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应变测力法,测试了导管架竖直和水平杆件上的波浪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利用测得的数据,并基于莫里森方程和微幅波理论,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惯性力系数CM和绕流阻力系数CD;再通过拟合法得到惯性力系数CM及绕流阻力系数CD随KC变化的公式,试验结果为导管架浮游稳定性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翼型风帆的气动力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NACA0006翼型和圆弧型风帆的基础上,针对船用助航风帆的特点设计出一种新型翼型风帆,并采用标准κ-ε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翼型在8个不同风向角下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翼型风帆在8种不同风向角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并对计算风帆模型进行风洞试验,风洞试验得到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有较好的吻合,通过试验结果对比证明其升力系数比常规的矩形圆弧风帆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SHIPFLOW软件,对螺旋桨敞水试验、船舶阻力试验和自航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依据试验结果验证。发现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预报螺旋桨的推力系数、扭矩系数、船模的阻力系数和自航因子及推进效率,为船舶的线型设计和螺旋桨设计提供有效的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定性掌握船舶主尺度及主要船型系数对船舶阻力性能的影响趋势,但各个船型参数对阻力性能的具体影响程度仍不明确。为了确定各船型参数对阻力数值的贡献率,基于泰洛系列剩余阻力系数图谱,通过回归分析法,利用Isight软件在不同航速下对棱形系数、排水量长度系数以及宽度吃水比进行对剩余阻力系数的敏感度分析。结果得出各参数对剩余阻力的敏感度指数,并验证了已知船型参数对阻力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敏感度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船舶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8PSK信号在衰落信道下信噪比盲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信噪比估计算法要求利用训练序列或一帧数据范围内信道系数恒定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8PSK信号在衰落信道下盲信噪比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信道系数的统计特性,理论分析信噪比与接收信号的数值关系,采用多项式数据拟合和观测量归一化处理的方式,推导信噪比与接收信号解析式。数值仿真表明该算法在0~8dB范围内,可取得良好的信噪比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CFD的高速排水型圆舭折角船型剩余阻力系数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CFD对某圆舭折角高速船进行阻力数值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该船的船模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利用FINE/Marine软件进行船舶阻力数值仿真的适用方法。同时根据此方法分别对NAPA所建立的系列圆舭折角船模进行阻力数值仿真,并将计算结果归纳分析,从而生成剩余阻力系数对排水量长度系数和傅汝德数的关系图谱,以便为圆舭折角船型阻力估算提供快捷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分离涡数值模拟法对不同来流速度和不同来流方向下FDPSO水动力系数(包括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压力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升、阻力系数时历曲线表现为“脉动性”,由于上游立柱周期性尾涡作用,导致下游立柱阻力系数较上游立柱系数略大;下游立柱升力系数周期性强于上游立柱。由于浮箱布置不同,串列与并列浮箱之间阻力系数与升力系数表现不同。由于P5位于P1“屏蔽区”,导致P5阻力系数较P1阻力系数小;而P6受到P8尾流作用,导致P8阻力系数较P6大。由于并列浮箱之间流体排斥性作用,导致P3和P7、P4和P6升力系数均值为一正一负,但P4和P6所受升力系数较P3和P7要大。由于流场三维特性与尾涡各向向异性特点,导致不同截面下压力系数为“W”型变化趋势,表现出驻点/尾涡撞击点、边界层附着区和尾涡分离区域。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超大型油船组系试验方案,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多项式对组系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剩余阻力系数、兴波阻力系数、湿表面积、形状因子、自航因子的回归公式,并结合702所"八五"组系回归结果对浮心纵向位置和船宽吃水比进行修正。编制了阻力、自航因子的估算程序并绘制了试验图谱,估算结果经过校核,准确可靠,能够反映现代新船型的水动力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Ansys-CFD软件对三维刚性圆管在不同层流下的流场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用基于隐式压力的有限体积法对不可压缩流体进行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结合不同低雷诺数范围和圆管长度与直径的纵横比区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通过绘制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圆管不同高度切片的三维图样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于斯特罗哈数的不连续变化情况,通过傅立叶变换反映出圆管外部流场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通过桩土相互作用的振动台模型试验模拟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过程,并实测桩身应变等数据,为数值计算提供可供比较的试验数据;其次依据饱和弱化土层p-y关系,利用拟静力计算方法,应用温克尔地基梁模型数值模拟饱和砂土振动液化过程中桩身弯矩。通过拟静力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当桩顶惯性力的折减系数为0.6时,数值模拟结果成立。  相似文献   

11.
