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永丰 《机车电传动》2019,(2):24-27,34
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采用无互联线并网技术,提升辅助供电冗余能力。辅助变流器采用PQ下垂控制,以三相同步坐标变换的方式实现对供电母线电压的锁相,以有功功率实现对辅助变流器输出频率控制、无功功率实现对辅助变流器输出电压幅值控制的方式实现并网均流控制。该控制策略在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进行了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并网控制效果良好,在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启动、投切、负载变化过程中,动态响应快,均流效果好,满足动车组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CRH2-300型350 km/h动车组用YQ-365异步牵引电动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Q-365异步牵引电动机是专为CRH2-300型350 km/h动车组设计的新型电机.阐述了CRH2型350 km/h动车组对异步牵引电动机技术要求、电机关键参数的选取、结构强度分析和试验.该牵引电动机是在消化吸收MB-5120-A型异步牵引电动机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设计的,满足CRH2-300型350 km/h动车组的运行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国内外高速动车组基础制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350 km/h和250 km/h速度级各代表车型采用的制动配置和具体结构型式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动车组基础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CRH2型200 km/h高速动车组用自动洗面器的总体结构及功能,阐述了其技术特点与研发方案,并对自动洗面器所作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重点介绍.CRH2型动车组用ASR8-1自动洗面器的研制,实现了动车组用自动洗面器国产化,为动车组的使用舒适性、便利性提供了硬件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速车轮自主创新思路及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高速车轮应当具有与高速动车组使用条件相匹配的高洁净度、高强韧配合特点及材料特性,我国已具备进行高速车轮自主创新的条件和基础,应将其纳入高速动车组自主创新体系,按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扎实推进,在2至3年内实现200 km/h~250 km/h高速车轮的自主创新、装车使用,4至5年内实现350 km/h及以上高速车轮的自主创新、装车使用.  相似文献   

6.
350km/h高速动车组制动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速列车作为高速铁路新技术的核心,其技术进展日新月异。在350km/h速度级高速列车中,最难解决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制动系统的研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钱立新研究员,就350km/h高速动车组制动技术的最新进展这一专题接受了本刊编辑部的专访。钱立新研究员重点介绍了350km/h高速动车组在制动系统设计时,采用强化复合制动的方式,加大动车再生制动功率,提高制动盘的制动功率,用微处理器控制的制动控制器协调各种制动方式的作用。同时指出首次采用电阻制动作为安全制动方式确保安全制动距离,也为减轻制动系统簧下质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升级干线铁路列控系统以实现350 km/h等级动车组适应普铁线路运行的可行方案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动车组加装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的实施方案,并指出该方案有利于我国CTCS体系下不同等级列控系统间的技术和应用融合。  相似文献   

8.
围绕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顶层运用需求和项目目标,提出了研制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创新总体目标、技术特点、技术难点、技术路线及总体技术方案。目前3列400 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已基本完成研制。  相似文献   

9.
对350 km/h高速动车组用鼓形齿式联轴器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对其实现了参数化建模,大大方便了以后对该联轴器进行的相关分析,并且为复杂结构的建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京津城际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D)及350 km/h动车组列车的控车模式,从列车调度员直接指挥行车作业和设置临时限速、助理调度员直接指挥调车作业、调度命令作为行车凭证等方面论述调度集中的行车组织方式,阐述250 km/h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行和350 km/h动车组列车下线运行的技术条件和行车组织方式;总结京津城际铁路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运输需求,优化控车设备和调度集中设备配置,采用科学合理的行车组织方法,实现不同速度种类高速列车跨线运行、确保行车安全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