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定位与选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亚丽  武钰  周斌 《中外公路》2008,28(1):185-189
该文结合枢纽互通式立交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定位影响因素和选形的一般原则,指出匝道形式决定着立交的规模和形式.提出枢纽互通式立交的选形从匝道的基本形式出发,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立交功能、转弯交通量的组成和大小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初步拟定匝道设计速度和枢纽互通式立交的形式,进行立交形式的分析评价和设计.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三路、四路枢纽互通式立交,分析了各枢纽互通式立交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匝道是互通式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交的使用功能、立交规模以及交通安全。本文从自然条件、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设计依据和匝道的照明设计等方面对匝道设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孙平  吕志敏 《公路》2013,(6):59-62
目前高速公路几何线形设计理念已逐渐过渡到以运行速度为指导的理念,但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范围内匝道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协调性研究仍相对较少。通过对匝道范围内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关系进行分析,以榆佳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平纵面线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车辆在实际运行速度下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文中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了正交试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3段,即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匝道范围车辆加速运行、减速运行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各匝道平面线形理论设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分析,判断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互通式立交的纵面设计中匝道与主线相接处的匝道起始纵坡都是按平均坡度取值.没有精确的计算表达式的问题,对匝道与主线相接处的主线纵坡及匝道纵坡的计算方法、具体设计和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内设计规范中并未明确道路互通式立交匝道鼻端纵坡的计算方法,因此,以宜黄公路立交A匝道为例,选取间距1 m和5 m,采用瞬时纵坡法对匝道起点进行纵坡计算,同时结合项目实际,分别对设置路拱和不设路拱两种情况进行匝道起点纵坡计算与分析取值,以便为互通立交匝道纵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最小长度取值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国内外资料调查和互通式立交分流区车辆运行数据调查,研究主线设计速度为120 km/h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分流区驶出车辆的分流位置和减速特性.基于二次减速理论并考虑三角渐变段长度建立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和国内外研究分析确定模型中分流点初速度、分流鼻速度和两次减速度等关键参数取值.利用上述模型对减速车道长度取值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应不同匝道设计速度的减速车道长度建议值.其研究方法和计算模型可用于不同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减速车道长度的确定,而进一步的调查和计算结果可以作为现行《规范》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互通式立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交通枢纽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以安徽省合肥市朗溪路3座互通式立交匝道为例,对互通式立交匝道选型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功能特点、占地面积和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合理的互通式立交匝道方案。  相似文献   

10.
立交匝道线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立交线形设计介绍利用匝道上的速度图,对匝道线形进行分析,提出了立交合理的线形设计,以及满足汽车实际行驶加减速长度计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功能、行车安全和工程投资等。阐述了匝道变速车道设计、匝道线形指标检验及端部竖向设计等技术性问题,指出了在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中匝道分流点位于主线竖曲线内时的匝道纵坡及匝道与被交道平交口的坡度合成进行理论计算,为互通式立交匝道交叉点设计提供了二种方法。解决了以往匝道交叉点设计中误差大、数据混乱的问题,并且对匝道各交叉点的排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和连接部CAD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特点与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路幅组件模板模型和边坡组边模型及其数据结构,将连接部划分为5个计算区域,建立了连接部曲面模型并提供了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这些模板及公式可提高立交CAD软件的适应性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4.
匝道端部设计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现行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不足,从安全,顺适,美观的原则出发,对合理选定变速车道形式及超高过滤方式进行了论述,并按“纵坡服从横波”的原则,提出了匝道端部纵坡计算方法,可方便准确地做好匝道端部设计的平,纵,横有机结合,对现行设计规范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杨进  龚华凤  赵聪霄 《公路与汽运》2024,(1):105-110+115
城市立交匝道净距是立体交叉设计的关键参数。山地城市受自然条件影响,城市互通式立体交叉设施的密度比平原城市更高,且交叉形式复杂。立交匝道净距大小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数量、立交形式和通行能力。然而,净距及其设置原则当前尚未形成统一认知,相关标准、规范缺乏一致性,且缺乏明确的推算依据,不利于城市环境下立交匝道合理设计。为明确山地城市立交匝道最小净距,文中对山地城市互通式立交最小净距的定义、范围、设置条件及最小数值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相关国家标准、美国标准HDM和英国标准DMRB进行对比。研究发现,HDM推荐值介于上限值(JTG/T D21—2014与CJJ 129—2009)和下限值(CJJ 152—2010和相关研究成果)之间,与DMRB的拟合度较高;影响匝道净距的关键因素为交织流量,行车速度、匝道组合形式和服务水平是净距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HDM具有直观的可操作性,山地城市匝道设计及评价中可参考其推荐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中匝道分流点位于主线竖曲线内时的匝道纵坡及匝道与被交道平交口的坡度合成进行理论计算,为互通式立交匝道交叉点设计提供了二种方法.解决了以往匝道交叉点设计中误差大、数据混乱的问题,并且对匝道各交叉点的排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单喇叭立交为例,探讨了互通式立交设计中诸如平交口的渠化设计、环形匝道中央分隔带的过渡、匝道的超高、分流鼻处的偏置加宽等细节处理问题,以更好地完善设计,提高互通式立交设计水平,从而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交叉口往往因其匝道的不同布置而引起整个交叉口型式的改变 ,正是由于千姿百态的匝道 ,才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立交世界。因此 ,匝道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对整个立交乃至与其相连的快速道路的交通功能、投资、环境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诸因素起着重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匝道类型及其形式变化对互通式立交选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平行匝道优点突出,在快速路中已广泛使用,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国内设计规范中缺少专门的具体规定,相关的研究资料也较少。目前的设计方法仍沿用设计速度法进行设计,且与常规的立交匝道特征未加以区别,存在与平行匝道的实际运行特征不符的缺陷。本文对平行匝道的独有特征和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按照运行速度的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后的运行速度设计法。通过对平行匝道各段的设计指标与运行速度进行协调性设计,可缓解城市高架快速路的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20.
互通式立交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匝道设计,而匝道设计的关键是出入口的平、纵面接线设计。文章通过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习惯设计法和流行设计法2种匝道平面接线设计方法,对匝道纵面接线设计方法分别介绍了合成坡度法和平均坡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