内在机理;震动映像与瞬态面波测试、探地雷达测试能直观反应脱空断面深度,是辅助重锤测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地基覆盖层厚度在山区新建公路设计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无法通过钻探获得足够地层资料的情况下,利用高密度地震映像结合瞬态Rayleigh面波对某新建高速公路桥梁的地基基岩埋深进行了勘察,通过现场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解译,确定了待测场地基岩面埋深以及起伏情况,得到了地层剖面。为桥梁选型和初步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后期施工勘察阶段的钻探验证,确定的基岩面位置基本准确,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较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路基压实度检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瞬态瑞雷面波法无损检测路基压实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工程试验实例,验证了瞬态瑞雷面波法能较好的实现对路基压实度的无损检测,且检测方法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吕续臣 《路基工程》2006,(2):117-118
京九线K334路基道碴陷槽深度达1m左右,在雨季很有可能出现突发性塌陷,中断正常行车秩序。本文介绍,利用面波物探技术进行分析,查明了道碴陷槽深度及形状,采用了加宽路基,导水保土法进行综合整治,达到预期效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瞬态瑞雷面波法在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路基压实度检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瞬态瑞雷面波法无损检测路基压实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工程试验实例,验证了瞬态瑞雷面波法能较好的实现对路基压实度的无损检测,且检测方法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罗学铭 《路基工程》2016,(4):176-180
为更深入地了解强夯对碎石土地基的加固效果,通过对大连临空产业园工程地基加固工程回填碎石土强夯区进行瞬态面波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瞬态面波检测强夯碎石土地基主要影响深度约12 m,与钻孔检测结果较吻合,应用瞬态面波对高能量强夯碎石土地基进行检测是可行的。经过瞬态面波检测,试验区内地基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虹桥国际机场平滑道道面状况评价与维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道面损坏状况调查与评价,全面掌握了虹桥国际机场A滑行道K0~K2段道面损坏类型、等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该区段范围内主要以结构性损坏为主,而角隅断裂是其中最普遍的病害类型;PCI评价结果表明,多数单元处于中及中等以下水平;道面损坏在空间分布上则主要集中于滑行道中间3块板。根据道面FWD弯沉测试和结构参数反算的结果,分别采用ACN-PCN强度评价和道面适应性厚度评价方法,对结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现有道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航空交通运行的需求。综合考虑道面损坏状况和结构性能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建议对A滑行道K0~K2段道面实施大修工程,并推荐采用全结构翻修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工程勘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玉溪段)K119+740~+870段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该边坡安全系数为1.04,暴雨工况下安全系数为0.88.采用削坡+坡面排水+锚杆框格梁+坡脚挡墙防护方案后,暴雨工况下安全系数达到1.13,属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陈志新 《路基工程》2010,(5):175-176
文中对广东省道114线K57+900~K58+040段高填边坡的塌方治理,采用钢管桩与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支护、坡面挂网抹混凝土的措施进行了阐述。实践证明,处理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简要叙述了瑞雷波勘探方法的原理,通过工程实例详细地介绍了该方法在高速公路地基勘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相邻道瞬态瑞雷波法计算频散曲线,提取更大的信息量,横向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以取对数积分方式代替传统的富士变换方法,使得频率或深度间隔可任意给定,提高了深层的纵向分辨率.通过与钻探、静力触探及现场开挖对比,表明瞬态瑞雷波法所获取的波速剖面及反演后的地基承载力剖面不仅与实际资料吻合较好,且具有高效、低耗、所获资料连续完整等优点.该方法不但提高了勘探效率,还提高了纵、横向分辨率.随着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完善,该方法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基勘察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20.
结合山东省马站-莱芜段高速公路K217+470~K217+996段软土地基的处治措施进行了探讨.此段软土地基具有6m厚的硬壳层,且属于河滩相二元相结构软土,其处理在国内外较为少见.处理成果对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及软土路基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