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大深度技术领域拥有全面自主研发能力时代的到来。作为"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深潜器的审图检验方,中国船级社在为项目提供强力支持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在深潜器领域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事》2016,(4):77
深海是国际海洋科学技术的热点领域,也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无论是探索深海科学奥秘,还是开发海洋战略资源,都离不开海洋高技术的支撑。近几年,在国家海洋局的组织安排下,中国大洋协会、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中心等科研机构联合完成了多项深海潜水器的开发与研制。7 000米级载人深潜器"蛟龙号"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3.
易家康 《航海》2004,(2):42-42
人类现已涉足西太平洋纵深洋面下约7英里的玛丽亚娜海沟。首次深海远征发生在1960年,当时雅克·皮卡德驾驶美国海军潜艇"特里斯特号"下潜到漆黑的海底。35年后又进行另一次故地深海探险,日本一艘耗资数百万美元的遥控潜艇Kaiko号历经数次尝试,返抵那里。由于极端的深度和超常的水压,科学家无法研究海洋低洼的深渊。一项创新尝试不久有可能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4.
"和谐"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满足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COMRA)在国际公海区域进行深海资源勘探的要求,国家科技部在"十五"期间立项研制出了大深度载人深潜器--"和谐"号.该载人深潜器的研制在国内是一个技术跨越非常大的项目,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克服国际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和谐"号潜水器已完成总装,正在进行水池试验.水池试验结束后就可以进行海上试验.本文主要介绍"和谐"号载人深潜器的研制过程,重点介绍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中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6 329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2017年1月15日,我国"探索一号"科学考察船从海南三亚起航,开赴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执行深渊科学考察和装备试验任务。随船携带"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也根据计划开展试验工作,这个最新款的深海滑翔机长3.3  相似文献   

6.
廖又明 《国外舰船工程》2002,(3):44-44,F003
载人深潜器在海洋开发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在美、英、法、俄及日本等载人深潜器的应用及研究强国的推动下,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最新形式的载人深潜器不断涌现及随着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引入,使载人深潜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载人深潜器正在发挥着其他形式的潜器无法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廖又明 《江苏船舶》2002,19(5):38-42
据统计,全世界载人深潜器HOV(Human Occupied Vehicles)共有13艘.目前11艘HOV由法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的各个不同组织使用.HOV是经历了军事或非军事的深海潜水的光辉历程发展而来的.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程,最早可追溯到1934年,在百慕大三角洲海峡,通过缆索放下球型容器,创下了下潜深度为923m的纪录.1960年,无索深潜器Trieste号,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峡世界最深的海底,创下了深潜10 915m的下潜深度纪录.20世纪70年代,HOV已成为海洋考察的标准"工具",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的HOV与初期的深潜器相比,虽然其可下潜的深度被限制在6 500m,但其优异的机动性和功能则是以往的深潜器所无法比拟的.HOV所发挥出的潜在能力完全可与载人宇宙飞船相媲美.  相似文献   

8.
方新洲 《航海》2001,(2):16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使用“海岭号”深海调查研究船和“海沟号”无人探测器,在印度洋进行深海热水活动调查作业中,首次发现新(品种)的生物群——热水喷出孔生物群集。据称,位于印度洋中部深2450米的海底,有一处涌出摄氏360度热水的喷出孔,分布范围东西长80米,南北宽40米,在热水喷出孔附近发现生  相似文献   