基床系数室内试验方法分为固结法与三轴法,对目前规范中基床系数的室内测试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基床系数的室内试验成果进行尺寸效应等方面的修正,给出室内基床系数试验成果的修正公式.结合武汉轻轨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原位扁铲法基床系数试验成果和相应固结法基床系数试验成果,及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跨江段三轴法基床系数试验成果,并参考GB 50307-1999<地下铁路、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基床系数经验值,将基床系数固结法和三轴法进行比较分析,对规范中的两种基床系数室内试验方法进行了优劣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舰船破口流量系数直接关系到舰船损管抗沉的效率并直接影响到舰船的安全性.本文建立了舰船住舱几何模型,进而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前处理软件Gambit建立了仿真模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有针对性地采用了k:ε双方程作为舰船破口进水的湍流模型,同时通过VOF法来追踪气液两相的自由表面,模拟了对不同孔径比情况下的舰船破口水流状态,利用Fluent对舰船破口流量系数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由多项式拟合推导了舰船破口流量系数的求解公式,可为舰船破口进水模型的建立,进而为指挥员迅速判明舰船破口进水对安全性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外桩基透空式防波堤透射系数的研究成果,根据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消浪机理,确定主要试验参数和试验组次,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结构的堤后波高,明确了影响透射系数的主要因素是相对间距η,次要因素是波陡HL和相对超高ΔhH。在Hartmann理论公式的基础上,综合物理模型试验的数据,拟合了透射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今后大直径圆筒结构防波堤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推广的F-展开法研究了变系数BBM(Benjamin,Bona and Mahony)方程的精确解,通过线性变换将变系数BBM方程约化为标准椭圆方程形式,由标准方程的行波解的结构求出原方程的解,从而得到了变系数BBM方程丰富的精确解.同时研究了解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船舶附加水体质量是影响系泊船舶撞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制定更为合理的系泊船舶荷载设计标准.需要针对船舶的附加水体质量系数开展深入的参数研究.采用三维频域方法,分别对无限开敞水域和半无限开敞水域中不同船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船舶尺度、水深、装载度和码头类型等因素对附加水体质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船舶尺度(或装载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刘富斌 《船舶》2004,(6):47-48,54
本文是对作者编写的管路局部阻力系数查询软件的介绍,该软件使用方便简单,可为设计者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7.
《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推荐的浅堤传递波高系数计算公式仅考虑了堤顶相对水深这一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MIKE21 SW建立波浪数值计算模型,针对浅堤传递波高系数的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对推荐公式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堤顶相对水深和堤顶相对宽度是潜堤传递波高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2≤B/H≤3且hc/H≤1.25时,推荐公式的适用性良好;B/H≤1、B/H≥4、2.0>hc/H≥1.5时,须结合相关试验研究确定潜堤传递波高系数。  相似文献   

18.
余力  朱建达 《船舶》2007,(2):20-24
以数学模型求解舰船风中运动中的风力系数是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无需风洞试验数据,直接利用舰船实测风压差表,借助别尔舍茨方法,可求得舰船在Y方向上的风力系数CWY及舰船风力矩系数CWN.经算例验证,能满足海上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物理模型的试验模拟,研究并分析影响透射系数的各个因素(包括相对波高、相对波长、相对堤顶宽度、挡浪板相对入水深、是否开孔),给出各种因素组合下透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将试验值与前人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数据的差异及原因;并在拉帕公式的基础上拟合了透浪系数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冯海暴 《船舶力学》2019,23(7):763-772
为解决沉管拖航和静态系泊施工中水流阻力系数取值的技术难题,结合实际的施工工况和作业环境,通过调研国内外大型沉管浮运阻力系数的取值,采用数值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沉管模型分别在静止和浮运状态时的阻力系数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浮运阻力系数的影响因子,得出了适用于沉管静态锚泊和浮运时的水流阻力,通过实测验证了数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