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涛  朱长青 《水运工程》2012,(10):162-168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属于典型的隐蔽工程,主要作用是加强岸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水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并对块石材质选择、级配控制、抛投工序、收方计量、质量检测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介绍,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岸坡稳定问题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经常遇到但尚未很好的解决。文章对虎跳门航道整治工程中堤岸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治理措施进行了总结,也对岸坡失稳的预防提出了几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考虑稳定渗流和波浪力作用下内河航道岸坡的稳定性。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上游那吉库区岸坡整治工程数值模拟研究项目的要求,分别对岸坡在稳定渗流、波浪力和两者共同作用下的情况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岸坡的稳定性;并采用强度折减法求得安全系数,将结果与基于传统极限平衡理论的Morgenstern-Price法进行对比,来验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治理和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大量的生态护岸技术,且取得较大生态效益,但是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在生态护岸岸坡存在一条明显的青黄线。针对此问题,以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新厂护岸工程和桃花洲护岸工程为例,以青黄线为界将岸坡分为青绿带和青黄带,分析岸坡上青绿带和青黄带狗牙根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统计水位累计频率曲线,确定断面设计控制高程。结果表明,青黄线高程与三峡蓄水调度密切相关;累计频率为45%和80%对应的高程为生态护岸断面设计控制高程。  相似文献   

5.
牯牛沙水道为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整治其水道对畅通长江中游航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研究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针对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中原护岸加固工程的平面布置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岸加固工程平面布置优化方案将护岸加固长度减少200 m,将加固抛石量减少至7. 3万m3,平顺式护岸岸坡满足整体设计稳定要求,可为顺利实施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和保障通航安全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理论分析、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联锁生态护坡砖,创新设计出一种新型联锁生态护面砖用于淤泥质岸坡,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工法。该工法丰富了护坡施工工艺,在长江下游马当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得以成功应用,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长铃 《水运工程》2016,(6):130-134
在分析水平排水管对岸坡稳定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水平排水管结构。通过在斗湖堤水道江陵高滩守护工程中开展的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平排水管的试验,说明水平排水管可消除岸坡中地下水以及渗流现象的存在,从而减弱岸坡中地下水对岸坡的稳定危害。深层排水技术水平排水管首次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而长江航道整治工程部分的岸坡后方因为距离江堤过于近或是为耕地,所以为了节约用地,需要对于岸坡后方采用直立式挡墙充当守护的作用。而常用的挡墙形式主要有现浇混凝土挡墙和砌石挡墙这两种。本文通过对于长江的航道整治工程中,通过运用直立式钢丝网石笼挡墙,探求其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某段弯曲航道水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简要分析了弯道水流特性,并将弯曲航道水流淘刷作用耦合于岸坡稳定性二维数值模拟中,量化水流淘刷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冲刷深度下的岸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水位情况下岸坡受环流淘刷作用的影响更大;冲刷深度越大,岸坡稳定系数越小;当冲刷达到一定程度,岸坡局部发生崩塌从而降低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河道运输压力增大,航道整治工作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航道整治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日益明显,生态护岸开始在国内外推广。本文主要以某航道生态型岸坡建设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内河限制性航道生态岸坡设计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重点针对路径设计问题、水位设计问题以及植物选型问题等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分析。此外,按照实践经验阐明芦苇特点以及管理方式,以期可以为内河限制性航道生态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内在驱动力,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