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近十年国内外油气混输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情况,并分析了油气混输泵技术的复杂性,着重对世界发达国家研究油气混输泵的内容、目的及目前达到的程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导叶长度对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内部流场的影响,用PRO/E建立模型,设计了不同导叶长度,基于标准的k-ε紊流模型,利用CFD软件FLUENT及其预处理软件GAMBIT,模拟了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在不同含气率下不同导叶长度的流动情况进行计算模拟,并分析了流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深海矿产混输系统中泵管堵塞影响矿物过泵能力的问题,针对3 000米级固液两相流混输装备系统提出深海混输泵防堵塞调控技术方案。通过对混输系统堵塞状态的判断、自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和混输装备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对混输系统的防堵塞调控;通过混输装备系统500米级海试,验证该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后续深海混输装备的智能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1500m级水下混输增压泵系统,提出水下传感器检测技术、混输泵及电机控制技术和水下阀门控制技术方案。通过试验验证水下混输增压泵整个检测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水下混输增压泵检测控制技术研究,为今后水下混输增压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混输泵     
混输泵主要用于沙漠油田、浅海油田的油、水、气的混输。没有混输泵前,将气从油、水中分离来,只输送油、水;气或放空或白白烧掉。有了混输泵后,就能实现三相物料混输,节约大量能源。 内压缩螺杆混输泵已获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是:97106225.0)。泵的进口压力0.2~1.0MPa,流量1.1~10m~3/min。 国内,老油田正在进行油、水、气混输的工艺改造,急需这类新颖的混输泵,预计每年需要200台左右,年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 我国浅海油田和沙漠油田的开发,也急需这种混输泵,每年需求量在200~500台左右,年产值在3000~7500万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含气率对多相混输泵内气液两相分布规律的影响,本文基于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和时均N-S方程,对不同含气率下混输泵内的流态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混输泵内不同位置处的气液两相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压缩级动叶轮进口截面到出口截面的气相体积分数从轮毂至轮缘逐渐变小,同时叶轮靠近轮毂处、轮毂至轮缘中间位置处以及轮缘处的最大气体体积分数位置将随着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混输泵动叶轮内越靠近轮缘液相越集中,越靠近轮毂气相越集中。此研究结果为提高多相混输泵的混输性能和运行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液环混输泵的主要性能结构参数进行计算机优化的结果作了分析,揭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从而为正确合理设计液环混输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液环混输泵的主要性能结构参数进行计算机优化的结果作了分析,揭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从而为正确合理设计液环混输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真 《中国造船》2005,46(Z1):420-427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滩海油田油气集输工艺的现状,针对埕岛油田东区的地理位置和油藏特点,详细论述了海上平台部分以油气混输为主要特点,中心平台与陆上终端相结合的集输模式,意在为滩海油田的开发模式提供一个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胡江 《中国修船》2022,(2):59-62
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对周边油气管道的杂散电流干扰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热点,大量现场案例和研究显示,交流电力电缆会对周边埋地油气管道产生电磁干扰,产生电化学腐蚀.同样,海底管道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增加腐蚀风险.文章以渤海油田一条油气混输海底管道为研究对象,在穿越航道区域与海底电缆交叉并近距离并行布...  相似文献   

11.
