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应用氩离子激光器激发荧光光源进行眶上荧光素钠试验测定眶上荧光循环时间以诊断颈内动脉闭塞性疾病,研究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较少,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诊断力法。眶上荧光素钠试验由英国Luncl于1975年首次提出。宋仕杰等对其作了改进,将原来的激发光源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检查法在肿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荧光素钠、光卟啉等作为荧光物质,以氦-镉激光、氩Ar 激光和KTP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对1 400例宫颈病变、56例食道病变、133例胃病变、37例膀胱肿瘤和14例脑肿瘤进行定位诊断,并结合组织形态学方法证实荧光物质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激光荧光检查法对上述患者病情均能够明确确诊,对肿瘤的早期定位诊断起到了重要的帮助。结论激光荧光检查法可作为早期肿瘤的定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追踪口服荧光素钠后在癌与非癌组织成分中的掺入及停留情况,为激光荧光检查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曾利用患者服荧光素钠后经不同间隔时间作阴道镜检查时,取活检组织作成石蜡连续切片。其中未经任何染色者,以荧光显微镜检查,目测荧光在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强度,前后相邻的组织切片分别染以苏木素—伊红及甲绿—派若宁者,用一般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腹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中又以渗出型多见.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临床上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常依赖于综合分析甚至治疗试验,对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常有困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快速、准确的诊断。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探讨了结核杆菌PCR(TB-PCR)对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及标本采集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  相似文献   

5.
<正> SPA是血浆凝固醇阳性金黄色萄葡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质成份,具有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国外从七十年代起应用SPA并结合放射、荧光、电镜等技术,建立了许多敏感、特异、快速和简便的试验方法。1979年张颖吾等首先将SPA介绍到国内,相继应用SPA协同凝集试验于脑膜炎双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的抗原分型。关于SPA在病毒抗体检测上的应用,SPA凝集抑制试验查抗体在国外已有报导,在国内尚未见应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红细胞在无补体存在情况下能直接与S180发生免疫粘附的机理及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T)。通过临床应用,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实用、准确、易于观察等优点,有辅助诊断恶性肿瘤以及其与良性肿瘤的鉴别等作用,适宜于各级医疗单位和科研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 第4次全国肿瘤会议于1990年12月2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510篇,大会交流543篇,我校交流论文11篇。内容有:肿瘤病因流行病,癌症二级预防、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医学影像进展及癌症早期诊断、癌基因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消化道乳腺外科新成就、多发转移癌的诊断与处理、抗肿瘤药物研究方向、肿瘤化疗、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等。  相似文献   

8.
<正> 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是近四十余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诊断技术。利用电子仪器,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籍以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诊断神经、肌肉疾病,不仅对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全身许多部位的疾病,也有诊断意义。随着近几年国产肌电图机的逐渐普及,临床各科如内、外、皮肤、眼、耳鼻喉、口腔、理疗及神经、精神等科,均程度不同的应用肌电图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本文简要介绍肌电图的原理及其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诊断结核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42例结核性关节炎与 2 0例非结核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分别应用抗酸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  42例结核性关节积液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 :镜检法 1 9 0 % ,培养法 38 1 % ,PCR法 66 7% ,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 (P <0 .0 1 )。 2 0例非结核性关节积液抗酸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PCR阳性率 1 0 %。结论 PCR技术检测关节积液中的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和高效等优点 ,对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肿瘤     
早在1956年发现人的体腔积液中有的细胞大多数为非整倍体以后,在肿瘤细胞的染色体研究方面已积累了大量资料。用染色体的分析方法,应用在临床诊断、疗效估计和肿瘤的病因的探讨,也做了很多工作。实验证明:良性肿瘤细胞在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几乎100%都是二倍体,且大多数细胞都是46条染色体众数;而恶性肿瘤细胞的染色体都有十分明显的改  相似文献   

11.
心脏粘液瘤     
<正> 心脏的原发性肿瘤很少见。至1980年为止文献报道仅约800—1000例,其中80%为良性,粘液瘤约占良性中的半数。1845年King氏首先报道左房粘液瘤一例。但由于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奇特,故漏诊在所难免;30年前无一例能在生前确诊。1952年由于心血管造影得到临床诊断。1954年首  相似文献   