9.
徐华 《中国船检》2010,(11):16-18,98-99
<正>近几年,烙印着"战略性资源"的我国海洋石油,越来越受到日本、韩国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觊觎,南海石油开采竞争日趋激烈,一场围绕中国沿海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争夺战正在升级。维护海权,向深海进军,装备必须先行。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及工程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海洋油气大规模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发、国产化率90%、工作深度达4 500 m的"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首先介绍ROV作业系统构成,描述ROV总体设计,提出核心框架的设计理念,对ROV的电子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和分析。最后,重点介绍自主研发的ROV控制系统软件,并对该软件的特点进行阐述。自主研发的深海作业型ROV"海马"号,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在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调查、水下油气工程、深海救助打捞以及水下军事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68年10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院的Alvin号深潜器因操纵失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沿海沉没。这对美国海底考察无疑是一大损失。Alvin号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太平洋深处有温度高达350℃的海水。一年以后,Alvin号从1600米的深海捞了上来。出乎意料的是,深潜器内的苹果,香肠,面包等食品的色泽,形状和味道丝毫未变。这些食品原来存放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ROV/AUV的作业深度在不断增大,作业时间也在不断延长。然而,由于水面和水下环境异常复杂,ROV/AUV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甚至导致其丢失在深海大洋中。以日本"海沟"号ROV、美国"Nereus"号HROV、美国"ABE"号AUV和英国"Autosub-2"号AUV 4台潜水器为例,分析其在深海/冰下作业时的丢失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发、国产化率90%、工作深度达4500 m的"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首先介绍ROV作业系统构成,描述ROV总体设计,提出核心框架的设计理念,对ROV的电子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和分析.最后,重点介绍自主研发的ROV控制系统软件,并对该软件的特点进行阐述.自主研发的深海作业型ROV"海马"号,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在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调查、水下油气工程、深海救助打捞以及水下军事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近日完成交付,即将启运至黄海,用于深远海三文鱼养殖。佐敦涂料为这一"深海养鱼神器"提供了高品质的涂料系统和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推动中国深海渔业的繁荣发展。中船重工武船集团所打造的"深蓝1"号,高35 m,周长180 m,可容纳养殖水体50 000 m3,一次可养育三文鱼30万条,实现产量1 500 t,有力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深海三文鱼养殖的空白。海洋一直以来被视为最大、最严酷的腐蚀环境,而且从中国北部渤海到南海,海洋环境变化非常显著。佐敦在海洋工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针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1月14日,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交付启航,它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对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深海一号"能源站由上部组块和船体两部分组成,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的高质量设计标准建造,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的主要研究成果,"海马"号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ROV)于2014年2~4月在南海成功完成了海试。"海马"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大深度ROV系统,最大工作水深4500m,主要作业功能是进行海底探测、取样以及其他水下作业。"海马"号的研发和海试成功是我国海洋技术领域继"蛟龙"号后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介绍了"海马"号ROV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系统组成、总体技术性能和功能及其研发历程和海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机电设备》2021,38(6)
10 896 m!哈工程科研团队研发的"悟空号"全海深AUV,于当地时间11月6日15时47分,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万米挑战最后一潜,再次刷新下潜深度纪录. 10月至11月,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单位,哈工程"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UV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携"悟空号"全海深AUV,继年初创造了7 709 m的亚洲深潜纪录后,再战马里亚纳海沟,完成4次超万米深度下潜——10 009 m、10 888 m、10 872 m和10 896 m,超过国外无人无缆潜水器AUV于2020年5月创造的10 028 m的AUV潜深世界纪录,并顺利完成海试验收.  相似文献   

18.
深海采油平台发展现状和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逐渐向深海推进,深海采油平台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国外平台建造海域最大水深已达到2 000多米,我国未来5~10年海洋石油开采海域水深可能达到500~1500m,建造深海采油平台势在必行.因此,及早了解国外深海平台的建造和使用情况,探讨深海平台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对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描述了国外深海采油平台的发展现状,阐明了不同形式深海平台的特点和设计中需关注的问题,指出了不同形式深海采油平台的一些优点和不足,对我国深海采油平台的建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石油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从浅海扩大到中深水(100~500 m)、深水(500~1 500 m),甚至超深水(1 500 m以上)海域。[1]深海平台对近海供应船(Offshore Supply Vessel,OSV)的要求为功率大、操纵性好、起抛锚滚筒多、装载能力强、辅助设备齐全等,原有的OSV已无法满足需要,严重制约深海勘探。OSV作为海洋石油开发的必备装备,肩负"海上石油城"和"陆地石油基地"的运输重担,直接维系"海上  相似文献   

20.
徐双华 《航海》2005,(6):40-40
日本建造的地球深处探测船“地球”号已竣工,制造厂家将把“地球”号交给海洋研究开发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