系统阐述了海洋油气开发中经常遇到的多相流动问题,如确定油藏量和油藏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多相渗流问题,油井中产液的变质量多相流问题,油井和立管的竖直与倾斜管多相流问题,油气水在管线中的水力与热力规律问题,输送管道系统提升泵和增压泵的性能、分离器的效率,混相流量的计量等问题.文中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油气水多相增压、多相计量、多相分离、稠油除砂、倾斜井多相流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集离心、膨胀、重力分离原理为一体的新型油气水高效分离器的性能和特点,以及用γ射线硬场层析成像方式来实现油气水混相流量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多相流技术在凝析气管道输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揆常 《中国造船》2002,43(Z1):187-193
多相流技术是当前管道输送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多相流技术在降低管道投资,减少运行费用方面的显著特点已使其越来越多地用于油气管道输送.在海洋油气田开发中,为简化平台处理工艺、减少管道投资,油气输送多采用多相流输送.凝析气是多元组分的气体混合物,以饱和烃组分为主,在开采,输送过程中的凝析和反凝析现象显著,这使凝析气的管道输送不同于气体或液体的单相输送,凝析气的气液混相输送是多相流输送的一种特例.针对东海平湖油气田海底输气管道采用多相流技术输送凝析气的实例,分析了凝析气混相输送管道压降、输量和持液率的关系,并指出了预测管路温度下降值是管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平湖凝析气管道的运行分析,强调工艺配套是多相流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盘点     
《中国船检》2013,(1):83-84
CCSI中标2012年度油气长输管道项目群钢管防腐项目第一二三标包CCSI第三方检验事业部在2011年底收到中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2012年度油气长输管道项目群的监造招标信息后,经过认真筹备,于2012年1月17日参加了该项目的开标会,2月21日收到了来自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的中标通知书,CCSI获得2012年度油气长输管道项目群钢管防腐监造项目第一、二、三标包。  相似文献   

14.
油、气、水三相混输的流量计量和流态识别等问题仍然是石油工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基于过程成像的多相计量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及其在多相计量方面的应用前景,分析、比较了现有典型的基于过程成像的多相计量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复杂工况,以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为例,开展“天鲲号”绞吸船挖掘与输送砂岩混泥岩土质的施工工艺研究。通过7G与8G 6臂绞刀的对比试验,综合比较不同绞刀型号的生产效率及刀齿损耗,对挖泥机具进行比选;通过对绞吸船施工时进尺、切厚等关键施工参数的分析优化,结合砂岩混泥岩的土质特性,确定了最佳挖掘施工工艺;通过对泥泵性能的分析计算,确定了绞吸船输送的最佳控制浓度;从挖掘、输送2方面进行施工工艺优化,总结了重型绞吸船挖掘砂岩混泥岩的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况的绞吸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琥倪浩  朱晓环 《中国造船》2007,48(B11):563-570
在BZ34—3/5边际油田海洋工程开发过程中,考虑到渤海海域的环境气候与所产原油的凝点,混输管道在冬季停输的情况下,管内原油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凝固而堵塞海底管道,因此设计中须考虑管道的应急置换措施。为规避风险及符合边际油田开发投资成本小的宗旨,设计者引入了一种新型的管道结构形式-子母管道(Bundled Pipeline)。在停输的情况下,利用周边油田的已有设施,将子管内柴油反向输送至混输管道(母管)入口,将管内原油置换出来。介绍了子母管道在设计、安装过程中与传统海底管道的不同之处。混输、置换(子管)管道通过绑扎于一体进行安装铺设,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海上工程的费用与时间,目前该油田已投产且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17.
《水道港口》2016,(2):121-127
根据福建围头湾大潮期间潮汐、潮流、悬沙实测资料,分析水流输运,同时利用机制分解法,将悬沙净输移通量分解为平流项、潮泵效应项和垂向净环流输移项,对悬沙输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金门岛东侧余流,部分流向湾口,部分流向安海湾。金门岛与大嶝岛之间的余流,沿涨潮流向湾内,悬沙净输移方向和余流方向保持一致;平流输沙对悬沙净输移起主导作用;水域潮泵输沙贡献较大;垂向净环流输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长输管道建设如火如荼,但现有大型输油气管线总长不过3Z公里,仅占全世界油气管线的1/100。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将实现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全部利用管道进行输送。欲要完成上述目标,平均每年都要新建2万公里的管线,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将会迎来新的高潮,并将体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泥泵装置及输泥系统是水力输送式挖泥船的主要生产系统,通过编制计算机软件,计算吸泥管参数、泥泵参数和绞刀参数,并根据泥泵和柴油机的功率、减速比匹配进行多方案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海上混输软管和滚筒的运输安全,将混输软管连同滚筒一并放置于运输驳船上,最终倒驳至铺管船内。由于货物重心较高,质量较大,受风面积较大,驳船稳性较传统运输方式差,因此需要对驳船的稳性进行精确计算。运用GHS软件对此种运输工况进行精确的稳性分析,为运输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