12.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儿童多发病,部分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感染水痘时,往往有致命危险,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应用西咪替丁与病毒唑联合治疗22例水痘患儿,同时与单独用病毒唑治疗的20例水痘患儿对照观察,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对象 42例均为3~12岁确诊为水痘的患儿,表现为发热和典型皮疹(斑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向心性分布),其中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者4例(患肾病3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均接受激素治疗)。2 方法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胰腺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胰腺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检查17例,可以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轮廓,可了解肿瘤囊壁厚度、回声及有无分隔情况;CT检查15例,增强后囊肿不强化,囊壁实性结节明显强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13例,可见胃肠道受压移位;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3例,见胰管受压移位。结论超声和CT是诊断胰腺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GI和ERCP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普通荧光支气管镜联合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Chest、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2010年,收集普通荧光支气管镜联合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对肺癌早期诊断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汇总似然比及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综合评价普通支气管镜联合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样本量为2 157例,共获取活检标本4 804例,其中经病理证实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侵袭癌的标本为2 183例。异质性检验提示无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异质性,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得出汇总灵敏度为0.84(95%CI:0.81~0.86),汇总特异度为0.61(95%CI:0.60~0.63),汇总阳性似然比为2.25(95%CI:2.12~2.39),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27(95%CI:0.23~0.3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 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个使用肺成像荧光屏内镜(LIFE)系统的S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 5,4个使用D-light Storz系统的S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 1。结论普通荧光支气管镜联合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较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1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武文红,谈一飞,王光哲(西安第一附属医院干三病区西安710061)新型隐球菌胞膜炎系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疾病。本病的治愈率低,病死率高,且随着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及免疫缺陷病的增多,其发病率有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胸液脱落细胞 p53基因突变在恶性胸腔积液 (MPE)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用 PCR- SSCP分别检测了 1 9例MPE及 1 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新鲜脱落细胞标本的抑癌基因— p53基因 5~ 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 ,并与正常胸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7例 MPE有 p53基因突变 ,突变率为 36.84%。其中5例发生在第 5外显子 ,2例发生在第 7外显子 ,第 6、8外显子未检出突变 ,有 2例突变检出早于临床病理诊断。结核性胸液无 1例突变。结论 提示 p53基因突变在 MPE脱落细胞中较常见 ;PCR- SSCP分析胸液脱落细胞中 p53基因突变可以作为 MPE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更好的辨认早期胃癌的粘膜改变,在激光荧光显示诊断体表癌肿的启示下,我们采用经光导纤维把激光导入体腔内,借助荧光显示的特点为胃癌早期诊断寻找新的途径,现将20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部分组织学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窦房结(SN)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SN 及其周围病变均可导致SN 自律性和(或)传导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各种窦性心律失常.评价SN 功能的方法有多种,但各有其局限性.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为SN 功能判定提供了新途经.常用的电生理指标有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P).其中以SNRT 诊断价值较高.本文拟就其历史、现状、方法,临床应用和其局限性结合作者的工作体会做一简要综述.1884年Gaskell 在海龟实验中首次证明用高于SN 自身固有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心房时可以抑制SN的起搏功能,发现心脏具有超速抑制现象。其后的临床报道相继予以强调。根据这些临床观察,Lange对SN 的超速抑制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超速刺激结束后SN 较低位起搏点受抑程度轻。1971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nm2 3和E cd蛋白在声门上喉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 5 7例原发声门上喉癌组织中nm2 3基因蛋白和表皮钙粘素(E cd)的表达。结果 nm2 3和E cd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负相关。临床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 (cN+ pN+ )组和临床查未发现但经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 (cN-pN+ )组的nm2 3和E cd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 (pN-)组。而cN+ pN+ 和cN-pN+ 组比较 ,nm2 3和E cd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别。术后随访4 5例 ,nm2 3和E cd蛋白低表达组的 3年和 5年生存率均低于高表达组 ,差异具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nm2 3和E cd蛋白表达可作为筛选有潜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N0 病例的重要指标 ;nm2 3和E cd蛋白的原位检测对声门上喉癌预后估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利用相控阵超声装置,进行对人体内脏器官的扫描显示,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国外的研制,起始于七十年代中期。我们这台仪器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陕西师大声学所、西安医学院附属二院共同协作研制成功的科研样机,系国内第一台相控阵超声诊断装置。1981年5月~9月在我院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共探测239例患者,手术对照48例,并在体外用标本和试块进行分辨率和失真程度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